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极性反接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66408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极性反接电路,包括电流输入端并接断路器和接触器,由该接触器的输出端电气连接电容器,所述断路器与接触器之间并接有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的正接线端并接第一电阻,检测器的负接线端并接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并接一电流接触器,由检测器检测所输入的电流为正接或是负接而向主控电路输送信号,由该主控电路控制电流接触器的开合状态,有效控制电流对电容器的充电状态,实现正接时,可对电容预充电,负接时,对电容器不充电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的连接电路,尤其涉及一种防极性反接电路,有效保护逆变电路中的电容器件。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出逆变器防极性反接保护的传统电路,当光伏太阳能电路的正极连接到该传统保护电路的正接时,则合上断路器1(QF),通过Rl给电容3预充电,待电压上升到预定值后,再合上接触器2 (KC)进行并网连接,而若反接后,二极管D是截止电流回流的作用,但电容器3此时带有正极电能,容易造成电容器3的爆炸或损坏,与此同时,二极管D有导通压降,从而造成二极管D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一种防极性反接电路,其通过设置电流接触器,根据检测点的信号而让该电流接触器是否接通,连接正确时则接通,电压向电容器预充电,反之则不接通,即断开而不能向电容器预充电。因此,本技术包括电流输入端并接断路器和接触器,由该接触器的输出端电气连接电容器,所述断路器与接触器之间并接有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的正接线端并接第一电阻,检测器的负接线端并接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串接一电流接触器。所述断路器、接触器、检测器和电流接触器分别电气连接主控电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断路器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检测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输出端串接电流接触器,由检测器检测所输入的电流为正接或是负接而向主控电路输送信号,该主控电路控制电流接触器的开合状态,有效控制电流对电容器的充电状态,即实现正接时,可对电容预充电,负接时,对电容器不充电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传统的防极性反接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电流输入端并接断路器I和接触器2,由该接触器2的输出端电气连接电容器3,所述断路器I与接触器2之间并接有检测器4,所述检测器4的正接线端并接电阻R1,检测器4的负接线端并接第一电阻R2,所述第一电阻Rl与第二电阻R2之间串接一电流接触器5,所述断路器I、接触器2、检测器4和电流接触器5分别电气连接主控电路,由检测器4向主控电路输送信号,以便主控电路根据该信号而控制电流接触器5的开合状态。因此,光伏电源连接输入电路入口,此时断路器I合上,检测器4则检测断路器I输出端的电压,若为正,则合上电流接触器5,通过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依次分别给电容器3预充电,待电容器3的电压上升到预定值时,再合上接触器2的开关;反之,若断路器I的输出端电压为负,电流接触器5则不闭合,使电容器3不能预充电,从而使接触器 2无法闭合,达到防极性反接的作用,由此解决了利用二极管做防极性反接作用时产生的额外功率损耗,通过电流接触器5直接断开或接通电源,更能有效的保护电容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极性反接电路,包括电流输入端并接断路器(1)和接触器(2),由该接触器(2)的输出端电气连接电容器(3),所述断路器(1)与接触器(2)之间并接有检测器(4),所述检测器(4)的正接线端并接第一电阻(R1),检测器(4)的负接线端并接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之间串接一电流接触器(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极性反接电路,包括电流输入端并接断路器(I)和接触器(2),由该接触器(2)的输出端电气连接电容器(3),所述断路器(I)与接触器(2)之间并接有检测器(4),所述检测器(4)的正接线端并接第一电阻(R1),检测器(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崇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必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