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6628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17:53
一种连接器,包括一外壳、同轴接头、同轴连接线及尾部插针,所述的同轴接头、同轴连接线及尾部插依次连接,所述的尾部插针包括一直针脚及一屏蔽针脚,所述的屏蔽针脚与同轴连接线的连接处设为多个圈状,所述的同轴连接线为L形。所述的同轴接头通过一卡头连接在外壳上,所述的同轴连接线通过一同轴接环与同轴接头的屏蔽层连接,所述的同轴连接线通过一卡接环固定在外壳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运用同轴电缆高效的屏蔽性能,将信号传输至针脚,并采用L形的同轴连接线,有效地降低了连接器的体积,具有使设备模块更紧凑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连接器件领域,具体涉及的是将同轴信号转变为直排针脚的连接器。技术背景现有的广播工业领域中,高清的信号的参数对线材及连接头的要求变得非常高,传统的BNC连接器,其由于将同轴信号转接到平行信号的过程中会产生信号干扰,同时也使得传输带宽变小,传输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连接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关键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一外壳、同轴接头、同轴连接线及尾部插针,所述的同轴接头、同轴连接线及尾部插依次连接,所述的尾部插针包括一直针脚及一屏蔽针脚,所述的屏蔽针脚与同轴连接线的连接处设为多个圈状,所述的同轴连接线为L形。所述的外壳还包括一底盖,所述的尾部插针穿设在底盖上,所述的底盖侧边还设置有两个固定针脚。所述的连接器包括两套的同轴接头、同轴连接线及尾部插针。所述的两个同轴接头成上下排列设置,所述的两对直针脚及屏蔽针脚,共4个针成直线设置。所述的同轴接头通过一卡头连接在外壳上,所述的同轴连接线通过一同轴接环与同轴接头的屏蔽层连接,所述的同轴连接线通过一卡接环固定在外壳内。本技术的连接器,运用同轴电缆高效的屏蔽性能,将信号传输至针脚,并采用L形的同轴连接线,有效地降低了连接器的体积,具有使设备模块更紧凑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同轴连接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3所示,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一外壳I、同轴接头4、同轴连接线6及尾部插针,所述的同轴接头、同轴连接线及尾部插依次连接,所述的尾部插针包括一直针脚9及一屏蔽针脚8,所述的屏蔽针脚8与同轴连接线6的连接处设为多个圈状,所述的同轴连接线6为L形。所述的外壳I可以采用尼龙制作,具有更高的防火性能,外壳的表面还可以设置防滑槽,便于安装,外形更美观;所述的同轴接头4为标准的接头,同轴连接线可以将信号稳定地连接到针脚处,并保证信号不被干扰。所述的外壳还包括一底盖11,所述的尾部插针穿设在底盖11上,所述的底盖11侧边还设置有两个固定针脚12。固定针脚12为双针结构,固定针脚12可将连接器卡接在电路板上。所述的连接器包括两套的同轴接头、同轴连接线及尾部插针。所述的两个同轴接头成上下排列设置,所述的两对直针脚及屏蔽针脚,共4个针成直线设置。所述的同轴接头4通过一卡头5连接在外壳I上,所述的同轴连接线6通过一同 轴接环3与同轴接头4的屏蔽层连接,所述的同轴连接线6通过一^^接环2固定在外壳I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一外壳(1)、同轴接头(4)、同轴连接线(6)及尾部插针,所述的同轴接头、同轴连接线及尾部插依次连接,所述的尾部插针包括一直针脚(9)及一屏蔽针脚(8),所述的屏蔽针脚(8)与同轴连接线(6)的连接处设为多个圈状,所述的同轴连接线(6)为L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一外壳(I)、同轴接头(4)、同轴连接线(6)及尾部插针,所述的同轴接头、同轴连接线及尾部插依次连接,所述的尾部插针包括一直针脚(9)及一屏蔽针脚(8),所述的屏蔽针脚⑶与同轴连接线(6)的连接处设为多个圈状,所述的同轴连接线(6)为L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还包括一底盖(11),所述的尾部插针穿设在底盖(11)上,所述的底盖(11)侧边还设置有两个固定针脚(1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梅生
申请(专利权)人:盈生中山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