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101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3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机,属于厨房小家电领域,解决了现有食品加工机组装时常产生装配干涉、间隙过大、密封不良、无法装配的问题,其方案包括杯体组件与机座,所述杯体组件包括内杯体、杯体外壳及杯体底座,所述内杯体连接所述杯体底座,所述杯体外壳包覆在所述内杯体外部,所述杯体底座与所述杯体外壳之间设有卡位部与支撑部,组装杯体组件时通过卡位部与支撑部相抵接对所述杯体外壳进行定位,所述卡位部与所述支撑部在相抵时至少有一个可产生弹性形变;杯体组装过程中,卡位部和/或支撑部首先产生弹性形变,避免了杯体底座的整体形变而导致的配件损坏,能有效改善装备间隙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属于厨房小家电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的食品加工机,如豆浆机、榨汁机、搅拌机等,包括用于加工食品的杯体组件、底座及机座,杯体组件包括内杯体与杯体外壳,底座与内杯体连接,由于上述部件在生产加工时存在尺寸公差及生产误差,特别是当内杯体采用玻璃或不锈钢,而杯体外壳采用塑料 材质,由于不同材料生产公差及变形量均不同,组装时常产生装配干涉、间隙过大、密封不良、无法装配等问题,影响器具的正常实用,严重的还会引起安全事故;或者为了使组装方便而提高生产工艺,但相应的生产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相应的产品成本增加;产品生产制造后由于不同的材料存在不同的变形量,产品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由于变形而导致的缝隙或断裂,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现有技术采用硅胶压缩来改善装配间隙,但硅胶压缩量太小,无法满足实际装配要求,因而该方案具有一定得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能有效消除装配间隙,解决相关部件的装配问题,产品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杯体组件与机座,所述杯体组件包括内杯体、杯体外壳及杯体底座,所述内杯体连接所述杯体底座,所述杯体外壳包覆在所述内杯体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底座与所述杯体外壳之间设有卡位部与支撑部,所述卡位部与支撑部相抵接对所述杯体外壳进行定位,所述卡位部与所述支撑部在相抵时至少有一个可产生弹性形变。优选的,所述卡位部包括设在所述杯体外壳内壁上的凸起,所述支撑部包括设在所述杯体底座上的弹性体,所述卡位部与所述支撑部在相抵时支撑部可产生弹性形变。优选的,所述凸起为凸块。优选的,所述凸起包括间隔分布的凸筋。优选的,所述弹性体包括设在所述杯体底座环边上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设有折弯槽,所述杯体底座环边上设有容纳所述弹性臂的缺口。优选的,所述弹性体为所述杯体底座环边,所述环边上沿其周向设有折弯槽。优选的,所述卡位部包括设在所述杯体外壳内壁上的弹性体,所述支撑部为所述杯体底座的环边,所述卡位部与所述支撑部在相抵时卡位部可产生弹性形变。优选的,所述卡位部包括设在所述杯体外壳内壁上的弹性体,所述支撑部包括设在所述杯体底座上的弹性体,所述卡位部与所述支撑部在相抵时卡位部与支撑部均可产生弹性形变。优选的,所述内杯体的外壁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杯体底座通过螺钉组件连接。优选的,所述内杯体与所述杯体外壳之间设有密封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食品加工机的杯体底座与杯体外壳之间设置相抵接的卡位部与支撑部,利用卡位部与支撑部相抵接来对杯体外壳进行定位,杯体组装过程中,卡位部和/或支撑部首先产生弹性形变,抵消单个配件的尺寸公差,对尺寸公差要求低,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及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杯体组装后,依靠上位部和/或支撑部产生弹性形变,避免了杯体底座的整体形变而导致的配件损坏,提高了杯体组件的使用寿命;产品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由于变形依靠机械结构而非材料本身的变化,产品稳定性高,不会出现断裂或缝隙,增加了杯体组件的正常使用寿命;此外,采用弹性臂结构的卡位部和/或支撑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且变形量大,能有效改善装备间隙问题,从而也避免了因杯体底座整体形变而导致的漏水问题,使得食品加工机的使用更 加安全可靠。