【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集中供热系统,属于能源领域。
技术介绍
我国正处于加速城镇化的过程中,与之对应,我国火电厂装机容量也急剧增加。到2010年,火电装机容量7. 0663亿kW,在火力发电机组在提供电力的同时,有大量的凝结热被排入大气,怎样回收火电厂排出得废热就能了节能工作的重点之一。另一个急剧发展的行业是城市供热系统,其中的建筑能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快速增加。但我国采暖能源约有2/3的建筑直接用煤或天然气等高品位一次能源获得,存在十分巨大的浪费现象。为提高采暖一次能源利用率,人们借助了热泵技术。理论上环境中含有的热量都能作为低温热源被热泵利用,但不论空气源、地源或水源热泵,环境物质的热力性质、位置以及气候等使采暖热泵的应用受到极大地限制。现有的传统集中供热系统要求把供水加热到130°C的后再输送到换热站,以保证输热量和热用户温度,回水为70°C,这样就对输水管道的材料和保温有较高要求;并且现有的供热系统不能根据热用户需热量调节加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集中供热系统。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抽凝式汽轮机(1)、凝汽器(2)、第一热水换热器(3?1)、第二热水换热器(3?2)、第一低温蒸汽吸收式热泵(4?1)、第二低温蒸汽吸收式热泵(4?2)、第一高温蒸汽吸收式热泵(5?1)、第二高温蒸汽吸收式热泵(5?2)、汽水换热器(6)、尖峰加热器(7)、第一循环水泵(8?1)、第二循环水泵(8?2)、第三循环水泵(8?3)、第一阀门(9?1—)~第四十阀门(9?40)、冷却塔(10)、冷却塔水池(11);从冷却塔水池(11)来的循环水管路连接第十阀门(9?10)的一端,第十阀门(9?10)的另一端与第一循环水泵(8?1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超,俞自涛,胡亚才,陈琦,阮光正,夏巧民,林俊光,卢婉珍,徐红波,张卫灵,钱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