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隔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99465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8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菌隔离装置,其包括一操作舱、一与操作舱相连接的传递舱、一VHP发生器,一设于操作舱内的工作台,传递舱内设有一一号密封门、一二号密封门、一用于在传递舱和操作舱之间传递物品的活动传递装置、一两端分别连接在一号密封门和二号密封门的门转轴上的连杆,连杆的长度等于一号密封门和二号密封门均关闭时一号密封门与二号密封门之间的距离;操作舱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手套孔,操作舱内设有一第一通风灭菌装置,传递舱内设有一第二通风灭菌装置,并且第一通风灭菌装置与第二通风灭菌装置是不相通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在实验过程中传递物品的功能,并且防交叉感染、防误操作、两舱之间的物品传递更方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菌隔离装置,其包括一操作舱、一与操作舱相连接的传递舱、一VHP发生器,一设于操作舱内的工作台,传递舱内设有一一号密封门、一二号密封门、一用于在传递舱和操作舱之间传递物品的活动传递装置、一两端分别连接在一号密封门和二号密封门的门转轴上的连杆,连杆的长度等于一号密封门和二号密封门均关闭时一号密封门与二号密封门之间的距离;操作舱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手套孔,操作舱内设有一第一通风灭菌装置,传递舱内设有一第二通风灭菌装置,并且第一通风灭菌装置与第二通风灭菌装置是不相通的。本技术实现了在实验过程中传递物品的功能,并且防交叉感染、防误操作、两舱之间的物品传递更方便。【专利说明】无菌隔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菌隔离装置。
技术介绍
如今,国内的制药生产厂家已经越来越多的使用隔离器来进行药品出厂前的无菌检测,一方面节约了洁净环境的维护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了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隔离器必须保证其中的物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试验或进行检测,因此所有进入隔离器中的物品必须先进行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然而,现有的无菌隔离装置在进行灭菌前需要一次性将所有用到的物品都放进无菌隔离装置的舱体内,实验过程中无法进行物品的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无菌隔离装置无法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物品传递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无菌隔离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无菌隔离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操作舱、一与所述操作舱相连接的传递舱、一用于对所述操作舱和所述传递舱进行消毒灭菌的VHP (汽化过氧化氢)发生器,一设于所述操作舱内的工作台,其中,所述传递舱内设有一向所述传递舱的外面打开的一号密封门、一向所述操作舱打开的二号密封门、一用于在所述传递舱和所述操作舱之间传递物品的活动传递装置、一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一号密封门和所述二号密封门的门转轴上的连杆,所述连杆的长度等于所述一号密封门和所述二号密封门均关闭时所述一号密封门与所述二号密封门之间的距离;所述操作舱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手套孔,其中一个所述手套孔至所述二号密封门的距离小于70cm,所述操作舱内设有一第一通风灭菌装置,所述传递舱内设有一第二通风灭菌装置,并且所述第一通风灭菌装置与所述第二通风灭菌装置是不相通的。较佳地,所述活动传递装置包括一底板、一设于所述底板上的托盘、一设于所述底板下的滑轮、一设于所述底板一侧的把手。如此,后进入的物品可放置在托盘上,然后推动把手,使滑轮滑动,从而使物品更方便地被传递。较佳地,所述传递舱的底面上设有一自所述一号密封门向所述二号密封门延伸的滑轨,并且所述滑轮适应于所述滑轨。如此,使上述活动传递装置的滑动更可靠更平稳,保证物品转移到目标区域。较佳地,所述活动传递装置包括一托盘、一与所述托盘相连的转动臂,所述转动臂通过一枢轴与所述传递舱的一侧壁转动连接。如此结构方便转动,且不占用传递舱底部的面积。较佳地,所述一号密封门和所述二号密封门都是采用气动密封的,从而更可靠地保证密封门关闭时不会有污染的气体流入。