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建平专利>正文

一种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01289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3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包含绑带、压垫片、气囊、输气管、注射器接头以及压板;绑带为长条形,中间段为上下开口的双层结构;压垫片为矩形薄片,设置在绑带中间段的内侧,一端与双层结构的一边末端相连接;气囊为方形,夹置在压垫片与绑带之间,并与压垫片同端固定;输气管一端与气囊相通,另一端连接注射器接头;注射器接头内设有单向阀;压板插置于绑带的双层结构间,尺寸与该双层结构相适配,该压板为中段水平的长条形硬板,两端为弧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适用于肱动脉穿刺术的止血护理,满足定位准确、止血可靠和根据情况调整止血压力的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止血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领域,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十分有效和成熟的医疗手段,已经成为目前诊断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通常是经股动脉途径操作,股动脉穿刺插管术已经成为常规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介入检查及治疗仍属有创性操作,术后的股动脉压迫、包扎止血工作,一直是困绕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传统压迫止血都采用绷带包扎多层纱布方式或人工手指按压穿刺点,要求操作者技术和经验高,经常造成止血失败,需要重新挤压止血,一方面增加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给病人造成痛苦。且股动脉穿刺病人需长时间静卧,容易发生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多种局部并发症,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和器材的改进,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逐年提高,为了减少局 部并发症的发生,桡动脉途径穿刺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己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从而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及其术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多种并发症。但桡动脉穿刺技术如果在术后穿刺部位的止血处理不当就容易引起手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可能会发生局部缺血性坏死的情况。据文献报道其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达37. 5%。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局部止血所采用的传统方法有护士用手压迫止血、用纱布包裹、用弹力粘贴固定绷带如弹力胶布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止血等,这些方法均存在不同的缺点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创口情况不易观察;包扎松紧度不易控制;容易影响静脉血回流,从而引起肢端麻木、肿胀、淤血等;引起局部过敏反应或皮肤破损等;增加病人的痛苦及护理工作难度。目前国内急需一种成本低廉、能有效对动脉穿刺部位进行止血的装置。同时桡动脉穿刺技术由于手部血管较细、不易触及等原因对医护人员的操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操作不当的话将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负担。同时,可能会出现桡动脉穿刺失败可能,从而选择肱动脉穿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控制方便、能有效对肱动脉穿刺部位进行止血的装置,适用于肱动脉穿刺术的止血护理,解决压迫止血力度不均,不易保持稳定的问题。能够适应于人体所压部位形状、满足定位准确、可靠止血和根据情况调整止血压力的要求,且使用时不影响病人活动自由。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该装置包含绑带、压垫片、气囊、输气管、注射器接头以及压板;所述的绑带为长条形,其中段为上下开口的双层结构;所述的压垫片为矩形薄片,设置在所述绑带中段的内侧,该压垫片一端与所述双层结构的一边末端相连接;所述的气囊为方形,夹置在所述压垫片与绑带之间,并与压垫片同端固定;所述的输气管一端与气囊相通,另一端连接注射器接头;所述的注射器接头内设有单向阀,使气体不能自由地排出;所述的压板插置于绑带的双层结构中,尺寸与该双层结构相适配。上述的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其中,所述的压板为中段水平的长条形硬板,两端为弧形。上述的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其中,所述的压垫片与气囊同时设置于所述绑带双层结构内侧的左端或右端,分别对应适用于使用者的左手臂或右手臂。