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52665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8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支撑结构,其是由一连接元件,一基座,至少一基座铰链、至少一主铰链,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件,及至少一对第二辅助连接件所组成。该主铰链设有一止挡机构,使被支撑物处于未收合型态的较高位置时,无法由直立型态转成水平收合型态,以避免重心不稳而倾倒;当连接元件朝向基座进行收合运动时,该第一辅助连接件上端带动止挡机构转动,而逐渐改变止挡的位置,使被支撑物能够进行水平收合,如此,可在收合过程中保持被支撑物的稳定,而不致发生倾倒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支撑结构,尤指一种具有收合功能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按随着平面监视器,例如液晶监视器、液晶电视或等离子体电视…等,因具备有质轻、薄化及无辐射线等优点,故已逐渐取代传统笨重的映像管(CRT)监视器。是以,支撑结构已成为平面监视器不可或缺的附属品,由于平面监视器观赏时具有视角的限制,故其与基座间均设有至少一铰链装置,使得该平面监视器相对于基座具有仰角调整的功能。然而前述基座却无法提供平面监视器升降及前后移动功能,因此,相关业者开发出一种平行设置的辅助连接元件,例如二连杆的端部分别接装于一连接元件上端的主铰链及下端的基座铰链之间,即以中国于2006年3月8日授权公告的CN 1244852C号专利案的 “在倾斜结构方面得以改进的监视器”(对应于美国第6,822,857号专利案)为例,如该案图5所示的元件标号为100、110即为彼此平行的一对辅助连接元件。其中,该连接元件侧边的一对辅助连接元件、主铰链和基座铰链共同构成一平行四连杆机构,以致该辅助连接元件将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元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监视器主体的倾斜运动。亦即,如欲进行监视器主体高度调整时,该连接元件沿上下方向倾斜监视器主体时,仅与主支架相结合的第二和第三摩擦弹簧(套筒)会绕着第三和第四铰链销旋转,使得监视器主体于位移过程中仍会保持原有角度。而就平面监视器制造商言,为缩减运输时的材积,因此在装箱前,必须使支撑物、连接元件与基座形成收合型态,使三者的高度降至最低。由于已知支撑结构的连接元件与主铰链间可自由地旋转,如果被支撑物,例如平面监视器处于支撑结构处于未收合的较高位置时,即先将平面监视器由直立型态转成水平收合型态时,因平面监视器的重心偏移,而容易造成支撑结构的倾倒,甚至造成平面监视器的毁损,进而造成制造商或使用者在收合使用上的困扰,而亟待相关业者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其枢接于连接元件上端的主铰链设有一止挡机构,使被支撑物处于未收合型态的较高位置时,因该止挡机构的止挡作用,而无法由直立型态转成水平收合型态;而当支撑结构进行收合运动时,由第一辅助连接件、基座铰链、主铰链及连接元件所构成的非平行四连杆机构可带动止挡机构转动,而逐渐改变止挡位置,使被支撑物能够进行水平收合,如此,可在收合过程中保持被支撑物的稳定,而不致发生倾倒的问题。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其包括一连接元件,其具有一上、下端;一基座;至少一基座铰链,各基座铰链以一固定轴杆分别枢设于连接元件的下端及一接装于基座的下支架,使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可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该固定轴杆另设有至少一第一、第二下轴环;至少一主铰链,各主铰链以一活动轴杆分别枢设于连接元件的上端及一与被支撑物相连接的上支架,使上支架相对于连接元件可进行仰角的调整;其中,第一上轴环与上支架的邻接面相对设有一第一挡榫及一第一调整槽,该第一挡榫插入第一调整槽内,以作为上支架的止挡,该活动轴杆另设有至少一第一上轴环和至少一可与活动轴杆连动的第二上轴环;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件,是平行地设于该连 接元件至少一侧,各第一辅助连接件上、下端分别枢接于第一上、下轴环周缘开设的一上、下接孔,且下接孔至固定轴杆中心点的距离大于上接孔至活动轴杆中心点的距离;以及至少一对第二辅助连接件,是邻接于第一辅助连接件,并平行地设于该连接元件至少一侧,各对第二辅助连接件上、下端分别枢接于第二上、下轴环径向相对开设的一对上、下接孔,且各对下接孔的距离等于各对上接孔的距离;当连接元件朝向基座进行收合运动时,该第一辅助连接件反向拉动该第一上轴环旋转,而逐渐改变止挡的位置,而第二辅助连接件则使第二上轴环亦反向旋转,以保持原有角度,并带动该上支架于收合过程中仍保持原有角度。