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泰和专利>正文

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6102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1:21
提供一种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为借着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创新设计,以避免永磁磁极因震动而脱落,以及避免于电机运转中被逆向激磁而使磁力减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揭示一种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为在已知各种类电机所设置通电绕组所激磁的个别磁极的磁极磁路中间段供包覆永磁磁极,或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永磁磁极;或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的个别磁极与另一不同极性的通电绕组激磁的个别磁极之间,两个别磁极磁路包覆永磁磁极。
技术介绍
传统直流或交流回转式电机或线型电机,无论是整流子式有刷式电机、无刷式电·机、环刷式电机,或同步式电机、异步式电机、或内转式电机、中间电磁结构转动式电机、夕卜转式电机、双动型电机、三动型电机、多层式电机、多环式电机、线型电机、或直流无刷电机、或变频式电机、或作为发电机或电动机,或同时作为发电机及电动机功能运转的电机、或作为电磁效应涡流耦合传动装置、或电磁效应涡流制动装置等电机装置,皆设有磁极结构,以供产生电磁效应的运作。已知磁极结构的构成方式包括永磁磁极结构;直流或交流电能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结构;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极面设置呈助激或差激的永磁磁极。如图I所示为传统在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极面设置呈助激或差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其中在通电绕组100激磁式磁极101的表面设置呈助激的永磁磁极103,其优点为可减少激磁电流,缺点为容易因震动掉落,或于电机运转中被逆向激磁使磁力减弱,所述缺点亦存在永磁磁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揭示一种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为在已知各种类电机所设置通电绕组所激磁的个别磁极的磁极磁路中间段供包覆永磁磁极,或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永磁磁极;或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的个别磁极与另一不同极性的通电绕组激磁的个别磁极之间包覆永磁磁极。所述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借着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创新设计,可避免永磁磁极因震动而脱落,以及避免于电机运转中被逆向激磁而使磁力减弱。附图说明图I为传统在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极面设置呈助激或差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能对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中间段包覆对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呈差激的永磁磁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磁路的中段包覆对磁路两端不同极性的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圆筒型电机不包括壳体、轴承、扣件、冷却叶片及不包括选择性设置的导电装置的主体结构外型简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轴三环式电机不包括壳体、轴承、扣件、冷却叶片及不包括 