上述的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其中,所述的绑带一端的正面和该绑带另一端的反面分别对应设有尼龙子粘扣和尼龙母粘扣。其中尼龙母粘扣较长,通过其调整实际绑扎的长度,使该装置既可以用于臂部的肱动脉穿刺止血,也可以用于腕部的桡动脉穿刺术后止血。上述的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其中,所述的绑带长度为25 35cm,适用于成人或儿童的肘关节围长,同时也考虑了成人瘦者与胖者的范围。上述的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其中,所述的绑带的宽度为:T5cm,以压迫肱动脉穿刺点局部。上述的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其中,所述的气囊最大容量为15 20ml,该气囊的实际注入空气量可调节。上述的肱动 脉止血压迫装置,其中,所述的气囊的表面中心设有穿刺点标志,使用时将该标志对准穿刺点近端后再进行绑扎压迫止血。上述的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其中,所述的压迫装置为全透明结构。绑带采用柔软的热塑性橡胶(TPR)或硅橡胶材料,压板采用硬塑结构。该压迫装置应为一次性使用装置,需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消毒处理。本技术提供的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具有以下优点I.该压迫装置为全透明结构,可方便地观察到穿刺点情况,止血效果如何、是否有出血、血肿现象均可一目了然。2.绑带采用特殊柔软透明的TPR或硅橡胶材料,在不压迫其他血管的同时,对穿刺部位进行准确的点加压,不需固定患者肢体,从而大幅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3.压板两端采用弧形设计,使压板左右端与压垫、气囊形成的弧形符合人体工学,气囊能够根据人体所压部位的凹凸状态与其形成良好地吻合匹配,使气囊所下压的各部位的下压力达到了相对的均匀一致,减轻了患者不适感,确保了其可靠地下压止血,操作方便,固定性能好,不易滑移,从而避免因为动脉穿刺点未按压而出现动脉血失血的危险。4.止血压力可通过充放气气囊进行调节,既确保了术后的可靠止血,又避免了由于缺血所造成的肢体坏死,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下压止血的可靠性。5.气囊上穿刺点的标志设计,使压迫穿刺点位置准确,不易松动。6.压垫片与气囊可以选择性的设在绑带内侧的左端或右端,可以分别用于左手臂或右手臂穿刺。7.绑带两头的粘扣设计,使绑带捆扎的长度可以进行调整,因而既可以用于臂部,也可以用于腕部,同时还适合不同胖瘦病人使用。本技术能够避免运用传统方法导致的穿刺部位的止血处理不当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肢体肿胀、局部过敏反应或皮肤破损等并发症的发生,安全舒适,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临床护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本技术经60例病人临床应用,获得满意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本技术提供的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适用于肱动脉穿刺术的止血护理。如图I所示,该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包含绑带I、压垫片2、气囊3、输气管4、注射器接头5以及压板6 ;绑带I为长条形,其中段为上下开口的双层结构11 ;压垫片2为矩形薄片,设置在绑带I中段的内侧,该压垫片2 —端与双层结构11的一边末端相连接;气囊3为方形,夹置在压 垫片2与绑带I之间,并与压垫片2同端固定;输气管4 一端与气囊3相通,另一端连接注射器接头5 ;注射器接头5内设有单向阀51,使气体不能自由地排出;压板6插置于绑带I的双层结构11之间,尺寸与该双层结构11相适配。压板6为中段水平的长条形硬板,两端为弧形。压垫片2与气囊3同时设置于绑带I双层结构11内侧的右端。绑带I 一端的正面和该绑带另一端的反面分别对应设有尼龙子粘扣12和尼龙母粘扣13。其中尼龙母粘扣13较长,通过其调整实际绑扎的长度,使该装置既可以用于臂部的肱动脉穿刺止血,也可以用于腕部的桡动脉穿刺止血。绑带I长度为30cm,适用于成人的肘关节围长。绑带I的宽度为4cm。气囊3最大容量为18ml,实际注入空气量可调节。气囊3的表面中心设有穿刺点标志31,使用时将该穿刺点标志31对准穿刺点近端后再进行绑扎压迫止血。该压迫装置为全透明结构。绑带I采用柔软的TPR或硅橡胶材料,压板6采用硬塑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肱动脉止血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血压迫装置包含绑带(1)、压垫片(2)、气囊(3)、输气管(4)、注射器接头(5)以及压板(6);所述的绑带(1)为长条形,其中段为上下开口的双层结构(11);所述的压垫片(2)为矩形薄片,设置在所述绑带(1)中段的内侧,该压垫片(2)一端与所述双层结构(11)的一边末端相连接;所述的气囊(3)为方形,夹置在所述压垫片(2)与绑带(1)之间,并与该压垫片(2)同端固定;所述的输气管(4)一端与气囊(3)相通,另一端连接注射器接头(5);所述的注射器接头(5)内设有单向阀(51);所述的压板(6)插置于绑带(1)的双层结构(11)中,其尺寸与该双层结构(11)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建平王海容王桂美陆纪德林捷龚佩华窦桂珍
申请(专利权)人:邱建平王海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