本技术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的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一、本技术的无菌隔离装置实现了在实验过程中传递物品的功能;二、传递舱与操作舱各自进行独立的灭菌、有效防止交叉感染;三、传递舱内设活动传递装置,更方便两个舱体之间的物品传递;四、传递舱两个密封门之间的连杆有效防止了两个密封门同时打开的误操作情况发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无菌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无菌隔离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活动传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活动传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出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无菌隔离装置,其包括一操作舱1、一与操作舱I相连接的传递舱2、一用于对操作舱I和传递舱2进行消毒灭菌的VHP (汽化过氧化氢)发生器3,一设于操作舱I内的工作台(图中未示出)。其中,传递舱2内设有一向传递舱2的外面打开的一号密封门5、一向操作舱I打开的二号密封门6、一用于在传递舱2和操作舱I之间传递物品的活动传递装置10、一两端分别连接在一号密封门5和二号密封门6的门转轴上的连杆9。连杆9的长度等于一号密封门5和二号密封门6均关闭时一号密封门5与二号密封门6之间的距离。一号密封门5和二号密封门6都是采用气动密封的。操作舱I的侧面上设有四个手套孔4,其中一个手套孔4至二号密封门6的距离小于70cm,以便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该手套孔4打开或关闭二号密封门6,并拿取活动传递装置上的物品。操作舱I内设有一第一通风灭菌装置7,传递舱2内设有一第二通风灭菌装置8,并且第一通风灭菌装置7与第二通风灭菌装置8均与VHP发生器相连,但第一通风灭菌装置7与第二通风灭菌装置8彼此是不相通的。如图2和图3所示,活动传递装置10包括一底板11、一设于底板11上的托盘12、一设于底板11下的滑轮13、一设于底板11 一侧的把手14。传递舱2的底面上还设有一自一号密封门5向二号密封门6延伸的滑轨(图中未示出),所述滑轨与滑轮13相配套。实施例2如图4所示,实施例2具有上述技术特征,其不同之处在于,活动传递装置10包括一托盘16、一与托盘16相连的转动臂15,转动臂15通过一枢轴17与传递舱2的一侧壁转动连接。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无菌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操作舱、一与所述操作舱相连接的传递舱、一用于对所述操作舱和所述传递舱进行消毒灭菌的VHP发生器,一设于所述操作舱内的工作台,其中,所述传递舱内设有一向所述传递舱的外面打开的一号密封门、一向所述操作舱打开的二号密封门、一用于在所述传递舱和所述操作舱之间传递物品的活动传递装置、一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一号密封门和所述二号密封门的门转轴上的连杆,所述连杆的长度等于所述一号密封门和所述二号密封门均关闭时所述一号密封门与所述二号密封门之间的距离;所述操作舱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手套孔,其中一个所述手套孔至所述二号密封门的距离小于70cm,所述操作舱内设有一第一通风灭菌装置,所述传递舱内设有一第二通风灭菌装置,并且所述第一通风灭菌装置与所述第二通风灭菌装置是不相通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传递装置包括一底板、一设于所述底板上的托盘、一设于所述底板下的滑轮、一设于所述底板一侧的把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菌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舱的底面上设有一自所述一号密封门向所述二号密封门延伸的滑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传递装置包括一托盘、一与所述托盘相连的转动臂,所述转动臂通过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菌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操作舱、一与所述操作舱相连接的传递舱、一用于对所述操作舱和所述传递舱进行消毒灭菌的VHP发生器,一设于所述操作舱内的工作台,其中,所述传递舱内设有一向所述传递舱的外面打开的一号密封门、一向所述操作舱打开的二号密封门、一用于在所述传递舱和所述操作舱之间传递物品的活动传递装置、一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一号密封门和所述二号密封门的门转轴上的连杆,所述连杆的长度等于所述一号密封门和所述二号密封门均关闭时所述一号密封门与所述二号密封门之间的距离;所述操作舱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手套孔,其中一个所述手套孔至所述二号密封门的距离小于70cm,所述操作舱内设有一第一通风灭菌装置,所述传递舱内设有一第二通风灭菌装置,并且所述第一通风灭菌装置与所述第二通风灭菌装置是不相通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奥星衡迅生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