选择性设置的导电装置主体结构外型简略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所述同轴两层式盘状电机不包括壳体、轴承、扣件、冷却叶片及不包括选择性设置的导电装置的主体结构外型简略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所述同轴三层式盘状电机不包括壳体、轴承、扣件、冷却叶片及不包括选择性设置的导电装置的主体结构外型简略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所述两层式线型电机不包括壳体、轴承、扣件、冷却叶片及不包括选择性设置的导电装置的主体结构外型简略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所述三层式线型电机不包括壳体、轴承、扣件、冷却叶片及不包括选择性设置的导电装置的主体结构外型简略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圆筒型电机结构,其中供与内层电机结构作电磁效应耦合的外层电机结构,其面向内层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圆筒型电机结构,其中供与外层电机结构作电磁效应耦合的内层电机结构,其面向外层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轴三环式电机结构,其中供与中环电机结构作电磁效应耦合的外环电机结构,其面向中环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轴三环式电机结构,其中供与外环电机结构作电磁效应耦合的中环电机结构,其面向外环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轴三环式电机结构,其中供与内环电机结构作电磁效应耦合的中环电机结构,其面向内环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轴三环式电机结构,其中内环电机结构面向中环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轴三环式电机结构,其中内环电机结构面向中环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及中环电机结构面向外环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两者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轴三环式电机结构,其中外环电机结构面向中环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及中环电机结构面向内环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两者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轴三环式电机结构,其中外环电机结构面向中环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及内环电机结构面向中环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两者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轴三环式电机结构,其中供与外环电机结构及内环电机结构作电磁效应耦合的中环电机结构,其面向外环电机结构及面向内环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轴三环式电机结构,其中供与内环电机结构及外环电机·结构作电磁效应耦合的中环电机结构,供以导磁体包覆与内环电机结构及外环电机结构作双边耦合的永磁磁极以构成磁极,并于永磁磁极绕设呈助激的通电激磁绕组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两层式盘状电机结构,其中内层盘状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轴三层式盘状电机结构,其中内层盘状电机结构面向中层盘状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轴三层式盘状电机结构,其中中层盘状电机结构面向内层盘状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轴三层式盘状电机结构,其中外层盘状电机结构面向中层盘状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图26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轴三层式盘状电机结构,其中中层盘状电机结构面向外层盘状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轴三层式盘状电机结构,其中内层盘状电机结构面向中层盘状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及中层盘状电机结构面向外层盘状电机结构的电磁效应耦合面,两者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与磁路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于电机所设置通电绕组(100)所激磁的磁极(101)与所连结磁路(102)包覆永磁磁极(103);其设置方式包括个别磁极(101)的通电绕组(100)通电激磁极性与所包覆的永磁磁极(103)的极性可为相同极性的助激效应,或为相反极性的差激效应为特征;所述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包覆永磁磁极(103