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式带钢导引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537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回转式带钢导引输送装置属于把易弯曲工件引导输送装置,尤其是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带钢的引导输送至卷取机的装置。上夹送辊固装在摆臂上,摆臂和下夹送辊固装在牌坊中;特点是回转式导引装置倾斜置于上夹送辊的右下方,导引装置前上部圆柱形凹弧面以设定间隙包围部分上夹送辊,与上夹送辊的缝隙口相对带钢咬入线后移α角,远离咬入线;回转式导引装置底部为平面,相对轧制线平面倾斜β角。使用后,带钢头部避开缝隙口直接撞到导引装置底面折射而下、顺利引导。优点是结构简约、合理,运行可靠,避免緾辊堆钢和折叠堆钢,有利于减少废品、提高作业率,节能降耗;备件少、易于实施和维修、保养,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还可避免液压缸起火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把易弯曲工件引导、输送装置,尤其是涉及薄板坯连铸连轧 的带钢的引导、输送至巻取机的装置。技术背景在紧凑式薄板坯连铸连轧(CSP)生产线中,末架机架与巻取机之间设置夹送装置,将快速前进的带钢改变运行方向,导引、输送至巻取机。当前 使用的带钢夹送装置,上夹送辊固装在摆臂上,摆臂和下夹送辊固装在牌坊中;上夹送辊前方设入口护板,上夹送辊后方与依次设置的导引装置、上切 换机构、开关辊、溜槽板、巻取机芯轴相衔接;入口护板、导引装置固定在 摆臂上,摆臂一端固定在牌坊上,另一端由摆臂液压机构与牌坊连接;下夹 送辊与机架辊、下切换辊、巻取机架相衔接。所述导引装置由导引板、调整 杆和气缸构成,固定在摆臂自由端上;上切换机构由上切换辊、框架式连杆、 液压缸构成,连杆固定在牌坊上。使用时,快速前进的带钢穿出上、下夹送 辊后,经过导引板、切换辊、开关辊、溜槽板,改变运动方向,导引输送至 巻取机巻成钢巻。其缺陷是导引板前端与上夹送辊形成的缝隙口距带钢咬入 线近,且导引板底部为平面。由于带钢头部较薄及工艺原因产生上翘,带钢 头部容易并经常直接钻进缝隙而发生纒辊堆钢故障;导引板、切换辊及开关 辊之间的衔接处存在多个转折面,带钢头部碰到其中任何一个转折面都有可 能产生折叠堆钢故障,因而造成全条生产线停产,打乱生产节奏,作业率下 降、废品多,消耗能源多,生产成本髙;机构复杂,故障多,维修保养繁杂, 备件消耗多;切换机构使用液压缸还会发生火灾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转式带钢导 引输送装置,简化机构,运行可靠,顺利夹送带钢,提高成品率和作业率,节能降耗。回转式带钢导引输送装置,包括上夹送辊固装在摆臂上,摆臂和下夹送 辊固装在牌坊中;上夹送辊前方设入口护板,后方与依次设置的导引装置、 开关辊、开关辊辊间护板、溜槽板、巻取机芯轴衔接;入口护板、导引装置 固定在摆臂上;摆臂一端——固定端固定在牌坊上,摆臂另一端——自由端 由摆臂液压机构与牌坊连接,实现以固定端为圆心的弧线升降摆动,启、闭 液压缸,摆臂可以上下摆动;下夹送辊与机架辊、下切换辊、下切换辊护板、 巻取机机架相衔接,其特点是回转式导引装置倾斜置于上夹送辊的右下方; 导引装置前上部圆柱形凹弧面以设定间隙包围部分上夹送辊,与上夹送辊的 缝隙口相对带钢咬入线后移a角,远离咬入线,回转式导引装置底部为平面, 相对轧制线平面倾斜(3角,带钢头部穿过上夹送辊后,以90 — (3入射角撞到 斜面,产生折射而向下至巻取机芯轴。所述回转式导引装置的导引板前端与上夹送辊的缝隙口的后移角a,是 指上夹送辊的带钢咬入线、回转式导引装置底面前端与上夹送辊的缝隙口及 与上夹送辊轴心两条连线的夹角,角度越大,离咬入线越远,20°《a《53。。所述导引板底面的倾斜角卩是指其底面与轧制线形成的平面的夹角P: 0°<p《75°,带钢运动以90 — (3的入射角撞到导引装置底部面后,亦将以90 一卩角度折射而改变方向。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摆臂固定端设固定销轴的通孔,摆臂由销轴固 定在牌坊上;摆臂设固定摆臂液压机构的通孔,摆臂液压机构一端固定在摆 臂上,另一端固定在牌坊上;自由端下设固定回转式导引装置的螺孔,导引 装置由螺栓固定在摆臂上。本专利技术又一改进,所述回转式导引装置由支撑臂、调整螺杆、螺母和导 引板连接构成;支撑臂上设固定螺孔,由螺栓固定在摆臂上;导引板前端设 销孔,由销轴固定在支撑臂上,后端设销孔,由销轴与调整螺杆连接,由螺 母固定在支撑臂上。本专利技术又一改进,所述导引板前上部为圆柱形凹弧面,与上夹送辊为同 一圆心,前、后设销轴孔;导引板底部为平面。