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器操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9348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合器操纵机构,其包括曲轴箱右盖和安装在曲轴箱右盖上的离合器分离轴,离合器分离轴的一端穿过曲轴箱右盖上壁后支承在曲轴箱右盖内侧底壁上设置的桶形座孔中,另一端悬伸在曲轴箱右盖外并与离合器操纵臂连接;在离合器分离轴上、靠近所述桶形座孔处设有齿轮,齿轮与离合器分离齿条啮合,离合器分离齿条在齿轮的驱动下可带动离合器压盘沿发动机副轴轴向移动,所述桶形座孔的底部设有孔道或剖口,所述孔道或剖口将所述座孔的内外壁贯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孔道或剖口的设置,避免了进入离合器分离轴与桶形座孔之间间隙的水分因结冰膨胀而将离合器分离轴顶出轴孔,杜绝了相应行程安全隐患;同时,也便于装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合器操纵机构,具体来说属于离合器设计与制造

技术介绍
在传统技术中,离合器分离轴与离合器推杆之间主要有两种传动方式,一种是在离合器分离轴上设置有偏心槽或孔,偏心槽或孔与离合器推杆相顶靠,随着离合器操纵臂驱动离合器分离轴转动,偏心孔便推动离合器推杆轴向移动,这种离合器分离轴的安装方式如中国技术CN200420086906. I所示,离合器分离轴内侧端穿过曲轴箱右盖内设置的支座、由轴端限位件限位,外侧端则伸出曲轴箱右盖并与离合器操纵臂连接;另一种是在 离合器分离轴2上设置有齿轮4,如图I所示,齿轮4与离合器分离齿条啮合,随着离合器分离轴2的转动,离合器分离轴2上的齿轮4便推动离合器分离齿条做轴向移动,使得离合器压盘轴向移动以控制离合器主、从摩擦片的离合,这种结构的离合器分离轴的内侧端支承在曲轴箱右盖I内壁设置的桶形座孔11中,齿轮4的端面与桶形座孔11的端面接触定位,离合器分离轴2的内侧端端面与桶形座孔11的底部之间形成空腔。由于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时机油乳化情况严重,而离合器分离轴2与曲轴箱右盖I上桶形座孔11之间是间隙配合,机油乳化后的水分会积存在座孔11底部的空腔中。车辆闲置时,桶形座孔11内积存的水分会结冰膨胀,把离合器分离轴2顶出,导致离合器分离失效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不会因结冰膨胀而将离合器分离轴顶出的离合器操纵机构,其能够杜绝相应的行车安全隐患。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离合器操纵机构,其包括曲轴箱右盖和安装在曲轴箱右盖上的离合器分离轴,离合器分离轴的一端穿过曲轴箱右盖上壁后支承在曲轴箱右盖内侧底壁上设置的桶形座孔中,另一端悬伸在曲轴箱右盖外并与离合器操纵臂连接;在离合器分离轴上、靠近所述桶形座孔处设有齿轮,齿轮与离合器分离齿条啮合,离合器分离齿条在齿轮的驱动下可带动离合器压盘沿发动机副轴轴向移动,所述桶形座孔的底部设有孔道或剖口,所述孔道或剖口将所述座孔的内外壁贯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齿轮与离合器分离轴一体设置,齿轮抵靠在所述座孔的端面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合器分离齿条包括凸缘部和杆体部,设有齿条的杆体部穿过离合器压盘后与齿轮啮合,凸缘部顶靠在离合器压盘邻近发动机副轴的一侧。优选地,所述离合器分离轴安装在与曲轴箱右盖一体成型的套管中,套管包括管身和位于管身下部的所述桶形座孔,所述管身上设有用于穿过离合器分离齿条的过孔。进一步,在所述离合器分离轴上、靠近曲轴箱右盖的上壁处设有支承部,在靠近支承部的所述管身上设置有油孔。进一步,在所述管身邻近桶形座孔处设有剖去半侧管身的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用于支承离合器分离轴的桶形座孔上设置为孔道或剖口,使得桶形座孔的内外壁相贯通,避免了传统技术中离合器分离轴的内侧端端面与桶形座孔的底部之间密闭空腔的形成,使得进入离合器分离轴与桶形座孔之间间隙的水分不会因结冰膨胀而将离合器分离轴顶出轴孔,杜绝了相应行程安全隐患;同时,相对于密闭空腔,孔道或剖口的设置使得在装配离合器分离轴时减小了桶形座孔内气压的阻力,使得离合器分离轴装配更容易,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纵简便的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I是传统技术中离合器操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离合器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在曲轴箱右盖中的安装结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广图4,本技术的一种离合器操纵机构,其包括曲轴箱右盖I和安装在曲轴箱右盖I上的离合器分离轴2,离合器分离轴2的一端穿过曲轴箱右盖I上壁后支承在曲轴箱右盖I内侧底壁上设置的桶形座孔11中,另一端悬伸在曲轴箱右盖I外并与离合器操纵臂3连接,在所述离合器分离轴2上、靠近曲轴箱右盖I的上壁处设有支承部21,支承部21的顶端同曲轴箱右盖I之间设有油封8 ;在离合器分离轴2上、靠近所述桶形座孔11处设有齿轮4,所述齿轮4与离合器分离轴2 —体设置,齿轮4抵靠在所述座孔11的端面上,齿轮4与尚合器分尚齿条5哨合,所述尚合器分尚齿条5包括凸缘部51和杆体部52,设有齿条的杆体部52穿过离合器压盘6后与齿轮4啮合,凸缘部51顶靠在离合器压盘6邻近发动机副轴7的一侧,离合器分离齿条5在齿轮4的驱动下可带动离合器压盘6沿发动机副轴7轴向移动,当扳动离合器操纵臂3后,离合器操纵臂3带动离合器分离轴2转动,离合器分离轴2上的齿轮4便推动离合器分离齿条5沿发动机副轴7的轴向移动,离合器分离齿条5通过其凸缘部51推动离合器压盘6减小对主摩擦片9的施力,使得主、从摩擦片9、10分离,实现离合器分离动作;当无需主、从摩擦片9、10分离时,可松开离合器操纵臂3,此时离合器压盘6在压簧81的作用下带动离合器分离齿条5复位。所述桶形座孔11的底部设有孔道或剖口,所述孔道或剖口将所述座孔11的内外壁贯通。通过在用于支承离合器分离轴2的桶形座孔11上设置为孔道或剖口,使得桶形座孔11的内外壁相贯通,避免了传统技术中离合器分离轴2的内侧端端面与桶形座孔11的底部之间密闭空腔的形成,使得由离合器分离轴2与桶形座孔11之间间隙进入的水分无法积留,从而不会因结冰膨胀而将离合器分离轴2顶出轴孔,杜绝了相应行程安全隐患;同时,相对于密闭空腔,孔道或剖口的设置使得在装配离合器分离轴2时减小了桶形座孔11内气压的阻力,使得离合器分离轴2装配更容易,结构简单合理、操纵简便。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离合器分离轴2安装在与曲轴箱右盖I 一体成型的套管中,套管包括管身15和位于管身15下部的所述桶形座孔11,所述管身上设有用于穿过离合器分离齿条5的过孔12。套管的设置增加了曲轴箱右盖I的强度,过孔12则具有导向作用,使得离合器分离齿条5在沿发动机副轴7的轴向位移时更平稳。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靠近支承部21的所述管身15上设置有油孔13 ;在所述管身15邻近桶形座孔11处设有剖去半侧管身的油槽14。油孔13用于通过润滑油以润滑支承部21,油槽14用于通过润滑油以润滑齿轮齿条副。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离合器操纵机构,包括曲轴箱右盖(I)和安装在曲轴箱右盖(I)上的离合器分离轴(2),离合器分离轴(2)的一端穿过曲轴箱右盖(I)上壁后支承在曲轴箱右盖(I)内侧底壁上设置的桶形座孔(11)中,另一端悬伸在曲轴箱右盖(I)外并与离合器操纵臂(3 )连接;在离合器分离轴(2)上、靠近所述桶形座孔(11)处设有齿轮(4),齿轮(4)与离合器分离齿条(5)啮合,离合器分离齿条(5)在齿轮(4)的驱动下可带动离合器压盘(6)沿发动机副轴(7)轴向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桶形座孔(11)的底部设有孔道或剖口,所述孔道或剖口将所述座孔(11)的内外壁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离合器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4)与离合器分离轴(2 ) —体设置,齿轮(4 )抵靠在所述座孔(11)的端面上。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合器操纵机构,包括曲轴箱右盖(1)和安装在曲轴箱右盖(1)上的离合器分离轴(2),离合器分离轴(2)的一端穿过曲轴箱右盖(1)上壁后支承在曲轴箱右盖(1)内侧底壁上设置的桶形座孔(11)中,另一端悬伸在曲轴箱右盖(1)外并与离合器操纵臂(3)连接;在离合器分离轴(2)上、靠近所述桶形座孔(11)处设有齿轮(4),齿轮(4)与离合器分离齿条(5)啮合,离合器分离齿条(5)在齿轮(4)的驱动下可带动离合器压盘(6)沿发动机副轴(7)轴向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桶形座孔(11)的底部设有孔道或剖口,所述孔道或剖口将所述座孔(11)的内外壁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杰雄张云周王俊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