)的方式,为于永磁磁极(103)与设有通电绕组(100)的磁极(101)及磁路(102)结合后,在永磁磁极(103)两异极性磁极之间,形成一侧或一侧以上由导磁材料构成的磁路,涵盖于永磁磁极(103)两不同极性磁极间,构成至少一侧或呈全面性的导磁性包覆的导磁磁路,以供通过永磁磁极(103)的部分磁力线,而永磁磁极(103)仍能在磁极(101)的极面形成部分磁场强度,其功能为当电机运转中若永磁磁极(103)被逆向激磁时,永磁磁极(103)的两异极性磁极之间仍保有封闭的磁路以维续其磁力线,以增强其抗逆向激磁的特性;所述电机可为具有内层电机结构及外层电机结构的圆筒型电机,包括由内层电机结构(11)与外层电机结构(12)所构成,其中:1)外层电机结构(12)面向内层电机结构(11)作电磁效应耦合的电磁效应耦合面;或2)内层电机结构(11)面向外层电机结构(12)作电磁效应耦合的电磁效应耦合面;于前述1)、2)的电磁效应耦合面,设置通电绕组(100)所激磁的个别磁极(101),而在个别磁极(101)的磁极磁路中间段包覆永磁磁极(103),或于个别磁极(101)与磁路(102)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103),进而构成通电绕组激磁磁极(101)与磁路(102)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103)的圆筒型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2007.12.17 US 12/000,6911.一种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于电机所设置通电绕组(100)所激磁的磁极(101)与所连结磁路(102)包覆永磁磁极(103);其设置方式包括个别磁极(101)的通电绕组(100)通电激磁极性与所包覆的永磁磁极(103)的极性可为相同极性的助激效应,或为相反极性的差激效应为特征; 所述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包覆永磁磁极(103)的方式,为于永磁磁极(103)与设有通电绕组(100)的磁极(101)及磁路(102)结合后,在永磁磁极(103)两异极性磁极之间,形成一侧或一侧以上由导磁材料构成的磁路,涵盖于永磁磁极(IO 3)两不同极性磁极间,构成至少一侧或呈全面性的导磁性包覆的导磁磁路,以供通过永磁磁极(103)的部分磁力线,而永磁磁极(103)仍能在磁极(101)的极面形成部分磁场强度,其功能为当电机运转中若永磁磁极(103)被逆向激磁时,永磁磁极(103)的两异极性磁极之间仍保有封闭的磁路以维续其磁力线,以增强其抗逆向激磁的特性; 所述电机可为具有内层电机结构及外层电机结构的圆筒型电机,包括由内层电机结构(11)与外层电机结构(12)所构成,其中 1)外层电机结构(12)面向内层电机结构(11)作电磁效应耦合的电磁效应耦合面;或 2)内层电机结构(11)面向外层电机结构(12)作电磁效应耦合的电磁效应耦合面; 于前述1)、2)的电磁效应耦合面,设置通电绕组(100)所激磁的个别磁极(101),而在个别磁极(101)的磁极磁路中间段包覆永磁磁极(103),或于个别磁极(101)与磁路(102)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103),进而构成通电绕组激磁磁极(101)与磁路(102)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103)的圆筒型电机。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于电机所设置通电绕组(100)所激磁的磁极(101)与所连结磁路(102)包覆永磁磁极(103);其设置方式包括个别磁极(101)的通电绕组(100)通电激磁极性与所包覆的永磁磁极(103)的极性可为相同极性的助激效应,或为相反极性的差激效应为特征; 所述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包覆永磁磁极(103)的方式,为于永磁磁极(103)与设有通电绕组(100)的磁极(101)及磁路(102)结合后,在永磁磁极(103)两异极性磁极之间,形成一侧或一侧以上由导磁材料构成的磁路,涵盖于永磁磁极(IO 3)两不同极性磁极间,构成至少一侧或呈全面性的导磁性包覆的导磁磁路,以供通过永磁磁极(103)的部分磁力线,而永磁磁极(103)仍能在磁极(101)的极面形成部分磁场强度,其功能为当电机运转中若永磁磁极(103)被逆向激磁时,永磁磁极(103)的两异极性磁极之间仍保有封闭的磁路以维续其磁力线,以增强其抗逆向激磁的特性; 所述电机可为呈具有两层电机结构所迭合构成作同轴运转的同轴两层式盘状电机,包括由内层盘状电机结构(31)及外层盘状电机结构(32)所构成,其中 内层盘状电机结构(31)面向外层盘状电机结构(32)的电磁效应耦合面,其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101)的磁极磁路中间段包覆永磁磁极(103),或于个别磁极(101)与磁路(102)之间,包覆呈助激永磁磁极(103),供与外层盘状电机结构(32)作电磁效应互动;或其中外层盘状电机结构(32)面向内层盘状电机结构(31)的电磁效应耦合面,其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101)的磁极磁路中间段包覆永磁磁极,或于个别磁极(101)与磁路(102)之间包覆呈助激永磁磁极(103),供与内层盘状电机结构(31)作电磁效应互动作电磁效应互动,进而构成通电绕组激磁磁极(101)与磁路(102)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103)的同轴两层式盘状电机。