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其包括一连接元件,其具有一上、下端;一基座;至少一基座铰链,各基座铰链以一固定轴杆分别枢设于连接元件的下端及一接装于基座的下支架,使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可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该固定轴杆另设有至少一第一下轴环;至少一主铰链,各主铰链以一活动轴杆分别枢设于连接元件的上端及一与被支撑物相连接的上支架,使上支架相对于连接元件可进行仰角的调整;其中,第一上轴环与上支架的邻接面相对设有一第一挡榫及一第一调整槽,该第一挡榫插入第一调整槽内,以作为上支架的止挡,该活动轴杆另设有至少一第一上轴环;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件,是平行地设于该连接元件至少一侧,各第一辅助连接件上、下端分别枢接于第一上、下轴环周缘开设的一上、下接孔,且下接孔至固定轴杆中心点的距离大于上接孔至活动轴杆中心点的距离;以及当连接元件朝向基座进行收合运动时,该第一辅助连接件上端反向拉动第一上轴环旋转,而逐渐改变止挡的位置,使上支架可逐渐反向旋转至相对于连接元件呈水平收合状态。附图说明为使审查员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请配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如后,其中图I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元件、基座及基座铰链组立后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元件及主铰链组立后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组立后的侧视图。图6为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调整倾斜角度的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调整至收合状态的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将上支架以手动方式旋转收合的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第二实施例组立后的侧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第二实施例调整倾斜角度的侧视图。 图12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第二实施例调整至收合状态的侧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将上支架以手动方式旋转收合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至图2所示,基本上,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是由一连接元件1,一基座2,至少一基座铰链3,至少一主铰链4,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件5,及至少一对第二辅助连接件6所组成。其中,连接元件I为一架体,其底、顶部分别具有一下端11及一上端12,该下、上端11、12分别由基座铰链3及该主铰链4与后叙基座2及被支撑物,例如平面监视器枢接连结并呈可回动状态。如图I所示,该上、下端12、11的两侧边分别延伸一对凸耳13,且各对凸耳13间各自形成一凹入部14。基座2可摆设于一平面体,例如桌面,该基座2由一基座铰链3而与前述连接元件I枢接,使该连接元件I相对于基座2可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基座铰链3是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元件I的下端11与基座2之间。如图I所示,两个基座铰链3分别枢设于连接元件I左、右侧的下凸耳13 ;但为方便说明该基座铰链3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图2,其仅揭示该连接元件I左侧的基座铰链3。其中,各基座铰链3是由一固定轴杆31 —端枢设于下凸耳13的轴孔131,并于凹入部14套接一扭转弹簧32,而固定轴杆31另一端则依序穿越至少一第二下轴环33、至少一第一下轴环34、一接装于基座2的下支架35,并将该固定轴杆31端部与一端封件36,例如防脱螺帽相结合,使该连接元件I相对于两下支架35可产生回动及停滞定位效果。