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轴承中油的再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6329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油再循环装置,油来自轧机轧辊的辊身(WB)的侧面(ST)和辊颈(WZ)的圆周表面的区域,辊颈支承在一个轴承安装件(LES)的轴承上,在辊颈(WZ)上有设在辊身(WB)侧面(ST)和轴承元件之间的一个密封动圈(DLR)。一个第一锥环体(KRK1)以圆柱形内表面置于密封动圈(DLR)的外表面上并相对于该外表面密封,还具有一个外锥面,该外锥面由辊身侧(ST)开始向辊轴线(x-x)方向倾斜延伸,在轴承壳上固定有一个第二锥环体(KRK2),其有一个内圆锥面,该内圆锥面与第一锥环体(KRK1)的锥表面对置隔开并与之形成一个将油从辊身侧(ST)驱离的液压泵隙(PS)。(*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再循环装置。油由辊身的侧面和轧机轧辊的支承在轴承安装件的轴承上的辊颈环绕面的区域再循环,其中在辊颈上套有设在的辊身侧面和轴承元件之间的一个密封动圈。对于支承在轴承安装件中并由该轴承安装件承载的轧机轧辊,该轴承支承着辊颈和辊身,设有一个套在辊颈上的密封动圈,以部分形成迷宫密封的弹性密封圈密封,迷宫密封与辊颈或轴承壳相连。在轧制过程中,这个密封装置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满足密封要求。轧制对于质量的要求较高的带钢的时候,比如用干式平整机轧制时,必须保持辊身完全清洁且无油污,因为即使是少量的油滴从轴承中通过辊身端面到达轧制区域中的轧辊圆周面,也会影响辊身的表面质量,并导致常常更换轧辊。人们已经试图,将压缩空气充入迷宫式密封装置中,使油可以在密封动圈下流向轴承并防止油滴外渗。不过即使这样,也不能可靠避免少量油滴的漏出,由此经常造成的后果就是,油滴渗漏而形成的产品质量缺陷要在带钢轧制的下一个检测环节中才能被发现,而这个时候一系列有同样质量缺陷的带钢卷已经轧制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目且在于,对现有的油再循环装置进行改造,即也能有效的避免油滴,既使少量油渗漏出的危险,并有很高的可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再循环装置,油来自轧机轧辊(W)的辊身(WB)的侧面(ST)和辊颈(WZ)的圆周表面的区域,辊颈支承在一个轴承安装件(LES)的轴承上,在辊颈(WZ)上有设在辊身(WB)侧面(ST)和轴承元件之间的一个密封动圈(DLR),其特 征在于,一个第一锥环体(KRK1)以圆柱形内表面置于密封动圈(DLR)的外表面上并相对于该外表面密封,该第一锥环体的外锥面由辊身侧(ST)开始向辊轴线(x-x)方向倾斜延伸,在轴承壳上固定有一个第二锥环体(KRK2),该第二锥环体的 内圆锥面与第一锥环体(KRK1)的锥面对置隔开并与之形成一个将油从辊身侧(ST)驱离的液压泵隙(PS)。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莱斯滕W登克
申请(专利权)人:SMS迪马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