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带轧制过程的板形测量和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748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带轧制过程的板形测量和控制方法,应用实测板带轧制过程板凸度遗传系数η,和反映轧件特性的刚度系数q,计算出板带轧机板形刚度系数m,m=q(1-n)/n,从而获得板带轧制过程的板形测量和控制模型,针对带有板形控制装置的板带轧机Δε↓[i]=0和没有板形控制装置的板带轧机Δε↓[i]≠0,分别建立成品板凸度C↓[hn]综合计算模型和以板厚分配控制板形的增量形式的综合计算模型。(*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形包括板的截面形状(以板凸度为特征量)和板平直度。板凸度一般用中心厚度与距边部25毫米处的板厚度差来表示;平直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为翘曲度,用波峰与波长比表示,另一种用沿板宽向的延伸率差表示,本专利技术用后一种,其符号为Δε。板带包括钢板带、铜板带、铝板带及非金属板带材,为叙述方便,以钢板带为代表。由于用户对板带截面形状和平直度要求越来越严格,而生产厂为提高成材率,也希望板凸度值减小,但也有些产品要求一定的板凸度值。因此,如何实现板凸度和板平直度的自由控制成为轧制技术的核心问题。三十多年来,在板形控制理论和装备方面有很大发展。在理论方面,主要有弹性基础梁、弹簧梁、有限元等方法求出了钢板截面形状及压力分布等。在装备方面,首先是弯辊机构控制板形,六十年代出现了阶梯形支持辊,消除了工作辊与支持辊之间的有害接触,提高了弯辊效果;日本日立公司专利技术了HC六辊轧机、德国SMS公司专利技术了连续改变轧辊凸度的CVC轧辊;日本三菱重工专利技术了双辊交叉的PC轧机等。这些装置为自由控制板形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新装备的研制与钢铁生产厂密切合作,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新日铁,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解决了PC、HC等轧机实际应用中的工艺技术问题;为更有效地发挥这些新设备的效果,实现板形自由控制,建立了板形控制模型,其数学表达式为Chi=(1-η)Ci+ηihiHiCHiF---(1)]]>CHiF=Chi-1-Hi-1Δϵi-1---(2)]]>Δϵi=ξ(Chihi-CHiFHi)---(3)]]>式中Ch-钢板凸度值; -入口矢量板凸度值;C-机械钢板凸度值,或称均匀截荷板凸度值;h-出口板厚度值;H-入口板厚度值;η-遗传系数,或称传递系数,表示将入口板凸度CH传送给出口板凸度Ch的比值,即 (1-η)-压形比,表示机械凸度的效率系数;ξ-板形干扰系数,反映板凸度比率变化量与板平直度的关系;Δε-钢板沿宽向延伸率差,代表钢板平直度值;i-机架或道次序号。以上公式反映了板凸度、平直度以及板厚之间的规律。但是在实用上η的正确取值比较困难。其原因一则η是板宽和板厚的二元函数;二则是η包括了轧件和轧机的双重信息。另外,在实际应用时,如何正确地确定机械板凸度值中的轧辊磨损和热凸度也比较困难,如果能在线实时估计轧辊磨损和热凸度值,是很必要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给出一种,将遗传系数η分解成反映轧件特性的轧件刚度系数q和反映轧机特性的轧机板形刚度系数m两部分;利用轧件刚度系数q容易计算,由q和实测η计算出m的方法;由q和m,得出板带轧制过程的板凸度测量和控制模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为将(1)式中的η分离,利用遗传系数η和压形比系数(1-η)之和等于1的特点,定义两式mm+q=1-η---(4)]]>qm+q=η---(5)]]>(4)、(5)式满足(1)式特征,将(4)、(5)式代入(1)式得出Chi=mqi+mCi+qiqi+m·hiHiCHiF---(5)]]>将(2)分别代入(6)和(3)式得到Chi=qiqi+m·hiHiChi=1-qiqi+m·hi2HiΔϵi-1+mqi+mCi---(7)]]>Δϵi=ξ(Chihi-Chi-1hi-1+Δϵi-1)---(8)]]>(7)、(8)两式即为本专利技术板带轧制过程的板形测量和控制模型。