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T/CT共用机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3986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PET/CT共用机架。包括:外壳,检查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旋转板,并可围绕中心旋转轴旋转;所述旋转板上设置有PET探测器,用于形成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还设置有CT检测器,用于接收、检测X射线,并形成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图像;X射线发射器,用于发射X射线,位于与CT检测器相对的位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避免现有异机架PET/CT机在不同位置扫描带来的融合图像配准误差,大大提高融合图像位置精度,同时有效减少患者的幽闭恐惧感,减少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扫描
,尤其涉及ー种PET/CT共用机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核医学领域的仪器迅速发展。目前最常用的设备是PET/CT机。它是在PET的基础上添加CT成像系统,达到CT图像和核医学图像进行融合的效果。PET/CT应用正电于技术和人体分子学的信息,对人体的正常代谢和病理改变进行数据图像显示以及独特的定量分析,可同时获得病变部位的功能代谢状况和精确解剖结构的定位信息。PET/CT是核医学领域中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代表了当前核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最高阶段。PET/CT并不是简单地将PET和CT结合在一起的1+1 = 2的产品。它完全采用ー体化整体设计的理念。在机架内,PET和CT呈前后组合排列,且二者机架孔径完全一致,使 用同一检查床,由一台工作站控制PET和CT的采集、重建和融合,它既可作为PET/CT使用,进行功能/解剖成像,又可以分开独立使用,提供高分辨率的PET和CT图像。现有PET/CT都是采用两个机架结构,即只是简单的将PET机架和CT机架放在一起,系统的扫描装置中的扫描支架和扫描床及扫描床支撑架是完全分离的。而这种分离布局的异机架结构,不仅体积大、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同时成本也较高,其要么不能满足ー些只有安装空间较小的医院的要求,要么对于病人较少的医院来说,成本太高。另外,异机架PET/CT机使用时需要小心控制两种装置扫描时人体的体位,且易受人体内部器官的移位,图像时间不一致等因素的限制。异机架PET/CT机中的PET和CT的成像时间和空间都不相同,使最終融合图像难度大、精确度低,非常影响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现有异机架PET/CT机在不同位置扫描带来的融合图像配准误差的PET/CT共用机架。本技术实施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ー种PET/CT共用机架,包括外壳,检查床;机架,设置在外壳内部;旋转板,设置在机架上,并可围绕中心旋转轴旋转;所述旋转板上设置有PET探測器,用于形成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还设置有CT检测器,用于接收、检测X射线,并形成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图像;X射线发射器,用于发射X射线,位干与CT检测器相対的位置上。进ー步的,所述PET探測器和CT检测器配置在大致同一圆周上,且相互不重叠。由于CT检测器和PET探測器配置在一个机架的内侧,所以可以将CT检测器和PET探测器靠近配置,在X射线CT图像的拍摄时和PET图像的拍摄时使检查床的移动距离基本上相同,可以减轻拍摄时的检查床的挠曲,使融合图像位置精度达到0. 2mm以内。进ー步的,所述检查床设置在床架上,所述的床架与外壳设置在同一中心线上,检查床可以在床架上移动,并且使受检体平躺在检查床上时,受检体的体轴与所述机架的旋转轴重合。使PET探測器和CT检测器的扫描交叉面位于受检体的身体部位中,从而确定受检体病灶位置。进ー步的,所述检查床上还设置有头部定位枕,用于托起并定位受检体的头部,所述头部定位枕的高度为使受检体头部与旋转轴同轴。使PET探測器和CT检测器的扫描交叉面穿过受检体的头部,从而确定受检体头部病灶位置。进ー步的,所述外壳上设有机孔,检查床可深入机孔使受检体接受PET探測器和CT检测器的扫描成像,所述机孔的孔深为0.6 Im之间。PET/CT共用机架将PET探測器和CT检测器设置在同一机架上,将孔深减小一倍左右,有效地減少了患者的幽闭恐惧感。进ー步的,所述床架使用计算机遥控技术控制检查床的高度和平移。进ー步的,所述PET探測器和CT检测器的扫描成像由计算机进行图像融合。作为优选,所述扫描设备的机架上,还设置有控制板,和显示模块,便于PET/CT共用机架的操作控制。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能够有效避免现有异机架PET/CT机在不同位置扫描带来的融合图像配准误差,融合图像位置精度达到0. 2mm以内,比现有异机架PET/CT融合图像4_5mm的精度提高20倍以上。2、本技术设备減少了孔径纵深的距离,孔径纵深在0. 