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于电机所设置通电绕组(100)所激磁的磁极(101)与所连结磁路(102)包覆永磁磁极(103);其设置方式包括个别磁极(101)的通电绕组(100)通电激磁极性与所包覆的永磁磁极(103)的极性可为相同极性的助激效应,或为相反极性的差激效应为特征; 所述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包覆永磁磁极(103)的方式,为于永磁磁极(103)与设有通电绕组(100)的磁极(101)及磁路(102)结合后,在永磁磁极(103)两异极性磁极之间,形成一侧或一侧以上由导磁材料构成的磁路,涵盖于永磁磁极(IO 3)两不同极性磁极间,构成至少一侧或呈全面性的导磁性包覆的导磁磁路,以供通过永磁磁极(103)的部分磁力线,而永磁磁极(103)仍能在磁极(101)的极面形成部分磁场强度,其功能为当电机运转中若永磁磁极(103)被逆向激磁时,永磁磁极(103)的两异极性磁极之间仍保有封闭的磁路以维续其磁力线,以增强其抗逆向激磁的特性; 所述电机可为具有呈线型的两层电机结构所构成作线型耦合的两层式线型电机,包括由内层线型电机结构(51)及外层线型电机结构(52)所构成,其中 内层线型电机结构(51)面向外层线型电机结构(52)的电磁效应耦合面,其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101)的磁极磁路中间段供包覆永磁磁极(103),或于个别磁极(101)与磁路(102)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103),供与外层线型电机构(52)作电磁效应互动;或其中外层线型电机结构(52)面向内层线型电机构(51)的电磁效应耦合面,其所设置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101)的磁极磁路中间段供包覆永磁磁极(103),或于个别磁极(101)与磁路(102)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103),供与内层线型电机构(51)作电磁效应互动;进而构成通电绕组激磁磁极(101)与磁路(102)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103)的两层式线型电机,进而构成通电绕组激磁磁极(101)与磁路(102)之间,包覆呈助激的永磁磁极(103)的两层式线型电机。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于电机所设置通电绕组(100)所激磁的磁极(101)与所连结磁路(102)包覆永磁磁极(103);其设置方式包括个别磁极(101)的通电绕组(100)通电激磁极性与所包覆的永磁磁极(103)的极性可为相同极性的助激效应,或为相反极性的差激效应为特征; 所述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包覆永磁磁极(103)的方式,为于永磁磁极(103)与设有通电绕组(100)的磁极(101)及磁路(102)结合后,在永磁磁极(103)两异极性磁极之间,形成一侧或一侧以上由导磁材料构成的磁路,涵盖于永磁磁极(IO 3)两不同极性磁极间,构成至少一侧或呈全面性的导磁性包覆的导磁磁路,以供通过永磁磁极(103)的部分磁力线,而永磁磁极(103)仍能在磁极(101)的极面形成部分磁场强度,其功能为当电机运转中若永磁磁极(103)被逆向激磁时,永磁磁极(103)的两异极性磁极之间仍保有封闭的磁路以维续其磁力线,以增强其抗逆向激磁的特性; 所述电机进一步可于具有内层及外层电机结构的圆筒型电机结构、或同轴三环式电机结构或两层式盘状电机结构或同轴三层式盘状电机结构、或两层式线型电机结构或三层式线型电机结构设有通电绕组(100)的磁极与磁极间的磁路(102)包覆永磁磁极,并在永磁磁极两异极性磁极之间,形成一侧或一侧以上由导磁材料构成的磁路,涵盖于永磁磁极(103)的两不同极性磁极间,构成至少一侧或呈全面性包覆的导磁性磁路,以供通过部分磁力线,而永磁磁极(103)仍在磁路(102)所结合设有通电绕组(100)的磁极(101)的极面形成部分磁场强度,在电机运转中若被逆向激磁时,永磁磁极(103)的两异极性磁极保有封闭磁路以维续其磁力线,用以增强其抗逆向激磁的性能。