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压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4802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5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压工具,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螺栓、紧固螺母,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紧固螺母设于所述螺栓一端,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沿所述螺栓的长度方向相对运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一侧分别形成有凹槽,二者组装后,分别形成主线槽和支线槽;所述凹槽内均设有胶垫;所述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穿刺刀片,所述穿刺刀片隐藏在所述胶垫中,并且分别位于所述主线槽和所述支线槽内的所述穿刺刀片之间电气连接;所述支线槽的一端设有线头保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实现一次、二次线缆接驳,而且节省人力并具有更加稳定的电气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压工具,尤其是适合作为计量二次接线的计量用防失压取压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计量人员在进行二次线缆配线工作时,常用的施工工艺是从一次线缆引出三相电压(220/380V或100V),最常见的引线方式是将一次线缆破口,使铝线裸露,然后将二次电压线缆剥头后缠绕在一次裸线上,从而实现T接效果,最后用绝缘胶布缠绕密封其余裸露部分。显然,这种接线方式在接头处存在明显的故障隐患I) 一次、二次线缆缠绕紧固程度难以控制,一旦长时间运行后出现松动,则极易发 生接触不良故障。2)由于一次线缆为铝线,二次线缆为铜线,铜、铝连接时会发生电化腐蚀,长时间运行后易发生接触不良、断线等故障。3)绝缘胶布缠绕密封效果易受外力破坏和液体渗透,从而使线缆接头裸露而发生漏电事故。4)这种接线方式在用工、用料、用时上均不经济。而且,随着电力行业优质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入,供电公司与用电客户对用电质量、计费准确度等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二次线缆取压点的故障隐患不容忽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一次、二次线缆接驳的取压工具,以缩短施工时间、节省人力并提供更加稳定的电气性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取压工具,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螺栓和紧固螺母,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紧固螺母设于所述螺栓一端,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沿所述螺栓的长度方向相对运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一侧分别形成有凹槽,二者组装后,分别主线槽和支线槽;所述凹槽内均设有胶垫;所述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穿刺刀片,所述穿刺刀片隐藏在所述胶垫中,并且分别位于所述主线槽和所述支线槽内的所述穿刺刀片之间电气连接;所述支线槽的一端设有线头保护套。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结构相配合的防水胶圈。作为优选,分别位于所述主线槽和所述支线槽的上部或下部的所述穿刺刀片构造为双刀片一体结构,所述双刀片的主线齿和支线齿之间采用整体横梁联接。作为优选,所述穿刺刀片设置为上下对称的两组。作为优选,所述紧固螺母包括相对设置的力矩螺母和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定位于邻近所述第一壳体,而所述力矩螺母定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作为优选,在所述固定螺母和所述螺栓的径向中心处分别设有用于安装铅封的开孔,在所述固定螺母拧紧固定后两个开孔彼此对齐,形成一个贯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取压工具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实现一次、二次线缆快速接驳;能够有效防止发生漏电事故;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和电气效果;同时,铅封孔可用于安装铅封,从而实现预防窃电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取压工具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取压工具中穿刺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I-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穿刺刀片4-胶垫5-力矩螺母6-固定螺母7-螺栓 8-线头保护套9-铅封孔 10-支线齿11-主线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I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取压工具用于快速、安全、可靠地实现一次、二次线缆接驳。