8米左右,比现有异机架PET/CT的1.6m左右纵深距离减少了一倍,此项设计有效地減少了患者的幽闭恐惧感。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其中I、外壳,2、控制板,3、显示模块,4、PET探测器,5、CT检测器,6、检查床,7、护栏,8、头部定位枕,9、床架,10、旋转轴,11、旋转板,12、机架,13、机孔,14、排风ロ。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现有异机架PET/CT机在不同位置扫描带来的融合图像配准误差的PET/CT共用机架。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说明本技术ー种PET/CT共用机架包括外壳I ;机架12,设置在外壳I内部;旋转板11,设置在机架12上,并可围绕中心旋转轴10旋转; 所述旋转板11上设置有PET探測器4,用于形成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CT检测器5,用于接收、检测X射线,并形成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图像;X射线发射器15,用于发射X射线,位干与CT检测器5相対的位置上;所述PET探測器⑷和CT检测器(5)配置在大致同一圆周上,且相互不重叠;PET探測器⑷和CT检测器(5)检测到的图像基本重合,融合图像位置精度达到0. 2mm以内。本技术ー种PET/CT共用机架还包括检查床6,所述检查床6设置在床架9上,所述的床架9与机架12垂直放置,并与外壳I设置在同一中心线上,检查床6可以在床架9上移动,并且使受检体平躺在检查床6上时,与旋转轴1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PET探测器4和CT检测器5的扫描交叉面位于受检体的身体部位中,从而确定受检体病灶位置。进ー步的,所述检查床6上还设置有头部定位枕8,用于托起并定位受检体的头部,所述头部定位枕8的高度为使受检体头部与旋转轴10同轴。使PET探測器4和CT检测器5的扫描交叉面穿过受检体的头部,从而确定受检体头部病灶位置。同时本技术ー种PET/CT共用机架还具有一下部件及特点所述外壳上设有机孔13,检查床6可深入机孔13使受检体接受PET探測器4和CT检测器5的扫描成像,所述机孔13的孔深为0. 6 Im之间。所述床架9使用计算机遥·控技术控制检查床6的高度和平移。现有技术中的PET/CT机孔深一般为I. 6m,其全包围环境很容易使受检体感到压抑,甚至有恐惧感,PET/CT共用机架将PET探测器4和CT检测器5设置在同一机架上,将孔深减小一倍左右,有效地減少了患者的幽闭恐惧感。所述扫描设备的外壳1,内部还设置有控制板2,和显示模块3,控制板2和显示模块3均与计算机相连,便于所述PET/CT共用机架的操作控制。所述的控制板2包括PET控制板和CT控制板。PET控制板和CT控制板设置在机架12上,并分别位于机孔13的两边。所述PET控制板和CT控制板分别连接同一计算机工作站和显示模块3,所述PET探測器4和CT检测器5的扫描成像由计算机进行图像融合,通过同一计算机工作站完成PET和CT控制及图像融合,以使用多种复杂的临床需要。本技术中的检查床6是载置受检体的部件。在载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ET/CT共用机架,包括:外壳(1),检查床(6);机架(12),设置在外壳(1)内部;旋转板(11),设置在机架(12)上,并可围绕中心旋转轴(10)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11)上设置有PET探测器(4),用于形成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还设置有CT检测器(5),用于接收、检测X射线,并形成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图像;X射线发射器(15),用于发射X射线,位于与CT检测器(5)相对的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PET/CT共用机架,包括 外壳(1),检查床(6); 机架(12),设置在外壳⑴内部; 旋转板(11),设置在机架(12)上,并可围绕中心旋转轴(10)旋转; 其特征在干所述旋转板(11)上设置有PET探測器(4),用于形成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还设置有CT检测器(5),用于接收、检测X射线,并形成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图像;X射线发射器(15),用于发射X射线,位干与CT检测器(5)相対的位置上。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PET/CT共用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PET探测器(4)和CT检测器(5)配置在大致同一圆周上,且相互不重叠。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PET/CT共用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床(6)设置在床架(9)上,所述的床架(9)与外壳(I)设置在同一中心线上,检查床(6)可以在床架(9)上移动,并且使受检体平躺在检查床(6)上时,受检体的体轴与所属机架(12)的旋转轴(10)重合。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吉苏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