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模块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6700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模块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面板和U形底壳,其中,所述面板位于U形底壳的端部,并与U形底壳一体折弯成型;盒盖,所述盒盖盖合于盒体的与U形底壳的底部相对的开口处,并与所述盒体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由于所述面板与所述U形底壳一体折弯成型,面板与U形底壳的连接处不占用盒体内空间,大大提高了电源模块盒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源模块盒可进一步包括拉手装置,该拉手装置的拉手本体可正向转动至突起于面板,及反向转动至收入面板内侧,具有不占用盒体外部空间、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通信设备
,特别是涉及ー种电源模块盒
技术介绍
电源模块是电子通信行业所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之一,常规的电源模块通常包括电源模块盒和设置在电源模块盒内的功率器件等。如图I所示,现有的电源模块盒通常包括上盖I、下盖2和面板3,其中,上盖I和下盖2组合安装成ー壳体,面板3安装于壳体的一端。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面板与壳体的安装连接处占用了较多的内部空间,电源丰旲块盒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无法进一步提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盒,用以进一歩提高电源模块盒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本技术电源模块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面板和U形底壳,其中,所述面板位于U形底壳的端部,并与U形底壳一体折弯成型;盒盖,所述盒盖盖合于盒体的与U形底壳的底部相对的开ロ处,并与所述盒体固定连接。进ー步,所述U形底壳,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其中,所述两个侧板与所述底板一体折弯成型,所述面板与所述底板一体折弯成型。优选的,所述面板具有L形第一折弯,所述第一折弯折向侧板外侧,所述侧板具有与第一折弯形状相配合的Z形第二折弯,所述第二折弯的折边与所述第一折弯的折边相搭接。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盒,进一歩包括拉手装置,所述拉手装置包括转轴,固定于所述盒体内部;拉手本体,套设于所述转轴,可绕转轴沿开设于所述面板上的槽正向转动至突起于所述面板,及反向转动至收入所述面板内侧;阻挡部,与所述拉手本体固定或一体成型,用于在所述拉手本体反向转动至收入面板内侧时抵靠于面板外侧;固定件,用于在所述阻挡部抵靠于面板外侧时将阻挡部与面板固定。较佳的,所述拉手本体为板状,所述阻挡部与所述拉手本体一体折弯成型。较佳的,所述固定件为松不脱螺钉,设置于所述阻挡部。优选的,所述底板在两个侧板之间具有第三折弯,所述第三折弯的折边与所述第ニ折弯的折边位置相对,所述转轴穿设于第三折弯的折边、第二折弯的折边及第一折弯的折边。优选的,所述转轴的穿出第一折弯的折边的部分经拍平压铆处理。优选的,所述转轴为阶梯轴,包括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阶轴、第二阶轴、第三阶轴和第四阶轴,其中,所述第一阶轴和第二阶轴所形成的轴肩,与第三折弯的折边背向第二折弯的折边的ー侧接触;所述第三阶轴和第四阶轴所形成的轴肩,与第二折弯的折边接触;所述拉手本体套设于第三阶轴。较佳的,所述拉手装置,进ー步包括阻挡轴,所述阻挡轴穿设于第一折弯的折边、第二折弯的折边及第三折弯的折边,并位于拉手本体绕转轴正向转动至设定角度的转动阻挡位置。 较佳的,所述盒盖为倒U形,通过紧固件与U形底壳的两个侧板固定。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由于所述面板与所述U形底壳一体折弯成型,面板与U形底壳的连接处不占用盒体内空间,大大提高了电源模块盒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电源模块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源模块盒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拉手装置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一体成型的拉手本体和阻挡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源模块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转轴结构示意图;图7为盒体展开平铺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I-上盖2_下盖3_面板(现有技术)10-盒体11-面板12-U形底壳50-盒盖13-底板14-侧板15-第一折弯 16-第二折弯17-转轴18-拉手本体 19-槽20-阻挡部21-固定件 22-第三折弯23-阻挡轴24-紧固件 25-风扇固定销钉 26-压铆螺柱17a-第一阶轴17b-第二阶轴17c_第三阶轴17d-第四阶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歩提高电源模块盒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本技术提供了ー种电源模块盒。