使用时,回转式导引装置置于上夹送辊的右下方,导引板圆柱形凹弧面 包围部分上夹送辊,其前部由销轴固定在支撑臂上,后端由销轴与调整螺杆 连接并由螺母固定在支撑臂上,调节调整螺杆,可以调整导引板与上夹送辊 之间的间隙,可以调整导引板底面与轧制线平面的斜度。当带钢穿过上夹送 辊后,即使带钢头部薄及工艺原因产生的上翘,都会避开缝隙口而直接撞到 底部平面上,折射而下,顺利导引至巻取机。若带钢上行,只需调节调整螺 杆,导引板后部向上转动,下切换辊上抬,将带钢引导到开关辊上,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是构思新颖,结构简约、合理,运行安全可靠, 避免产生纒辊堆钢和多转折面的折叠堆钢故障,生产顺利进行,有利于减少 废品,提高作业率,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结构简化,备件消耗少,易 于实施和维修、保养,投资少,运行费用降低,还可避免液压缸起火事故, 可以在热轧带钢生产线上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下面对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为了叙述方便,拟将本专利技术装置 的立体结构转换成平面图形加以说明。图1是回转式带钢导引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回转式导引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置横载面图。图中带钢22呈单线形,带钢穿行经过的 上夹送辊12、下夹送辊15、开关辊9、机架辊14、下切换辊17均以圆表示, 导引板4以ABCD所围成的图形表示,导引板4上部由圆柱形凹弧面7与平 面连接,由弧AB和BC表示,导引板4底部为平面,由AD表示。带钢22 与上夹送辊12的咬入线以线段与圆的切点P表示,导引板4前端与上夹送 辊12的缝隙口以A表示,则ZAOP即为后移角a,导引板4底面AD与轧 制线的夹角以锐角P表示。由图l可以看出,上夹送辊12由轴承座固定在摆臂1上,下夹送辊15 由轴承座固装于牌坊中,上夹送辊12前方设入口护板13,后方设回转式导 引装置的导引板4、开关辊9、开关辊辊间护板20、溜槽板10与巻取机芯轴18相衔接;入口护板13、回转式导引装置的支撑臂2固定在摆臂1上,摆 臂1由销轴11固定在牌坊上;下夹送辊15与机架辊14、下切换辊护板16、 下切换辊17、巻取机机架19相衔接;下夹送辊15与上夹送辊12对应设置。 由图2可以看出由于缝隙口 A点后移a角,a=25°,回转式导引装置倾斜设 置,导引板4底面相对轧制线平面倾斜(3角,|3=24°,带钢22运行线路只 经过一个折射斜面。当带钢穿过上夹送辊12、下夹送辊15后,避开A点, 以90 — |3的角度直接射向AD所表示的斜面,产生折射顺利导引带钢22而 下,避免产生带钢纏辊和多转折面处折叠堆钢故障。由图1还可以看出,摆臂1设销轴孔和螺栓孔,由销轴11固定牌坊上, 摆臂1可以绕销轴11转动而开合;回转式导引装置由螺栓固定在摆臂1上, 摆臂液压机构21 —端固定在摆臂1上,另一端固定在牌坊上。由图2可以看出,回转式导引装置由导引板4、调整螺杆3和支撑臂2 组成,支撑臂2上设螺栓孔,下设销轴孔,侧设调整螺杆孔,调整螺杆3设 销轴孔,导引板4设销轴孔,导引板4前端由销轴5固定在支撑臂2下部销 轴孔中,后部由销轴6与调整螺杆3连接,由螺母固定在支撑臂2上。调节 调整螺杆3导引板4便可转动,以调节与上夹送辊12之间的缝隙,还可以 切换带钢22运行方向。由图2还可以看出,导引板4前部凹槽和螺孔,带圆柱形凹弧面7的耐 磨块8由螺栓嵌入凹槽,既可提高导引板4的耐磨性,提高使用寿命,又可 以降低备件消耗,节省费用。权利要求1. 回转式带钢导引输送装置,包括上夹送辊(12)固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回转式带钢导引输送装置,包括上夹送辊(12)固装在摆臂(1)上,摆臂(1)和下夹送辊(15)固装在牌坊中;上夹送辊(12)前方设入口护板(13),后方与依次设置导引装置、开关辊(9)、开关辊辊间护板(20)、溜槽板(10)、卷取机芯轴(18)相衔接;入口护板(13)、导引装置固定在摆臂(1)上,摆臂(1)一端固定在牌坊上,另一端由摆臂液压机构(21)与牌坊连接,下夹送辊(15)与机架辊(14)、下切换辊护板(16)、下切换辊(17)、卷取机机架(19)相衔接;其特征在于回转式导引装置倾斜置于上夹送辊(12)的右下方;回转式导引装置前上部圆柱形凹弧面(7)以设定间隙包围部分上夹送辊(12),与上夹送辊(12)的缝隙口相对带钢(22)咬入线后移α角,其底部平面相对轧制线平面倾斜β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