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炳强专利>正文

水稻软盘育秧播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0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稻软盘育秧播种器,框架有一边为敞口,下斗板固定在框架内,上斗板插装在斗板滑槽并覆盖在下斗板上面。上斗板和下斗板分别均匀分布有限粒孔和落谷孔,上斗板两个相对端部固接有上横梁和下横梁,控制板经轴销连接上横梁,控制板的限位槽孔套在框架的限位柱上。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易于制造、使用时工效高、省谷种、播种空孔率低,适于水稻软盘育秧播种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软盘育秧播种器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播种工具目前农业战线水稻行业从水田育秧转向旱土育秧,节约良好的耕地,采用水稻软盘育秧是其中一种较先进的办法,但在软盘育秧前谷种的播种仍采用手工撒播方式,不易均匀,空眼率高(约在25%-30%左右),费工、费时,又浪费谷种。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不占耕地播种育秧,提供一种将谷种按有序的播落在育秧软盘的育秧孔内进行育秧的水稻软盘育秧播种器。播种器可在育秧棚架上层层放置进行育秧。本技术的任务是用如下方式实现的:水稻软盘育秧播种器,框架有一边为敞口,下斗板固定在框架内,上斗板插装在框架的斗板滑槽并覆盖在下斗板上面限粒孔和落谷孔在各自斗板上的分布位置相对应,上斗板端部上面固接有上横梁,另一端部下面固接有下横梁,控制板经固定销轴连接上横梁,控制板上有限位槽孔并套在框架的限位柱上。落谷孔和限位孔的形状呈方形或矩形或多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它们的组合形。本技术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易于制造,与常规手工撒播相比,具有工效高,提高工效3倍以上,又省谷种,每亩节约谷种20%以上,且播种均匀,空孔率低,在5%以下。凡早稻、晚稻采用软盘育秧的杂交稻、常规稻播种均能使用。它适于水稻软盘育秧播种用。图1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图4下斗板主视图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框架2有一侧边是敞口,呈冂形,在框架2两条对应边上开有用于安装下斗板5上斗板3的斗板滑槽10,上斗板3上表面端部固接有上横梁11,下表面另一端部(靠框架敞口端)固接有下横梁12。下斗板5固定闭在框架2内。上斗板3插进在斗板滑槽10装在框架2内并覆盖在下斗板5上面。上斗板3和下斗板5分别均匀分布有限粒孔4和落谷孔6、上斗板3的限粒孔4和下斗板5的落谷孔6分布位置相对应。控制板1有限位槽孔7、控制板的一端用销轴9(钉子即可)固定连接上横梁11,限拉槽孔7套在框架2的限位柱8上。上斗板3可以沿框架2的斗板滑槽10移动。如使用控制板1时上斗板3移动位置由限位槽孔10长度控制。为了使下斗扳5的落谷孔6方便准确的对正水稻育秧用的软盘上的育秧孔,可在框架2下面加一定位柱与软盘定位(附图中未标出)为了保证限位孔4上的谷种顺利落入下斗板5的落谷孔6中,在制造时将落谷孔6的尺寸造得比限孔4的尺寸大些,附图中的孔形呈长方形。上斗板3和下斗板5的限粒孔4和落谷孔6的孔数相同,布置位置相同,呈有规则的均匀分布,与需播种的水稻育秧软盘的育秧孔相对应。孔的数量常用有561个或434个或353个,也可根据需要设定。本技术制造材料是木质或塑料,轻便耐用。使用方法:将控制板3(见附图1)拉向左边约1厘米,由限位槽孔7和限位柱8控制,使上斗板3的限粒孔4和下斗板5的落谷孔6相互错开,把种谷放在上斗板3上,轻摇后使每个限粒孔4中具有1-2粒种谷,再略倾斜播种器,让上斗扳面上剩余种谷落下,然后将软盘的孔对准落谷孔6(可用定位柱定位),最后用手推下横梁12将上斗板3推向左边,限粒孔4与落谷孔6对准,在每个限粒孔4内的种谷经落谷孔6落入下面软盘的育秧孔内。此时在软盘上播谷种过程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软盘育秧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框架[2]有一边为敞口,下斗板[5]固定在框架[2]内,上斗板[3]插装在框架[2]的斗板滑槽[10]并覆盖在下斗板[5]上面,上斗板[3]和下斗板[5]分别均匀分布有限粒孔[4]和落谷孔[6],限粒孔[4]和落谷孔[6]在各自斗板上的分布位置相对应,上斗板[3]端部上面固接有上横梁[11],另一端部下面固接有下横梁[12],控制板[1]经固定销轴[9]连接上横梁[11],控制板[1]上有限位槽孔[7]并套在框架[2]的限位柱[8]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软盘育秧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框架[2]有一边为敞口,下斗板[5]固定在框架[2]内,上斗板[3]插装在框架[2]的斗板滑槽[10]并覆盖在下斗板[5]上面,上斗扳[3]和下斗板[5]分别均匀分布有限粒孔[4]和落谷孔[6],限粒孔[4]和落谷孔[6]在各自斗板上的分布位置相对应,上斗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炳强江正洪
申请(专利权)人:谭炳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