如图2所示,本技术电源模块盒,包括盒体10,所述盒体10包括面板11和U形底壳12,其中,所述面板11位于U形底壳12的端部,并与U形底壳12 —体折弯成型;盒盖50,所述盒盖50盖合于盒体10的与U形底壳12的底部相対的开ロ处,并与所述盒体10固定连接。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由于所述面板11与所述U形底壳12 —体折弯成型,面板11与U形底壳12的连接处不占用盒体10内空间,对比于现有技木,大大提高了电源模块盒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此外,本技术还省去了単独加工面板的冲压エ艺过程及将面板与U形底壳装配的エ艺过程,不但有利于节约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进ー步,所述U形底壳12,包括底板13和两个侧板14,其中,所述两个侧板14与所述底板13 —体折弯成型,所述面板11与所述底板13 —体折弯成型。盒体10与盒盖50的取材通常为金属板,通过钣金冲压エ艺成型。本技术实施例的盒体10展开后的结构请參照图7所示,面板11与底板13经钣金折弯成型,侧板14与底板13经钣金折弯成型,盒体10的生产エ艺较为简単。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也可以与U形底壳的一侧侧板一体折弯成型。如图5所示,所述面板11具有L形第一折弯15,所述第一折弯15折向侧板14外侦牝所述侧板14具有与第一折弯15形状相配合的Z形第二折弯16,所述第二折弯16的折边与所述第一折弯15的折边相搭接。可以通过铆钉或者螺钉等紧固件对搭接处进行紧固,以增强盒体的整体強度。采用该设计的电源模块盒,外部结构较为简洁、紧凑、美观。面板11上可以进一歩设置风扇固定销钉25,此外,面板也可以设计成网格形状等,以丰富面板元素,美化整体外观。请參照图3和图4所示,所述电源模块盒,进一歩包括拉手装置,所述拉手装置包括转轴17,固定于所述盒体10内部;拉手本体18,套设于所述转轴17,可绕转轴17沿开设于所述面板11上的槽19正向转动至突起于所述面板11,及反向转动至收入所述面板11内侧;阻挡部20,与所述拉手本体18固定或一体成型,用于在所述拉手本体18反向转动至收入面板11内侧时抵靠于面板11外侧;固定件21,用于在所述阻挡部20抵靠于面板11外侧时将阻挡部20与面板11固定。当需要将电源模块盒从设备中抽出时,拨出拉手本体18,使拉手本体18绕转轴17沿槽19正向转动一定角度从而突起于面板11,此时,拽动拉手本体18即可方便的将电源模块盒从设备中抽出,拉手装置便于操作且结构简单、牢靠;当需要将拉手本体18收回时,反向推动拉手本体18,使拉手本体18绕转轴17沿槽19反向转动至收入面板11内側,并通过固定件21将阻挡部20与面板11固定即可,对比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固定于面板外侧的拉手,拉手本体18在收起时不占用外部空间,电源模块盒的结构更加紧凑。优选的,所述拉手本体18为板状,所述阻挡部20与所述拉手本体18 —体折弯成型,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具有体积较小、重量较轻、成本较低、加工方便等优点。所述固定件21可以为螺钉等,本技术所举实施例优选采用松不脱螺钉(松不脱螺钉又称面板螺钉,适用于钣金、薄板、机箱、机柜、通信设备等的面板紧固连接),设置于所述阻挡部,相应的,面板11上设置压铆螺柱26 (或螺母),该压铆螺柱26 (或螺母)用于与松不脱螺钉配合,将阻挡部20与面板11固定。如图5所示,所述底板13在两个侧板14之间具有第三折弯22,所述第三折弯22的折边与所述第二折弯16的折边位置相对,所述转轴17穿设于第三折弯15的折边、第二折弯16的折边及第ー折弯22的折边。该设计利用第一折弯1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模块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0),所述盒体(10)包括面板(11)和U形底壳(12),其中,所述面板(11)位于U形底壳(12)的端部,并与U形底壳(12)一体折弯成型;盒盖(50),所述盒盖(50)盖合于盒体(10)的与U形底壳(12)的底部相对的开口处,并与所述盒体(10)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日富徐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网络能源系统北美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