轧件刚度系数qi由实测i道次(或机架)轧制压力P、钢板宽度值B、压下量Δh、压下率r等按下式计算qi=PiBΔhiRi′·ri---(9)]]>式中r-压下率;P-轧制压力;B-钢板宽度值;Δh-压下量;R′-轧辊压扁半径;i-机架或道次序号。qi也可以用预设定规程值计算。只要事先实验得出遗传系数η,就可以由(4)或(5)式变换出(10)式,计算出轧机板形刚度系数m。m=q(1-η)η---(10)]]>m是轧机的固有参数。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应用实测板带轧制过程板凸度遗传系数η,和反映轧件特性的刚度系数q,计算出板带轧机板形刚度系数m,从而获得板带轧制过程的板形测量和控制模型,板带轧机板形刚度系数m如式(10)所示,q由实测单位轧制压力比压下率得到,如(9)式所示。板带轧制过程的板形测量和控制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7)式和(8)式所示。将上述板带轧制过程的板形控制模型和轧机板形刚度系数m应用在连轧机上时,针对两类装备水平,一类是有完备的机械板凸度控制装置的轧机(如CVC.PC、HC、强力弯辊等);另一类是无改变轧辊凸度装备的轧机。第一类轧机可实现板形自由控制;第二类轧机可采用板形最佳的优化轧制规程。在具有完备的板形控制装置的板带轧机上,可实现Δεi=0,只用(7)式就可以完整地描述板形控制规律。应用(7)式逐道推算,可直接得到成品板凸度 的综合计算模型,其数学表达式为Chn=Πi=n1qiΠi=n1(qi+m)·hnH1Cho+Σj=2nΠi=njqiΠi=nj-1(qi+m)·mhnHjCj-1+mqn+mCn---(11)]]>式中n-连轧机架数;j-机架或道次序号; -入口板坯凸度值; -成品板凸度值。(11)式表明,入口板坯凸度值 和各机架机械板凸度Ci均影响成品板凸度值 其影响规律是递减的,离成品机架越远影响越小。该式可用于连轧板带凸度系统的分析,解析表达式代替了复杂的计算机模拟计算,给出了十分清晰的物理意义。更重要的用途是实现轧辊磨损和热凸度的在线估计,实现板凸度自适应控制和板凸度监控。在没有改变轧辊凸度装备的轧机上,应用该专利技术可计算板形最佳的优化轧制规程。以(7)、(8)式描述的板形控制模型与综合等储备优化规程设定计算方法相结合,可以得到板形最佳优化轧制规程。此时Δεi≠0,得到以板厚分配控制板形的增量形式的综合计算方法,其数学表达式为 矩阵中系数α1=qi(qi+m)hi-1·(2hiΔϵi-1-Chi-1)+mAm+qi·Qi]]>α2=ξihi2]]>以上各式中A-轧制力引起轧辊变形的机械板凸度值;P-轧制力;K-轧件的变形抗力;M-轧机的纵向刚度;Qi-轧件塑性系数, S-辊缝值。当在各种可逆式轧机或连轧机上应用上述板形控制模型时,轧机板形刚度系数m是轧机的固有特征参数,它只受钢板宽度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带轧制过程的板形测量和控制方法,应用实测板带轧制过程板凸度遗传系数η和反映轧件特性的刚度系数q,计算出板带轧机板形刚度系数m,从而获得板带轧制过程的板形测量和控制模型,其特征在于板带轧机板形刚度系数m=q(1-η)/η,其中q由实测单位轧制压力比压下率得到,板带轧制过程的板形测量和控制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C↓[h↓[i]]=q↓[i]/q↓[i]+m.h↓[i]/H↓[i]C↓[h↓[i-1]]-q↓[i]/q↓[i]+m.h↓[i]↑[2]/H↓[i]Δε↓[i- 1]+m/q↓[i]+mC↓[i]Δε↓[i]=ξ[C↓[h↓[i]]/h↓[i]-C↓[h↓[i-1]]/h↓[i-1]+Δε↓[i-1]]式中:C↓[h]-钢板凸度值;C-机械钢板凸度值;h-出口板厚度值;H-入口板 厚度值;q-反映轧件特性的刚度系数;m-轧机板形刚度系数;η-板凸度遗传系数,表示将入口比例凸度传送或遗传给出口钢板;(1-η)-压形比,表示机械板凸度的效率系数;ξ-板形干扰系数,反映板凸度比率变化量与板平直度的关系; Δε-钢板沿宽向延伸率差,代表钢板平直度;i-机架或道次序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之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