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I为本技术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杯体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杯体底座的另一优选结构不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杯体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图1,2,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杯体组件I与机座2,杯体组件I包括内杯体10、杯体外壳11及杯体底座12,内杯体10连接杯体底座12,杯体外壳11包覆在内杯体10外部,所述杯体外壳11为塑料材质,所述内杯体10为不锈钢材质,机座2内一般内置有电机与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电机通过杯体底座12与机座2之间的传动部件带动内杯体10中的粉碎刀具转动实现食品加工。在组装杯体组件I时,通常是先将杯体外壳11套于内杯体10外部,内杯体10的顶端设有折边100,杯体外壳11的顶端与该折边100相抵,为保证密封性,折边100与杯体外壳11相抵处还设有密封件101;再将杯体底座12与内杯体10连接,杯体外壳11的内壁设有向中心凸出的卡位部,可以是如图2中所示的间隔分布的凸筋111,也可以是凸块,该卡位部的作用是在杯体底座12与内杯体10连接后,能与杯体底座12的环边相抵接,以便将杯体外壳11卡持在内杯体10的折边100与杯体底座12的环边124之间。上述组装过程是在不考虑部件尺寸误差的情况下进行的,但在实际加工制造时,部件自身存在制造公差,各部件组装后产生尺寸累积公差,最终造成器具装配干涉、间隙过大、密封不良、无法装配等问题。以图I中所示的食品加工机为例在组装杯体组件I时,先将杯体外壳11套于内杯体10外部,再将杯体底座12与内杯体10连接,在连接杯体底座12时,先将杯体底座12旋接在内杯体10底部的刀座13上,并保证杯体底座12能与内杯体10的底面紧贴,但当内杯体10的长度尺寸出现误差时,如内杯体10设计的过长,虽然杯体底座12能与内杯体10的底面紧贴,完全支撑内杯体10,但杯体底座12的环边124不能与杯体外壳11的卡位部相抵,从而产生装配间隙,造成杯体外壳11不能有效定位,要消除这个装配间隙,操作人员需要强行压紧螺钉,使杯体底座12的环边124向上弯曲变形,直到能与卡位部相抵;反之,内杯体10设计的过短,虽然杯体底座12的环边124能与卡位部相抵,但杯体底座12不能与内杯体10的底面紧贴,导致内杯体10悬空,从而产生装配间隙,要消除这个装配间隙,操作人员需要强行旋紧杯体底座12,导致卡位部抵压杯体底座12的环边124使其向下弯曲变形,直到杯体底座12与内杯体10的底面紧贴。由于杯体底座12通常是一个塑胶件,周边部位的弯曲变形,会导致杯体底座12整体也发生变形,内杯体10底部的刀座13与杯体底座12螺纹旋接,杯体底座12的变形影响到内杯体10与刀座13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导致漏水,引发安全事故;参照图2与图4,上述的螺钉是连接在内杯体10与杯体底座12之间,用于进一步固定杯体底座12,可以在内杯体10的外壁上设置环状连接件102,杯体底座12上设置凸柱123,螺钉连接在环状连接件102与凸柱123之间。本技术采用的方案为杯体底座12与杯体外壳11之间设置一个能与卡位部相抵的支撑部,而且二者相抵时至少有一个可产生弹性形变,杯体组装过程中,卡位部和/ 或支撑部首先产生弹性形变,从而避免了杯体底座12的整体形变导致的配件损坏。在设计卡位部时,可以将其尺寸做大,组装杯体时能保证卡位部与支撑部相抵接,相对提高内杯体、杯体外壳制造精度的工艺,控制卡位部尺寸的工艺要求较低,容易实现。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解释本技术的特点实施例一,参照图2,卡位部为设在杯体外壳11内壁上的凸起,支撑部为设在杯体底座12上的弹性体,卡位部与支撑部在相抵时支撑部可产生弹性形变,参照图3,上述的弹性体是设在杯体底座的环边124上的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杯体组件与机座,所述杯体组件包括内杯体、杯体外壳及杯体底座,所述内杯体连接所述杯体底座,所述杯体外壳包覆在所述内杯体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底座与所述杯体外壳之间设有卡位部与支撑部,所述卡位部与支撑部相抵接对所述杯体外壳进行定位,所述卡位部与所述支撑部在相抵时至少有一个可产生弹性形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吴江锋吴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