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弃物再生机的改良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414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废弃物再生机的改良构造,其包含机台、驱动装置、具有容置室的处理槽、搅拌器、抽气装置、滤气装置等,当将有机废弃物如蔬果等放入处理槽中并放入发酵菌(如Bio)后,配合搅拌器的搅拌,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原理,使有机物质高速分解形成可利用的土壤调整剂或有机肥料。其主要是在滤气装置中设有滤体如活性碳、生物滤床,并连接一可产生臭氧的臭氧机,能有效过滤处理槽中所生的异味、污染物;搅拌器的搅拌体端部预定角度的外翻,能有效搅拌翻动废弃物;另在机台上设有控制面板,以让使用者方便操控各种处理动作及定时等。(*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废弃物再生机的改良构造
技术介绍
地球只有一个,全世界人口数已突破六十亿人,「个人垃圾」每人每日生产约2.5公斤,其中大部分为有机垃圾(不含排泄物),在台湾垃圾每年增加,目前年产量已超过千万公吨,其中有机垃圾约为二百五十万公吨,由于有机垃圾中,百分之七十以上为水分,使微菌繁殖,造成生活环境品质严重污染,而传统简便、不负责任的垃圾处理方法,其种类及缺失,详述如下一、掩埋法缺点(1)地主抗争,土地取得日益困难,成本增加;(2)易生臭氧、废水、虫、蝇、病菌等二次公害(葡萄球菌、螺旋杆菌);(3)土地永久荒废。二、燃烧法缺点(1)使燃料成本增加;(2)使焚化炉温度降低,塑胶橡胶类无法完全燃烧,易产生戴奥辛、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物等气体,产生致癌的二次公害,危害全民身体健康;(3)降低焚化炉使用年限,维修成本增加;(4)破坏大气及臭氧。三、填海缺点永远污染海洋生态。故如果我们透过垃圾分类,将有机垃圾单一处理可用生物方式资源再生,达到循环永续,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效果。因此目前有许多有关有机废弃物减量处理的产品及技术,但是其在过滤污染物功能、搅拌功能、操作的便利性等各方面,仍未臻于理想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废弃物再生机的改良构造,其能有效过滤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异味、污染物。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废弃物再生机的改良构造,其具有极佳的搅拌功能。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让使用者方便操控各种处理动作的有机废弃物再生机的改良构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有机废弃物再生机的改良构造,它包含一机台;一驱动装置;一处理槽,其具有容置室,供置入有机废弃物;一搅拌器,设于处理槽中;一抽气装置,其一端与处理槽连通;一滤气装置,其一端与抽气装置连通;在滤气装置中设有滤体及连接一可产生臭氧的臭氧机。所述滤气装置设有一盒体,盒体中设有孔板及隔板,并形成气道,盒体内设置有滤体。所述盒体设有供经过滤处理后的气体排出的导管及活栓,活栓连通盒体、导管,以收集处理过程中的水分,并由活栓排出。所述滤体为活性碳或生物滤床。所述机台设有具有视窗的可掀面板。所述处理槽表面设有且作出料口的前盖,前盖周侧设有具有倾斜面的突缘。所述搅拌器具有一转轴设于处理槽中,搅拌器的搅拌体成一长V条形状,其端部具有预定角度的外翻。所述搅拌器具有一转轴设于处理槽中,转轴上设有数个搅拌体,搅拌器的端部设有突出部。所述机台上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有数控制键、数指示灯。所述控制键之一为定时控制键。采用上述方案后,可将有机废弃物如蔬果等放入处理槽中并放入发酵菌(如Bio),配合搅拌器的搅拌,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原理,使有机物质高速分解形成可利用的土壤调整剂或有机肥料;而本技术加设的滤气装置中设有滤体如活性碳、生物滤床,以及连接一可产生臭氧的臭氧机,因此有效过滤处理槽中所生的异味、污染物。另外,本技术在搅拌器的搅拌体端部设置具有预定角度的外翻,或设置突出部,从而能有效搅拌翻动废弃物,使搅拌功能增强。