所述取压工具包括第一壳体I、第二壳体2、螺栓7、力矩螺母5和固定螺母6,螺栓7穿过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力矩螺母5和固定螺母6设于螺栓7的同一端,固定螺母6定位于邻近第一壳体I,而力矩螺母5定位于远离第一壳体I,第一壳体I与第二壳体2可沿螺栓7的长度方向相对运动;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相对的一侧分别形成有凹槽,二者组装后,形成主线槽和支线槽;凹槽内均设有胶垫4 ;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穿刺刀片3,穿刺刀片3隐藏在胶垫4中,并且分别位于主线槽和支线槽内的穿刺刀片3之间电气连接;支线槽的一端设有线头保护套8。线头保护套8用于为二次线缆的裸露端提供绝缘保护,以防止发生触电危险。在本实施例中,力矩螺母5采用常见的力矩螺母,规格为H14/10 (mm/Nm)。主线槽的直径为16mm-95mm,支线槽的直径为I. 5mm-1Omm,以适应各类计量现场的应用需要。此外,本实施例的取压工具还包括防水胶圈(未示出),其设置在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内部并与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的内部结构相配合。由于防水胶圈的整体形状与取压工具的壳体内部结构一致,因此,防水胶圈在取压工具内不会发生位移。进一步地,防水胶圈上设有供穿刺刀片3嵌入的缝隙,穿刺刀片3嵌入其中2mm。在进行线缆接驳时,将一次线缆从主线槽穿过,将需要T接的二次线缆插入线头保护套8中,然后旋紧固定螺母6,进而旋紧力矩螺母5,在旋紧力矩螺母5的过程中,隐藏在胶垫4中的穿刺刀片3逐渐刺入一次、二次线缆的绝缘外皮,并最终与一次、二次线缆的芯线的金属部分充分接触,最后力矩螺母5在充分紧固后自动脱落,整个装置的相对位置被卡死,从而实现最佳的防水性能和电气效果。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分别位于主线槽和支线槽的上部或下部的穿刺刀片3构造为双刀片一体结构,双刀片的主线齿11和支线齿10之间采用整体横梁联接。穿刺刀片3的主线齿11设有三个刀齿,两侧刀齿高度均为4mm,中间刀齿高度为3mm ;支线齿10设有三个刀齿,两侧刀齿高度均为3mm,中间刀齿高度为2mm;齿间距离均为I. 5mm,以满足切割线缆圆弧面的需要。此外,穿刺刀片3设置为上下对称的两组,即两个穿刺刀片3设置在第一壳体I的凹槽内,两个穿刺刀片3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凹槽内。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在固定螺母6和螺栓7的径向中心处分别设有用于安装铅封的开孔,孔的余量刚好合适,例如孔径3mm,在固定螺母6拧紧固定后两个开孔彼此对齐,形成一个贯通孔即铅封孔9。在铅封丝从铅封孔9中穿过并与壳体固定后,固 定螺母6便无法松动,从而实现预防窃电的效果。下面是对比分析本实施例的取压工具的实施效果的两次实验结果实验I :在两个实验配电箱内进行模拟配线作业,一组按照原工艺进行操作,另外一组使用本实施例的取压工具,在同等熟练工人的操作下,原工艺完成一次、二次线缆接驳耗时5分30秒,而使用本实施例的取压工具仅需I分20秒,施工时间缩短75%以上。实验2 :在一个实验配电箱内进行模拟配线作业,其中一相线缆安装本实施例的取压工具,其余两相线缆采用原工艺施工,完成线缆接驳后,将配电箱置于行驶车辆的后备箱内(模拟震动环境),随车放置一个月后对比观察,发现安装本实施例的取压工具的一相线缆连接牢固,经仪器测量电压正常;另外两相线缆由于长期震动,目视检查即发现接头处有开裂、松动情况。这说明本实施例的取压工具在运行稳定性方面优于原工艺。上述两项实验表明,本实施例的取压工具不仅能够缩短施工时间、节省人力,还具有比原工艺更加稳定可靠的电气性能。此外,除了计量二次回路外,本实施例的取压工具还适用于线缆分支施工,只需设计不同的主、支线槽直径即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取压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螺栓和紧固螺母,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紧固螺母设于所述螺栓一端,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沿所述螺栓的长度方向相对运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一侧分别形成有凹槽,二者组装后,形成主线槽和支线槽;所述凹槽内均设有胶垫;所述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穿刺刀片,所述穿刺刀片隐藏在所述胶垫中,并且分别位于所述主线槽和所述支线槽内的所述穿刺刀片之间电气连接;所述支线槽的一端设有线头保护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桐然常晓华李彦国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