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带和具有该头带的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1818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3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头带和具有该头带的面罩。该头带包括:后脑接触部;条带,所述条带自所述后脑接触部的上部和下部向所述后脑接触部的两侧延伸,其中,所述条带上靠近所述后脑接触部的部分为面部接触段,远离所述后脑接触部的部分为连接段,并且在所述面部接触段上设置有刺毛面料区域,在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圆毛面料。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头带,头带的面部接触段与连接段在连接时刺毛面料区域将不再会与使用者的面部发生接触,有可能与使用者的面部发生接触的只有圆毛面料。但是,即使使用者在佩戴面罩时未能准确地将圆毛面料贴在刺毛面料区域而使圆毛面料接触到使用者的面部,根据圆毛面料的性质使用者也不会感觉到不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面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带和具有该头带的面罩
技术介绍
为了使人们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仍能够顺畅地进行呼吸以维持人体器官的正常代谢,各种面罩应运而生。 面罩通常包括头带和罩体,头带用于将罩体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通过将通气设备等与面罩的罩体连接把氧气等可供呼吸的气体输送至罩体内,使用者即可吸取罩体内的氧气,以保证正常的呼吸。而头带与罩体之间的连接目前主要是通过魔术贴来实现的。魔术贴是通过圆毛面料与刺毛面料的配合而起到连接的作用,现有的头带会在其同一根条带上设置圆毛面料和刺毛面料区域。通常是将圆毛面料设置在条带上靠近后脑接触部的面部接触段上,而刺毛面料区域则设置在条带的连接段上。使用时将设置有刺毛面料的连接段穿过罩体上的连接扣,然后向回弯折以使刺毛面料连接在面部接触段的圆毛面料上。这种头带存在的问题是,使用者在将刺毛面料贴到圆毛面料上时,由于无法看到二者配合的准确位置,往往会贴歪或贴错,导致刺毛面料接触到皮肤,使患者感到不适。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使使用者在圆毛面料与刺毛面料未能正确配合的情况下也不会感到不适的头带和具有这种头带的面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头带,包括后脑接触部;条带,所述条带自所述后脑接触部的上部和下部向所述后脑接触部的两侧延伸,其中,所述条带上靠近所述后脑接触部的部分为面部接触段,远离所述后脑接触部的部分为连接段,并且在所述面部接触段上设置有刺毛面料区域,在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圆毛面料。优选地,所述刺毛面料区域包括多个刺毛面料片段,所述多个刺毛面料片段沿所述条带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优选地,所述刺毛面料区域包括多个刺毛面料触点,彼此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刺毛面料区域内。优选地,所述刺毛面料区域的长度为所述面部接触段的长度的一半。优选地,所述刺毛面料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圆毛面料的面积。优选地,所述刺毛面料区域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面部接触段的宽度。优选地,所述刺毛面料区域与所述圆毛面料均设置在所述条带上远离使用者头部的一侧。优选地,所述后脑接触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孔。优选地,所述后脑接触部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面料层,所述通气孔贯穿至少一层所述面料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面罩,所述面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上设置有上述的头带。优选地,所述面罩为呼吸面罩。根据本技术的头带,在靠近后脑接触部的面部接触段上设置刺毛面料区域,而在远离后脑接触部的连接段上设置圆毛面料。这样,头带的面部接触段与连接段在连接时刺毛面料区域将不再会与使用者的面部发生接触,有可能与使用者的面部发生接触的只有圆毛面料。即使使用者在佩戴面罩时未能准确地将圆 毛面料贴在刺毛面料区域而使圆毛面料接触到使用者的面部,根据圆毛面料的性质使用者也不会感觉到不适。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的一种头带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头带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又一种头带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头带,如图I所示,该头带包括后脑接触部10以及自后脑接触部10的上部和下部向后脑接触部10两侧延伸的条带30。后脑接触部10用于与使用者的后脑接触,条带30则用来与罩体连接,从而使头带与罩体连接为一个完整的面罩。条带30包括面部接触段31和连接段33,其中,面部接触段31靠近后脑接触部10,而连接段33远离后脑接触部10。图中示出的后脑接触部10、面部接触段31和连接段33的形状和结构仅为示范性的,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实现头带与罩体的连接,在条带30的面部接触段31上设置有刺毛面料区域50,在条带30的连接段33上设置有圆毛面料70,通过刺毛面料区域50与圆毛面料70的配合来完成头带与罩体的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刺毛面料区域50始终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圆毛面料70处于可移动的状态,随着连接段33的移动而移动,这样就能够使条带30的连接段33在与条带30的面部接触段31在连接时避免刺毛面料区域50与使用者面部的接触,而圆毛面料70质地柔软,即使与使用者的面部接触也不会引起使用者的不适。优选地,刺毛面料区域50与圆毛面料70均设置在条带30上远离使用者头部的一侦U,也就是条带30上不与使用者头部接触的一侧。这样头带的连接段33穿过罩体后只需向面部接触段31的方向弯折一次即可与面部接触段31连接,便于使用者的佩戴。刺毛面料区域50在面部接触段31上的设置可以采用整片的刺毛面料,优选地,还可以采用图I所示的方式,即刺毛面料区域50包括多个刺毛面料片段51,并且这些刺毛面料段51沿条带3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虽然图I中示出的每个面部接触段31上仅设置了两个刺毛面料段51,但每个刺毛面料段51可以设置多于两个。为了确保圆毛面料70能够与刺毛面料区域50接触,刺毛面料片段51的数量在合理的范围内应设置的越多越好,而且刺毛面料片段51的长度还应尽可能地减小。由于相邻的两个刺毛面料片段51之间存在间隔,因此使面部接触段31保持了柔软度和弹性,面部接触段31得以在使用时按照使用者的面部形状而弯曲,以适应使用者的面部形状。除了图I所示的方式,刺毛面料区域50还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方式。刺毛面料区域50由多个刺毛面料触点53彼此间隔地排列而成。多个刺毛面料触点53可以按照矩阵的形式排列,也可以为矩阵以外的形式,这里主要的思想是使刺毛面料触点53与其周围的 刺毛面料触点53在条带30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都存在间隔。这样面部接触段31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都可以有适宜的柔软度和弹性,更加有利于使面部接触段31与使用者的面部可靠地贴合,并且这种实施方式还可以节省刺毛面料的用量。而刺毛面料触点53的横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为图2中所示的圆形,也可以采用图3中所示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刺毛面料触点53。当然,还可以采用未在图中示出的其它形状。为了保证设置在连接段33上的圆毛面料70能够顺利地与面部接触段31上的刺毛面料区域50配合,可以将刺毛面料区域50的面积设置为大于圆毛面料70的面积。这样就增加了圆毛面料70与刺毛面料区域50的接触几率,有助于使用者节省佩戴头罩的时间,并且能适应更大范围的人群使用。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带,包括:后脑接触部;条带,所述条带自所述后脑接触部的上部和下部向所述后脑接触部的两侧延伸,其中,所述条带上靠近所述后脑接触部的部分为面部接触段,远离所述后脑接触部的部分为连接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部接触段上设置有刺毛面料区域,在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圆毛面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