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膜的加热装置及其相关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77423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3:16
本公开涉及膜加热装置,所述膜加热装置具有适合高温长期使用的均匀加热。本公开的基于膜的加热装置具有基膜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层压板。所述基膜包含基膜芳族聚酰亚胺和基膜导电填料。所述第一层压板和第二层压板各自具有粘合剂层和金属箔。所述粘合剂层包含热塑性聚酰亚胺和导电填料。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衍生自至少一种芳族二胺和至少一种芳族二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公开领域本公开的领域为基于膜的加热装置,其中热沿着膜的表面产生。
技术介绍
金属浆料已用来制造由耐温膜支撑的电阻式加热元件。然而,此类组合物却可能有问题,因为金属浆料制成的加热元件会发生挠裂、剥落或另外地随着时间而劣化,并且沿着其长度表现出不可取的电压漂移(下降)。需要基于膜的加热技术,该技术具有优于此类金属浆料制成的膜加热系统的优点。附图简沭附图以举例的方式示出本专利技术,但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图I是基于膜的加热装置的部分剖视图,所述装置具有基膜、第一层压板和第二层压板;图2是基于膜的加热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剖视图,所述装置具有基膜、第一层压板、第二层压板和第二基膜;图3至5是基于膜的加热装置的不同实施方案的剖视图,所述装置具有基膜、第一层压板、第二层压板和覆盖层;并且图6是指示实施例I的热电偶位置的图形。专利技术概沭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膜的加热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膜的加热装置包括基膜,所述基膜具有基膜内表面和基膜外表面。基于基膜的总重量,所述基膜包含55至90重量%的量的基膜芳族聚酰亚胺和10至45重量%的量的基膜导电填料。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膜的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层压板,所述第一层压板包括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所述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具有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外表面和粘结至所述基膜内表面的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内表面。基于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的总重量,所述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包含55至90重量%的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其中70至100摩尔%的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热塑性聚酰亚胺衍生自至少一种芳族二胺和至少一种芳族二酐。基于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的总重量,所述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包含10至45重量%的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导电填料。所述第一层压板包括第一层压板金属箔,所述第一层压板金属箔具有粘结至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外表面的第一层压板金属箔内表面;和第一层压板金属箔外表面。所述第一层压板金属箔具有5至200微米的厚度。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膜的加热装置包括第二层压板,所述第二层压板包括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所述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具有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外表面和粘结至所述基膜内表面的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内表面。基于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的总重量,所述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包含55至90重量%的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其中70至100摩尔%的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热塑性聚酰亚胺衍生自至少一种芳族二胺和至少一种芳族二酐。基于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的总重量,所述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包含10至45重量%的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导电填料。所述第二层压板包括第二层压板金属箔,所述第二层压板金属箔、具有粘结至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外表面的第二层压板金属箔内表面;和第二层压板金属箔外表面。所述第二层压板金属箔具有5至200微米的厚度。所述第一层压板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层压板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并且通过所述基膜的至少一部分相互连接。专利技术详沭定义如本文所用,术语“包含”、“包括”、“具有”或它们的任何其它变型均旨在涵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括要素列表的方法、工艺、制品或设备不必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包括未明确列出的或此类方法、工艺、制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要素。此外,除非明确指明相反,“或”是指包含性的“或”,并且不是指排它性的“或”。例如,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均满足条件A或B :A是真实的(或存在的)且B是虚假的(或不存在的),A是虚假的(或不存在的)且B是真实的(或存在的),以及A和B都是真实的(或存在的)。另外,使用“ 一个”或“ 一种”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元件和组件。这样做仅仅是为了方 便并且给出本专利技术的一般含义。该描述应理解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除非明显地另有所指,单数也包括复数。如本文所用,术语“二酐”旨在包括前体、衍生物或它们的类似物,严格地讲,它们可能并不是二酐,但仍然可以与二胺反应以形成聚酰胺酸,聚酰胺酸可继而被转化为聚酰亚胺。如本文所用,术语“二胺”旨在包括前体、衍生物或它们的类似物,严格地讲,它们可能并不是二胺,但仍然可以与二酐反应以形成聚酰胺酸,聚酰胺酸可继而被转化为聚酰亚胺。如本文所用,术语“聚酰胺酸”旨在包括衍生自二酐和二胺的组合,并且能够通过化学或热转化方法转化为聚酰亚胺的任何聚酰亚胺前体材料(预聚物)。如本文所用,术语“高温”旨在包括200°C或更高的温度。如本文所用,术语“长期”旨在包括总共50小时或更多的时间。50小时或更多的时间可以是累积的(例如一次几小时,经多次使用达到总共50小时或更多的时间)或连续的。术语“粘合的”、“粘合”或其任何其它变型与“粘结的”或“粘结”同义,并且这些术语可以互换使用。“直接粘合”旨在涵盖直接附接至彼此的两个层(膜)而无任何居间层,除非另外指明。当含量、浓度或其它数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的范围或具有优秀上限值和优选下限值的列表形式给出时,应将其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何配对形成的所有范围,无论范围是否单独公开。