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车液位自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44296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2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车液位自控装置,包括设置在两块轧车墙板之间的水槽以及通向所述水槽内的加液装置;所述水槽上方设置有探棒座,所述探棒座上固定有垂直于所述水槽内液面的短探棒、中探棒及长探棒,所述短探棒、所述中探棒及所述长探棒分别与所述液位继电器相连,所述液位继电器与所述接触器相连,所述接触器与所述电动机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水槽内设置有探棒,并将探棒与加液装置的执行机构相连,通过信号传递控制电动机的启停,可自动控制水槽内的液位量,使液面始终停留在短探棒和长探棒之间的合理区域,达到最佳的上浆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染整成套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控制轧车里水槽液位高低的轧车液位自控装置
技术介绍
轧车是纺织染整领域中拉幅定形机、松式烘燥机、水洗预缩机中必不可少的单元机。传统的轧车液位控制靠人肉眼观察,既难以保证液位量,又浪费人工。一旦加液过多,易让槽内液体溢出,既给客户带来损失,又使得整个环境变得很脏;一旦液位过低,织物浸液时间过短,又达不到上浆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轧车液位自控装置,该装置可自动控制轧车水槽内的液位量。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轧车液位自控装置,包括设置在两块轧车墙板之间的水槽以及通向所述水槽内的加液装置;所述水槽上方设置有探棒座,所述探棒座上固定有垂直于所述水槽内液面的短探棒、中探棒及长探棒,所述短探棒通过第一导线与液位继电器相连,中探棒通过第二导线与液位继电器相连,长探棒通过第三导线与液位继电器相连;液位继电器通过第四导线与接触器相连,接触器通过第五导线与电动机相连。所述探棒座上固定有罩住所述短探棒、所述中探棒及所述长探棒的罩板。所述探棒座固定在联接座上,所述联接座固定在所述轧车墙板上。所述水槽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两块轧车墙板之间,所述水槽与所述轧车墙板之间安装有水槽翻转气缸。所述加液装置包括料桶、增压泵、输液管、进液管及挡水板,所述输液管连通在所述料桶上,所述增压泵安装在所述输液管上,所述增压泵由电动机驱动,所述挡水板倾斜安装在所述水槽的上方,所述进液管安装在所述挡水板上,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输液管相连。所述料桶内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料桶内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输液管相连。所述料桶上设置有进液阀。所述两块轧车墙板之间安装有第一导布辊、第二导布辊、橡胶弯辊、主动轧辊、被动轧辊及第三导布辊,所述第二导布辊浸在所述水槽内。所述被动轧辊安装在转臂上,所述转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轧车墙板上,其另一端铰接有加压气缸,所述加压气缸铰接在所述轧车墙板上。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在水槽内设置有探棒,并将探棒与加液装置的执行机构相连,可自动控制水槽内的液位量,使液面始终停留在短探棒和长探棒之间的合理区域,达到最佳的上浆目的。附图说明图I是安装有本技术的轧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加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器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 图3中,包括第一导布辊I、轧车底座2、轧车墙板3、水槽翻转气缸4、撑挡5、转轴6、橡胶弯辊7、挡水板8、进液管9、主动轧辊10、加压气缸11、第三导布辊12、转臂13、被动轧辊14、罩板15、短探棒16、中探棒17、长探棒18、探棒座19、联接座20、第二导布辊21、水槽22、搅拌器23、料桶24、过滤器25、料桶支座26、输液管27、电动机28、电机座29、增压泵30、进液阀31、第一导线32、第二导线33、第三导线34、液位继电器35、第四导线36、接触器37、第五导线38等。如图I所示,是一种安装有轧车液位自控装置的轧车,包括安装在轧车底座2上的两块轧车墙板3,两块轧车墙板3之间安装有第一导布辊I、第二导布辊21、橡胶弯辊7、主动轧辊10、被动轧辊14及第三导布辊12,第二导布辊21浸在水槽22内。