其中,该第一下轴环34与下支架35之间得加置至少一供固定轴杆31穿越的弹性元件37,例如弹簧或正反面交错配置的碟型弹片,且下支架35与端封件36间设置一垫片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结构,其包括:一连接元件,其具有一上、下端;一基座;至少一基座铰链,各基座铰链以一固定轴杆分别枢设于连接元件的下端及一接装于基座的下支架,使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可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该固定轴杆另设有至少一第一、第二下轴环;至少一主铰链,各主铰链以一活动轴杆分别枢设于连接元件的上端及一与被支撑物相连接的上支架,使上支架相对于连接元件可进行仰角的调整;其中,第一上轴环与上支架的邻接面相对设有一第一挡榫及一第一调整槽,该第一挡榫插入第一调整槽内,以作为上支架的止挡,该活动轴杆另设有至少一第一上轴环和至少一可与活动轴杆连动的第二上轴环;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件,平行地设于该连接元件至少一侧,各第一辅助连接件上、下端分别枢接于第一上、下轴环周缘开设的一上、下接孔,且下接孔至固定轴杆中心点的距离大于上接孔至活动轴杆中心点的距离;以及至少一对第二辅助连接件,邻接于第一辅助连接件,并平行地设于该连接元件至少一侧,各对第二辅助连接件上、下端分别枢接于第二上、下轴环径向相对开设的一对上、下接孔,且各对下接孔的距离等于各对上接孔的距离;当连接元件朝向基座进行收合运动时,该第一辅助连接件反向拉动该第一上轴环旋转,而逐渐改变止挡的位置,而第二辅助连接件使第二上轴环亦反向旋转,以保持原有角度,并带动该上支架于收合过程中仍保持原有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其包括 一连接元件,其具有一上、下端; 一基座; 至少一基座铰链,各基座铰链以一固定轴杆分别枢设于连接元件的下端及一接装于基座的下支架,使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可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该固定轴杆另设有至少一第一、第二下轴环; 至少一主铰链,各主铰链以一活动轴杆分别枢设于连接元件的上端及一与被支撑物相连接的上支架,使上支架相对于连接元件可进行仰角的调整;其中,第一上轴环与上支架的邻接面相对设有一第一挡榫及一第一调整槽,该第一挡榫插入第一调整槽内,以作为上支架的止挡,该活动轴杆另设有至少一第一上轴环和至少一可与活动轴杆连动的第二上轴环; 至少一第一辅助连接件,平行地设于该连接元件至少一侧,各第一辅助连接件上、下端分别枢接于第一上、下轴环周缘开设的一上、下接孔,且下接孔至固定轴杆中心点的距离大于上接孔至活动轴杆中心点的距离;以及 至少一对第二辅助连接件,邻接于第一辅助连接件,并平行地设于该连接元件至少一侦牝各对第二辅助连接件上、下端分别枢接于第二上、下轴环径向相对开设的一对上、下接孔,且各对下接孔的距离等于各对上接孔的距离; 当连接元件朝向基座进行收合运动时,该第一辅助连接件反向拉动该第一上轴环旋转,而逐渐改变止挡的位置,而第二辅助连接件使第二上轴环亦反向旋转,以保持原有角度,并带动该上支架于收合过程中仍保持原有角度。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第二上轴环与上支架之间相对设有一第二挡榫及一第二调整槽,该第二挡榫插入第二调整槽内,使该上支架相对于连接元件可进行前倾角度的调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该第二挡榫突设于该第二上轴环,该第二调整槽设于该上支架,该第一上轴环设于第二上轴环外侧,且第一上轴环对应第二上轴环的第二挡榫的移动路径开设缺口,以供第二挡榫通过并插入上支架的第二调整槽内。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该第一挡榫突设于该第一上轴环,该第一调整槽设于该上支架,该第一上轴环设于第二上轴环内侧,且第二上轴环对应第一挡榫的移动路径开设缺口,以供第一上轴环的第一挡榫通过并插入上支架的第一调整槽内。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该主铰链进一步包括一摩擦环,该摩擦环套设于活动轴杆,并可与活动轴杆连动,且该摩擦环邻接于上支架。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该第一辅助连接件的上、下端分别结合一轴销,以便枢接于该主铰链、基座铰链的第一上、下轴环周缘开设的上、下接孔;而该对第二辅助连接件的上、下端分别结合一轴销,以便枢接于该主铰链、基座铰链的第二上、下轴环周缘开设的上、下接孔。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该第一辅助连接件的上、下端被两片第一上、下轴环所包夹,该两片第一上、下轴环周缘两端相对设有一对上、下接孔;其中一上、下接孔供枢接第一辅助连接件上、下端的一轴销,而另一上、下接孔则供枢接一中继插销;而该对第二辅助连接件的上、下端间隔地设于三片第二上、下轴环之间,该三片第二上、下轴环周缘两端相对设有一对上、下接孔,以枢接该对第二辅助连接件上、下端的一轴销,而相邻三片第二上、下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有村
申请(专利权)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