当本文描述数值范围时,除非另外指明,所述范围旨在包括其端点,以及所述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本文的材料、方法和实例仅仅是例证性的,并非旨在限制,除非具体指明。尽管与本文所述方法和材料类似或等同的方法和材料也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或测试,但本文描述了合适的方法和材料。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是基于高温膜的加热装置,具有长期或重复使用的均匀加热。参见附图,图I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膜的加热装置10。基于膜的加热装置10具有基膜12,所述基膜具有基膜内表面12b和基膜外表面12a。基膜12包含基膜导电填料14。基于膜的加热装置10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层压板和第二层压板。第一层压板包括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16,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具有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内表面16a和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外表面16b。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16具有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导电填料18。第一层压板还包括第一层压板金属箔20,第一层压板金属箔具有第一层压板金属箔内表面20a和第一层压板金属箔外表面。第一层压板金属箔内表面20a直接粘合至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外表面16b。第二层压板包括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22,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具有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内表面22a和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外表面22b。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22具有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导电填料24。第二层压板还包括第二层压板金属箔26,第二层压板金属箔具有第二层压板金属箔内表面26a和第二层压板金属箔外表面。第二层压板金属箔内表面26a直接粘合至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粘合剂外表面22b。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内表面16a直接粘合至基膜内表面12b的一部分。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内表面22a直接粘合至基膜内表面12b的不同于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内表面16a的部分。 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基于膜的加热装置10任选地包括第二基膜28。第二基膜28具有第二基膜内表面28a和第二基膜外表面28b。第二基膜内表面28a直接粘合至基膜外表面12a。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基于膜的加热装置可任选地包括覆盖层30。覆盖层30附接至基膜外表面12a。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基于膜的加热装置可任选地包括覆盖层30。覆盖层30附接至基膜内表面12b的暴露区域,以及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19 US 12/727,8451.基于膜的加热装置,包括 A)基膜,所述基膜具有基膜内表面和基膜外表面,所述基膜包含 a)基于所述基膜的总重量,55至90重量%的量的基膜芳族聚酰亚胺, b)基于所述基膜的总重量,10至45重量%的量的基膜导电填料; B)第一层压板,所述第一层压板包括 a)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所述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具有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外表面和粘结至所述基膜内表面的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内表面,所述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包含 i.基于所述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的总重量,55至90重量%的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其中70至100摩尔%的所述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热塑性聚酰亚胺衍生自至少一种芳族二胺和至少一种芳族二酐, ii.基于所述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的总重量,10至45重量%的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导电填料, b)第一层压板金属箔,所述第一层压板金属箔具有i.粘结至所述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外表面的第一层压板金属箔内表面;和ii.第一层压板金属箔外表面, 所述第一层压板金属箔具有5至200微米的厚度; C)第二层压板,所述第二层压板包括 a)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所述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具有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外表面和粘结至所述基膜内表面的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内表面,所述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包含 ·1.基于所述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的总重量,55至90重量%的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热塑性聚酰亚胺,其中70至100摩尔%的所述第一层压板粘合剂层热塑性聚酰亚胺衍生自至少一种芳族二胺和至少一种芳族二酐, ii.基于所述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的总重量,10至45重量%的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导电填料, b)第二层压板金属箔,所述第二层压板金属箔具有i.粘结至所述第二层压板粘合剂层外表面的第二层压板金属箔内表面;和ii.第二层压板金属箔外表面, 所述第二层压板金属箔具有5至200微米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层压板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层压板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并且通过所述基膜的至少一部分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的基于膜的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基膜,所述第二基膜具有第二基膜外表面和第二基膜内表面,所述第二基膜内表面直接粘合至所述基膜外表面,所述第二基膜包含第二基膜芳族聚酰亚胺。3.根据权利要求2的基于膜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基膜芳族聚酰亚胺衍生自均苯四甲酸二酐和4,4’ - 二氨基二苯醚。4.根据权利要求I的基于膜的加热装置,包括覆盖层,其中所述覆盖层选自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全氟烷氧基聚合物(PF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E·格伦T·E·卡内
申请(专利权)人:E·I·内穆尔杜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