被动轧辊14安装在转臂13上,转臂13的一端铰接在轧车墙板3上,其另一端铰接有加压气缸11,加压气缸11铰接在轧车墙板3上。水槽22通过转轴6铰接在两块轧车墙板3之间,水槽22与轧车墙板3之间安装有水槽翻转气缸4,水槽翻转气缸4铰接在撑挡5上,撑挡5固定在轧车墙板3上。本技术包括设置在两块轧车墙板3之间的水槽22以及通向水槽22内的加液装置。如图2、图4所示,水槽22上方设置有探棒座19,探棒座19固定在联接座20上,联接座20固定在轧车墙板3上。探棒座19上固定有垂直于水槽22内液面的短探棒16、中探棒17及长探棒18。短探棒16通过第一导线32与液位继电器35相连,中探棒17通过第二导线33与液位继电器35相连,长探棒18通过第三导线34与液位继电器35相连。液位继电器35通过第四导线36与接触器37相连,接触器37通过第五导线38与电动机28相连。探棒座19上还固定有罩住短探棒16、中探棒17及长探棒18的罩板15,起防尘作用。如图3所示,加液装置包括料桶24、增压泵30、输液管27、进液管9及挡水板8。料桶24焊接在料桶支座26上,料桶24内设置有搅拌器23及过滤器25,过滤器25的出口与输液管27相连,料桶24上设置有进液阀31。输液管27连通在料桶24上,增压泵30安装在输液管27上,增压泵30由电动机28驱动,电动机28装在电机座29上,电机座29装在料桶支座26上。如图I所示,挡水板8倾斜安装在水槽22的上方,并且位于主动轧辊10的下方。进液管9安装在挡水板8上,进液管9与输液管27相连。图I中箭头线所示走向为织物通过轧车的流程示意图。织物先经过第一导布辊I进入轧车,再经过水槽22内第二导布辊21上浆,经过橡胶弯辊7,再经过主动轧辊10和被动轧辊14加压,最后通过第三导布辊12出轧车。轧车的工作原理为织物经过水槽22内第二导布辊21上衆,再经过橡胶弯辊7调节纬弧,经主动轧辊10和被动轧辊14加压,去除织物上多余的浆料,去除的浆料通过挡水板8回流到水槽22内。一旦浆料过少,料桶24内浆料通过输液管27流到进液管9内,通过挡水板8流进水槽22内。当上浆工艺和浆料改变时,需将水槽22内液体去除并清洗,这时可通过水槽翻转气缸4拉伸,水槽22绕转轴6转动,达到倾倒水槽22内残余浆料的目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安装在水槽22内的三支探棒的长短来反映水槽22液位的高低,探棒与液面接触后形成弱电回路,将信号反馈到液位继电器35,液位继电器35再将信号传递给接触器37,接触器37控制电机28的启停。当液位低于中探棒17的底部时,中探棒17断电,将信号传递给加液装置的执行机构,电动机28开始工作,增压泵30自动加液,通过输液管27自动加料到水槽22内。当液位到达短探棒16的底部时,短探棒16得电,将信号再传递给加液装置的执行机构,电动机28停止工作,增压泵30停止工作。本技术在水槽22内设置有探棒,并将探棒与加液装置的执行机构相连,可自动控制水槽22内的液位量,使液面始终停留在短探棒16和长探棒18之间的合理区域,达到最佳的上浆目的。本技术确保了水槽22内液体不至于溢出给客户带来损失,又不会让水槽22内液体太少,影响上浆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轧车液位自控装置,包括设置在两块轧车墙板(3)之间的水槽(22)以及通向所述水槽(22)内的加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槽(22)上方设置有探棒座(19),所述探棒座(19)上固定有垂直于所述水槽(22)内液面的短探棒(16)、中探棒(17)及长探棒(18),短探棒(16)通过第一导线(32)与液位继电器(35)相连,中探棒(17)通过第二导线(33)与液位继电器(35)相连,长探棒(18)通过第三导线(34)与液位继电器(35)相连;液位继电器(35)通过第四导线(36)与接触器(37)相连,接触器(37)通过第五导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车液位自控装置,包括设置在两块轧车墙板(3)之间的水槽(22)以及通向所述水槽(22)内的加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槽(22)上方设置有探棒座(19),所述探棒座(19)上固定有垂直于所述水槽(22)内液面的短探棒(16)、中探棒(17)及长探棒(18),短探棒(16)通过第一导线(32)与液位继电器(35)相连,中探棒(17)通过第二导线(33)与液位继电器(35)相连,长探棒(18)通过第三导线(34)与液位继电器(35)相连;液位继电器(35)通过第四导线(36)与接触器(37)相连,接触器(37)通过第五导线(38)与电动机(28)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健周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飞达纺织印染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