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的安装配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799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屋顶上的安装配件,能够增大由左右一对下部板部夹住屋顶材料进行固定的固定力。固定在折板屋顶板(1)的屋顶上的安装配件(4),包括各自正面为大致C形的左右一对第一夹持板(5)和第二夹持板(6)。这些第一夹持板(5)和第二夹持板(6)在平板状的上部板部(7)、(11)的外侧连设有朝下的侧板部(8)、(12),而且,在侧板部(8)、(12)的下端向内连设第一下部板部(9)、(13)。上部板部(7)、(11)设有插通螺栓的第一贯通孔(16)、第二贯通孔(17),该第一贯通孔(16)的第一中心轴线(16A)、第二贯通孔(17)的第二中心轴线(17A)相对螺栓(15)的中心轴线(19A)偏移。若由螺母(20)紧固螺栓(15),第一夹持板(5)和第二夹持板(6)就对应偏移通过弹性变形,从而被赋予变形。在该赋予变形后状态下,第一下部板部(9)、(13)的前端(21)、(22)能够夹持卷边部(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屋顶上设备和金属制等屋顶材料的屋顶上的安装配件
技术介绍
如图19、20所示,现有技术中上部板部101、102叠合,且下部板部103、104相互对向,形成二个大致为C形的夹持板105、106,并且,在下侧的上部板部101上将螺栓107朝上设置,在另一方的上部板部102上形成长孔108,通过将螺栓107与螺母109螺合,由左右一对下部板部103、104夹住并固定金属板制的折板屋顶110的卷边111,并使用螺栓107能够固定屋顶上设备112等。专利文献I:日本实公平4-110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技术登录第3007536号公报现有技术中,通过将螺栓10从长孔108贯通后与螺母109螺合,使上部板部101、102相互叠合固定,并通过该固定由下部板部103、104夹住卷边部111,固定安装配件,但是,该下部板部103、104的固定力是因螺栓107和螺母109使上部板部101、102相互叠合固定的力而产生的。但是,近年来,例如平板状太阳电池组件、屋顶绿化设备、遮光板或室外空调机以及招牌等设备设置在折板屋顶等屋顶部件上的情况增多,市场上需要对屋顶部件的连接固定强度高,且可靠性更高的屋顶上的安装配件。要解决的课题是,在通过紧固左右一对设置的上部板部来由左右一对夹持部件的下部板部夹住屋顶材料以便能够固定的屋顶上的安装配件中,增加由左右一对下部板部夹住并固定屋顶材料的固定力。使其安装简便化,而且使由左右一对下部板部夹住并固定屋顶材料的接触面积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权利要求I的屋顶上的安装配件,包括左右一对第一和第二夹持部件,其配置为左右一对横向的第一和第二上部板部上下叠合,且左右一对第一和第二下部板部的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前端配置在屋顶材料的左右,相互的开口部对向,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上部板部可连通地形成朝上下的第一和第二贯通部,并且,通过将直线状轴贯通到这些第一和第二贯通部中,且将阴螺纹部件紧固在所述直线状轴上,固定所述第一和第二上部板部,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前端夹住所述屋顶材料的左右,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状轴处于非贯通状态,所述第一和第二前端之间的间隔与所述屋顶材料的被安装部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上部板部上下叠合时,将连通所述第一和第二贯通部的连通部的左右方向的连通部宽度形成为小于所述直线状轴的左右方向的轴宽。权利要求2在权利要求I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贯通部以及所述直线状轴是平面为大致相同外径的圆形,这些第一和第二贯通部的第一和第二中心轴线的一方或双方相对所述直线状轴的中心轴线在左右方向偏移。权利要求3在权利要求2中,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和第二贯通部的一方或双方设为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轴宽的长孔。权利要求4的专利技术在权利要求I 3的任意一项中,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前端的一方或双方朝上或朝下折弯并延伸设置,形成端缘部。权利要求5在权利要求I 4的任意一项中,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左右方向的连通部宽度形成为大于所述直线状轴的左右方向的轴宽的一半。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权利要求I的专利技术,将所述连通部形成为小于所述直线状轴的左右方向的轴宽,通过将直线状轴插入第一和第二贯通部中,并将阴螺纹部件紧固在直线状轴上,固定所述第一和第二上部板部,以此在第一和第二夹持部件上产生弹性变形并赋予变形的状态 下,能够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前端配置在屋顶材料的左右。根据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随着对应所述偏移的长度的弹性变形将变形赋予第一和第二夹持部件。根据权利要求3的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和第二贯通部设为长孔形状,以此在安装工序中,能够提高直线状轴向第一和第二贯通部插入的自由度,并提高安装性。