此外,本技术在机台上设有控制面板,该控制面板上设有数控制键如去水、脱臭、出料……等,以让使用者方便操控各种处理动作及定时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局部剖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局部剖面暨盒体开启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搅拌器设于处理槽中放大构造示意图;图5A是图5中相应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上盖的卡合构造示意图;图6A是图6中承置件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滤气装置可进行过滤动作的实施例图;图9是本技术处理槽前盖打开将有机肥料、饲料排出的实施例图;图10是本技术控制面板的放大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搅拌器另一构造设于处理槽中的放大示意图。符号说明10 机台11 控制面板 111 电路板112 控制键 113 指示灯12可掀面板121 视窗13 开口 131 凹部14 上盖141 承置件142 凹部143 弹性件 144 球体 15孔20 驱动装置21 马达 22齿轮23 链条30 处理槽301 第一容置室302 第二容置室 31 前盖 311 视窗32 突缘33 加热片34隔板40 搅拌器 41 转轴 42搅拌体50 抽气装置51 抽入端52排出端60 滤气装置61 盒体 62孔板63 隔板64 活性碳65活性碳66 生物滤床67 前盖 68导管69 活栓70 臭氧机80容器40a 搅拌器 41a 转轴 42a 搅拌体421a 突出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构造上包含机台10、驱动装置20、具容置室的处理槽30、搅拌器40、抽气装置50及滤气装置60,其是将有机废弃物如蔬果等放入处理槽30中并放入发酵菌(如Bio),配合搅拌器40的搅拌,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原理,使有机物质高速分解形成可利用的土壤调整剂或有机肥料,并利用抽气装置50、滤气装置60来有效过滤处理槽30中所产生的异味、污染物。下文将作详细的说明机台10大致成一箱体,所有相关处理的装置皆设于其中,机台10上设有控制面板11,控制面板11线路与一电路板111相连,以控制整体的电源及相关的处理动作操控;前方设有可掀面板12,以方便使用者盛装经排出处理后的土壤调整剂、有机肥料,可掀面板12设有视窗121,可供观视处理槽30中处理后的土壤调整剂、有机肥料量的多寡;机台10上方设有开口13,使一上盖14将其盖合机台10一侧具有一孔15使机台10内经过滤处理后的气体可由此排出。驱动装置20,设于机台10中,其具有马达21,马达21以齿轮22、链条23连动搅拌器40,借助马达20的驱动使搅拌器40形成转动。处理槽30表面设有具透明视窗311的前盖31,供作出料口,以利于经处理后的土壤调剂、有机肥料的排出,前盖31周侧设有具向下倾斜面的突缘32,以得于导出经处理后的土壤调整剂或有机肥料;另在处理槽30的槽底表面设有加热片33,可产生适当的温度,一般约为40℃上下;槽中设有具适当高度的隔板34,使槽中区隔为二容置室,即第一容置室301及第二容置室302。搅拌器40设一转轴41,其穿设处理槽30中的隔板34,转轴41二端设于处理槽30二侧所设的轴承套中,使转轴41能转动顺畅,转轴41上设有数个交错设置的搅拌体42。抽气装置50为一抽气(风)机,一端为抽入端51,另一端为排出端52,其中抽入端51与处理槽30相通,排出端52则与滤气装置60衔接相通,其能将处理槽30的异味、污染物抽出,并将异味、污染物排入滤气装置60中。滤气装置60设有一盒体61,盒体61中设有水平状孔板62及二垂直状隔板63,其中二隔板63形成一垂直气道,该垂直气道设置一活生碳64,孔板62上设有叠置状的活性炭65、生物滤床66(具有大量微生物的滤料),以形成多重的过滤构造;盒体61外连通一可产生臭氧的臭氧机70,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废弃物再生机的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一机台;    一驱动装置;    一处理槽,其具有容置室,供置入有机废弃物;    一搅拌器,设于处理槽中;    一抽气装置,其一端与处理槽连通;    一滤气装置,其一端与抽气装置连通;在滤气装置中设有滤体及连接一可产生臭氧的臭氧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百里
申请(专利权)人:洪百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