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内饰件生产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填充法车辆内饰件预成型机。
技术介绍
车辆内饰件例如位于车辆架驶室的正副架驶位置的地垫和隔音毡等等,通常是由低熔点的热塑性纤维如丙纶纤维、低熔点的热塑性纤维与天然纤维(如麻纤维、棉纤维、粘胶纤维和羊毛纤维中的一种或以上的纤维相混合的混合纤维)、或者与化学纤维(如涤纶纤维、锦纶纤维和腈纶纤维中的一种或以上的纤维相混合的纤维)经加热压制成型得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1775708A推荐有一种汽车内饰件毡自动成型机,该专利申请方案弥补了 CN101549671A (麻纤维汽车内饰件及其生产方法)、CN2122781U (汽 车内饰件成型设备)和CN101024387A (汽车内饰件及其制造方法)等存在欠缺,具有极致的积木化效应而得以客观地体现说明书第0016节归纳的技术效果。但是,如果对并不限于例举的上述专利及专利申请方案仔细解读,不难发现在不同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无纺织产品的生产工艺,也就是说围绕无纺织产品的生产工艺而改良的,典型的如CN101549671A介绍的步骤是将麻纤维与热塑性纤维开松、混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填充法车辆内饰件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预成型箱机架(11)上的并且位于预成型箱机架(11)上部的横截面形状呈矩形的一预成型箱(1),该预成型箱(1)的顶部构成有一形状呈四棱台体的箱罩(12),在该箱罩(12)的顶部配接有一对形状同样呈四棱台体的吸风管配接口(121),在预成型箱(1)的一侧侧部配设有一用于对预成型箱(1)的箱腔(13)封闭或开启的箱腔启闭机构(14),在箱腔(13)顶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箱罩(12)的位置配设有一预成型模具(15),在该预成型模具(15)上以密集方式开设有吸风孔(151),在预成型箱(1)的底部配设有一用于将纤维引入所述箱腔(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空气填充法车辆内饰件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预成型箱机架(11)上的并且位于预成型箱机架(11)上部的横截面形状呈矩形的一预成型箱(I),该预成型箱(I)的顶部构成有一形状呈四棱台体的箱罩(12),在该箱罩(12)的顶部配接有一对形状同样呈四棱台体的吸风管配接口(121),在预成型箱(I)的一侧侧部配设有一用于对预成型箱(I)的箱腔(13)封闭或开启的箱腔启闭机构(14),在箱腔(13)顶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箱罩(12)的位置配设有一预成型模具(15),在该预成型模具(15)上以密集方式开设有吸风孔(151),在预成型箱(I)的底部配设有一用于将纤维引入所述箱腔(13)内的纤维喂入机构(16);—用于使进入到所述箱腔(13)内的纤维以负压方式吸附在所述预成型模具(15)上并且还将纤维以正压方式输送给所述纤维喂入机构(16)的气流循环机构(2),该气流循环机构(2)与所述的吸风管配接口(121)配接,并且还伸展到所述预成型箱机架(11)的底部而对应于纤维喂入机构(16)的下方;一用于对纤维进行称重计量的纤维称重计量机构(3)和一用于将纤维输送给所述气流循环机构(2)的纤维输送机构(4),纤维称重计量机构(3)设置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纤维输送机构(4)与纤维称重计量机构(3)连接并且还与气流循环机构(2)连接;一热风发生机构(5),该热风发生机构(5)与所述的气流循环机构(2)管路连接,所述的气流循环机构(2)包括工作电机(21)、风机(22)、吸风管(23)、送风管(24)、连接棉箱(25)和导棉箱(26),工作电机(21)与风机(22)传动配接,并且由风机(22)连同工作电机(21)固定在风机支架(221)上,风机支架(221)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吸风管(23)的一端与风机(22)的风机进风接口(2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一对吸风管配接口(121)连接并且与所述的箱腔(13)相通,吸风管(23)的中部延接有一分支管(231),该分支管(231)与所述的热风发生机构(5)管路连接,并且在该分支管(231)上配设有一分支管启闭阀(2311),在吸风管(23)的所述另一端具有一 