根据权利要求4的专利技术,通过端缘部增大第一和第二前端与屋顶材料的接触面积等,能够提高与屋顶材料的固定力。根据权利要求5的专利技术,能够确保第一和第二夹持部件的弹性变形,且还能够确保直线状轴的强度。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的第一安装工序的正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的第二安装工序的正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的第三安装工序的正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的使用状态的正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正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第一安装工序的正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第二安装工序的正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正视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正视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正视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俯视图1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侧视图;图19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分解立体图;图20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以下说明的所有构成并不是本专利技术的必须条件。实施例I图I 8表示实施例I,如图6 8所示,屋顶结构是横梁上的张紧架(均未图示) 上朝左右方向铺设有折板屋顶板1,邻接的折板屋顶板I的端部在顶部由卷绕的被安装部,即卷边部2固定。该卷边部2设置在颈部3的上端,该颈部3使折板屋顶板I的端部暂时直立设置。固定在这样的折板屋顶板I的屋顶上的安装配件4,包括各自的正面大致为C形的左右一对第一夹持板5和第二夹持板6。左右一对中配置在一方的第一夹持板5在平板状第一上部板部7的左右方向的外侧,连设有朝下的第一侧板部8,而且,在第一侧板部8的下端在左右方向的向内,横向地连设第一下部板部9,使第一开口部10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左右一对中配置在另一方的第二夹持板6在平板状第二上部板部11的左右方向的外侧,连设有朝下的第二侧板部12,而且,第二侧板部12的下端在左右方向的向内,横向地连设第二下部板部13,使第二开口部14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第一上部板部7和第二上部板部11上下叠合,且第一开口部10和第二开口部14对向地配置。上下叠合的第一上部板部7的大致中央和第二上部板部11的大致中央形成有第一贯通孔16和第二贯通孔17,所述第一贯通孔16是第一贯通部,所述第二贯通孔17是第二贯通部,两者用于使分别为直线状轴的螺栓15在上下方向贯通。螺栓15从第二上部板部11的下侧向上贯通,使其六角头部18与第二上部板部11的下面抵接,且将螺栓15的阳螺纹轴19突设在第一上部板部7的上方,并且,将阴螺纹部件的第一螺母20与垫圈(未图示)一起螺合在该突设的阳螺纹轴19上。所述螺栓15的阳螺纹轴19所贯通的第一贯通孔16的第一直径A、第二贯通孔17的第二直径B都形成为与阳螺纹轴19的第三直径C相同或稍大。通过紧固所述第一螺母20,来固定上下叠合的第一上部板部7和第二上部板部11。通过该固定,左右方向的向内的第一下部板部9的第一前端21与颈部3的左右方向的一侧抵接,且第二下部板部13的第二前端22与颈部3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抵接,以此,第一下部板部9、第二下部板部13夹住颈部3,能够将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屋顶上的安装配件,包括左右一对第一和第二夹持部件,其配置为左右一对横向的第一和第二上部板部上下叠合,且左右一对第一和第二下部板部的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前端配置在屋顶材料的左右,相互的开口部对向,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上部板部可连通地形成朝上下的第一和第二贯通部,并且,通过将直线状轴贯通到这些第一和第二贯通部中,且将阴螺纹部件紧固在所述直线状轴上,固定所述第一和第二上部板部,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前端夹住所述屋顶材料的左右,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状轴处于非贯通状态,所述第一和第二前端之间的间隔与所述屋顶材料的被安装部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同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上部板部上下叠合时,将连通所述第一和第二贯通部的连通部的左右方向的连通部宽度形成为小于所述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友则岩名紘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坂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