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于电机所设置通电绕组(100)所激磁的磁极(101)与所连结磁路(102)包覆永磁磁极(103);其设置方式包括个别磁极(101)的通电绕组(100)通电激磁极性与所包覆的永磁磁极(103)的极性可为相同极性的助激效应,或为相反极性的差激效应为特征; 所述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包覆永磁磁极(103)的方式,为于永磁磁极(103)与设有通电绕组(100)的磁极(101)及磁路(102)结合后,在永磁磁极(103)两异极性磁极之间,形成一侧或一侧以上由导磁材料构成的磁路,涵盖于永磁磁极(IO 3)两不同极性磁极间,构成至少一侧或呈全面性的导磁性包覆的导磁磁路,以供通过永磁磁极(103)的部分磁力线,而永磁磁极(103)仍能在磁极(101)的极面形成部分磁场强度,其功能为当电机运转中若永磁磁极(103)被逆向激磁时,永磁磁极(103)的两异极性磁极之间仍保有封闭的磁路以维续其磁力线,以增强其抗逆向激磁的特性; 所述电机的应用结构包括具有两个通过电磁效应互动的电机结构组件的圆筒型电机、或两层式盘状电机、或两层式线型电机中,供产生发电机功能、或电动机功能、或同时作为发电机及电动机功能、或电磁效应涡流耦合传动功能、或电磁效应涡流制动功能的两个互动的电机结构组件,其运作型态包括 1)其中的一个电机结构组件作为电机的静部,另一个电机结构组件作为电机的动部;或 2)两电机结构组件皆作为电机的动部。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于电机所设置通电绕组(100)所激磁的磁极(101)与所连结磁路(102)包覆永磁磁极(103);其设置方式包括个别磁极(101)的通电绕组(100)通电激磁极性与所包覆的永磁磁极(103)的极性可为相同极性的助激效应,或为相反极性的差激效应为特征; 所述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包覆永磁磁极(103)的方式,为于永磁磁极(103)与设有通电绕组(100)的磁极(101)及磁路(102)结合后,在永磁磁极(103)两异极性磁极之间,形成一侧或一侧以上由导磁材料构成的磁路,涵盖于永磁磁极(IO 3)两不同极性磁极间,构成至少一侧或呈全面性的导磁性包覆的导磁磁路,以供通过永磁磁极(103)的部分磁力线,而永磁磁极(103)仍能在磁极(101)的极面形成部分磁场强度,其功能为当电机运转中若永磁磁极(103)被逆向激磁时,永磁磁极(103)的两异极性磁极之间仍保有封闭的磁路以维续其磁力线,以增强其抗逆向激磁的特性; 所述电机设有通电绕组激磁式的个别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结构组件,以及电磁效应耦合互动的其他电机结构组件,其电机结构及绕组的选择及布设方式,为依整个电机总成属性、输入电能的性质、控制功能、控制模式及输出性能的需求而作选定,依其所具有电磁效应运转特性的选择,及设置磁极极数的选择所构成电机总成包括可供运作于直流或交流电能的回转式电机或线型电机,包括整流子式有刷式电机、无刷式电机、环刷式电机,或同步式电机、异步式电机、或内转式电机、中间电磁结构转动式电机、外转式电机、双动型电机、线型电机、或直流无刷电机、或变频式电机,以供作发电机、或电动机,或同时作为发电机及电动机功能运转的电机、或电磁效应涡流耦合传动装置、或电磁效应涡流制动装置的功能运作。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于电机所设置通电绕组(100)所激磁的磁极(101)与所连结磁路(102)包覆永磁磁极(103);其设置方式包括个别磁极(101)的通电绕组(100)通电激磁极性与所包覆的永磁磁极(103)的极性可为相同极性的助激效应,或为相反极性的差激效应为特征; 所述通电绕组激磁磁极包覆永磁磁极的电机,其包覆永磁磁极(103)的方式,为于永磁磁极(103)与设有通电绕组(100)的磁极(101)及磁路(102)结合后,在永磁磁极(103)两异极性磁极之间,形成一侧或一侧以上由导磁材料构成的磁路,涵盖于永磁磁极(IO 3)两不同极性磁极间,构成至少一侧或呈全面性的导磁性包覆的导磁磁路,以供通过永磁磁极(103)的部分磁力线,而永磁磁极(103)仍能在磁极(101)的极面形成部分磁场强度,其功能为当电机运转中若永磁磁极(103)被逆向激磁时,永磁磁极(103)的两异极性磁极之间仍保有封闭的磁路以维续其磁力线,以增强其抗逆向激磁的特性; 所述电机应用于具有内层及外层电机结构的圆筒型电机结构、或应用于两层式盘状电机结构、或应用于两层式线型电机结构,为于呈块状或由导磁迭片构成设有通电绕组(100)的磁极(101)接近电磁效应耦合面的边缘,设置横向槽孔,横向槽孔可为呈线形或弧形、或为沿电磁效应耦合面呈平行的形状,供置入相对形状的永磁磁极(103),并可依需要选择性于磁极(101)的一侧或两侧加设由导磁性或非导磁性材料制成的护盖(1011),护盖(1011)的构成包括 1)于呈块状或由导磁迭片构成的磁极(101)的一侧或两侧加设与磁极同长度的护盖(1011)供夹持于呈块状或由导磁迭片构成设有通电绕组(100)的磁极(101)及包覆永磁磁极(103);或 2)于设有通电绕组(100)的磁极(101)的一侧或两侧加设护盖(1011)供夹持于由导磁迭片构成的磁极(101)及包覆永磁磁极(103),护盖(1011)为向磁路(102)的方向延伸而可供结合于磁路(102);或 3)于由块状结构设有通电绕组(100)的磁极(101)的一侧或两侧加设护盖(1011)供夹持于块状的磁极(101)及包覆永磁磁极(103),护盖(1011)为向磁路(102)的方向延伸而可供结合于磁路(102);或 4)由小于磁极(101)厚度的永磁磁极(103)置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泰和
申请(专利权)人:杨泰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