Y形接头(232),该Y形接头(232)与一对吸风管配接口(121)配接,送风管(24)的一端与风机(22)的风机出风接口(223)连接,另一端朝着所述预成型箱机架(11)的方向伸展,并且与连接棉箱(25)的一端连接,导棉箱(26)的导棉箱入棉口(261)与连接棉箱(25)的另一端连接,而导棉箱(26)的导棉箱出棉口(262)对应于所述的纤维喂入机构(16)的下方,并且在送风管(24)的管路上延接有一排气管(241),所述的与纤维称重计量机构(3)连接的所述纤维输送机构(4)与送风管(24)管路连接,在所述的排气管(241)上设置有排气阀(2411),在所述的送风管(24)的管路上设置有送风阀(242),而在所述的风机进风接口(222)与所述的吸风管(23)之间配设有一吸风管阀(2221),其中所述的排气管(241)在送风管(24)上的位置位于所述送风阀(242)与所述风机出风接口(223)之间,所述的热风发生机构(5)包括热风发生炉(51)、热风风机(52)、热风电机(53)、热风管(54)和热风分支管(55),热风发生炉(51)设置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并且在该热风发生炉(51)上配设有一烟囱(511),在烟囱(511)的顶部以腾空状态配设有一烟囱帽(5112),热风风机(52)与热风发生炉(51)对接,热风电机(53)设置在热风电机座(531)上并且与热风风机(52)传动配接,热风管(54)的一端与热风风机(52)的热风风机出风口(521)连接,而另一端与热风分支管(55)的中部连接,并且还与所述的分支管(231)连接,热风分支管(55)的两端均与所述的送风管(24)连接,其中在所述烟囱(511)的下部与所述的热风管(54)之间连接有一过渡管(5111),并且在热风管(54)与过渡管(5111)之间的通道上配设有一安全阀(541),所述的分支管启闭阀(2311)位于热风管(54)与所述分支管(231)之间,在热风管(54)与热风分支管(55)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热风控制阀(55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填充法车辆内饰件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风分支管(55)的形状呈英文字母的η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填充法车辆内饰件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箱腔(13)的下方的对应壁体上并且在彼此面对面的位置各设有一第一双向螺旋辊轴座(132)和一第二双向螺旋辊轴座(133),所述的纤维喂入机构(16)包括第一、第二喂入电机(161、162)、第一双向螺旋辊(163)和第二双向螺旋辊(164),第一双向螺旋辊(163)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第一双向螺旋辊轴座(132)上,第二双向螺旋辊(164)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第二双向螺旋辊轴座(133)上,并且与第一双向螺旋辊(163)并行,第一喂入电机(161)固定在第一喂入电机座(1611)上,该第一喂入电机座(1611)与位于箱腔(13)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双向螺旋棍轴座(132)固定,第二喂入电机(162)固定在第二喂入电机座(1621)上,该第二喂入电机座(1621)与位于箱腔(13)的一侧的所述第二双向螺旋辊轴座(133)固定,其中第一、第二喂入电机(161、162)均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所述的第一双向螺旋棍(163)通过第一双向螺旋棍轴座(132)与第一喂入电机(161)传动连接,而第二双向螺旋辊(164)通过第二双向螺旋辊轴座(133)与第二喂入电机(162)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填充法车辆内饰件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称重计量机构(3)包括机架(31)、松棉箱(32)、储棉箱(33)、第一、第二上星形辊(34a、34b)、第一、第二下星形辊(35a、35b)、拨棉辊(36)、辊轴动力传动装置(37)和称重计量斗(38),机架(31)设置在机架座(311)上,而机架座(311)设置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松棉箱(32)固定在机架(31)的顶部,在该松棉箱(32)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下方枢轴设置有一第一挡料门(321),而另一侧的下方同样枢轴设置有一第二挡料门(322),第一、第二挡料门(321.322)彼此配合而对松棉箱(32)的松棉箱腔(323)开启或关闭,并且第一、第二挡料门(321.322)的两端各与设置在松棉箱(32)的两端外壁上的挡料门启闭装置(324)连接,储棉箱(33)设置在松棉箱(32)的顶部,该储棉箱(33)的储棉箱腔(331)与所述的松棉箱腔(323)相通,并且在该储棉箱(33)的壁体上设置有一进棉信号采集器(332),第一、第二上星形辊(34a、34b)、第一、第二下星形辊(35a、35b)和拨棉辊(36)均位于所述松棉箱(32)的松棉箱腔(323)内,其中,第一、第二上星形辊(34a、34b)彼此并行并且相互配合而转动地支承在松棉箱腔(323)的对应腔壁上,第一、第二下星形辊(35a、35b)彼此并行并且相互配合而转动地支承在松棉箱腔(323)的对应腔壁上,拨棉辊(36)同样转动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雪龙,陆建国,颜祖良,邵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飞龙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