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3629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06:35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部的第一本体、包覆所述第一本体且与舌部配合以形成收容腔的金属壳体、及安装到所述第一本体中且遮蔽于所述金属壳体中的第二本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本体的非弹性第一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二本体中的弹性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具有暴露于舌部前部区域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具有突露于舌部后部区域的第二接触部,且第一端子符合USB2.0连接器标准,第二端子非USB2.0连接器架构。通过在所述电连接器中设置插入件降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件本专利技术为申请人在2009年5月6日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第200910139037. I号专利技术名称为电连接器组件的分案申请。方法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能够兼容USB2. 0标准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 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USB可以用来连接外围设备如鼠标、键盘、电子记事本、游戏手柄、控制杆、扫描仪、数码相机、打印机、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内存等等。对于许多诸如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装置来说,USB已经成为了标准的连接方式。从2006年起使用的USB2. 0版本是在2000年4月发表并在2001年末被USB协会所采用的。在此之前,常用的是USB0. 9、USB1. O、USB1. I版本,USB的不同版本之间存在兼容性。USB支持3种数据传输速率(1)主要用在人机接口装置(如键盘、鼠标及控制杆)中的低达I. 5兆比特每秒的低速模式传输速率(2)高达12兆比特每秒的全速模式传输速率,在USB 2. 0标准之前,该速率为最快的传输速率,并且许多装置的传输速率都低于该传输速率,全速模式传输速率将USB带宽以先到先传的原则区分开,几个等时装置占用完带宽的情况也很常见,所有的USB转发器都支持全速模式传输速率。(3)高达480兆比特每秒(60兆字节每秒)的高速模式传输速率,虽然高速装置一般都指的为USB 2. 0,并且公告速度可以高达480兆比特每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USB 2.0装置都是高速的。高速USB装置的传输速率通常只有理论值(60兆字节每秒)的一半,其中大多数的高速USB装置的在更低的传输速率(通常为3兆字节每秒,有时也可达到10-20兆字节每秒)下工作。对一些装置来说20兆字节每秒的数据传输速率是足够的,但并不适合所有的装置。然而,在音频或视频信号的传输中,传输速度往往高达几百兆字节,甚至是I GB or 2GB (I G=IOOO兆比特),所以上述所提到传输速率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因此,需要提出更快的连续带宽界面以达到上述要求。例如=PCI-E (传输速率可达2. 5G每秒)及SATA接口(传输速率可达I. 5G至3. OG每秒)的传输速率以明显超过USB2. 0接口。从电子学角度来看,上述非USB连接器的高速传输速率需要被应用于更广泛的环境下。然而,这些非USB连接器标准却没有USB连接器标准那样应用广泛,许多便携式装置上都安装了 USB连接器而不是非USB连接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非USB连接器比现有的USB连接器包含有更多的信号针脚并且体积较大。例如当PCI-E接口被用于提供如此高的传输速率的话,26个针脚和更宽的卡式结构就限制了快存卡的使用。而SATA接口则需使用两个连接器一个用于信号传输的7针脚连接器和另外一个用于电源传输的15针脚连接器。由于这些缺点,SATA接口更多的使用于内部存储而不是外部设备上。、现有的USB连接器尺寸小但传输速率低,而其他的非USB连接器(例如=PCI-E接口和SATA接口)传输速率高但尺寸较大。上述两种连接器都不能满足现代高速、小型电气装置和外围设备的要求。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尺寸小、传输速率高的电连接器。于2006年4月4日公告的美国专利公告第7021971号(以下简称971 “专利”)揭示了一种符合这样要求的电连接器。下面是对该连接器的详细描述。从971专利的说明书及其图4A-6H中,我们可以发现971专利延长了现行USB插头和插座连接器的长度并延长了现行USB连接器的收容腔的厚度以用来容纳增加的端子;或者为了在插头连接器的舌板反面和插座连接器的相应部位增加端子,在最高的插座舌板下增加一个低位的舌板,因此四个USB端子可以被置于高的舌板上而增加的端子可以容置于插座连接器的低位舌板上。和标准的A型USB插座连接器相比,该插座连接器拥有高低两个舌板所以比A型USB的厚度要厚。如971专利中图4C、4D、5C、5D、6C和6D所示,增加了 8个端子。这8个附加的端子和4个USB端子全部或部分的应用于PCI-E、SATA、IEEE1394界面。能够使USB插头和插 座连接器传输PCI_E、SATA、IEEE1394的信号是971专利所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少要增加8个端子。在现行的USB连接器上增加8个端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可能971专利中的实施例是增加这么多端子的一种不错的选择。正如我们上面所讨论的,插座连接器拥有两个舌板或者插头和插座连接器都增加长度的方法对于便携性和小尺寸的观点来说是不完美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低构形、成本较低的电连接器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部的第一本体、包覆所述第一本体且与舌部配合以形成收容腔的金属壳体、及安装到所述第一本体中且遮蔽于所述金属壳体中的第二本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本体的非弹性第一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二本体中的弹性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具有暴露于舌部前部区域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具有突露于舌部后部区域的第二接触部,且第一端子符合USB 2.0连接器标准,第二端子非USB 2.0连接器架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电连接器中设置插入件降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成本。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视图。图3-7是图1-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8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图9-11是图8所示电连接器组件沿线A-A、B_B及C-C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中提及的标准USB连接器、插头和信号是指于2002年12月公布的最终方案2. 0版中描述的标准USB连接器、插头和信号,请一并参考。USB支持主机同时和接近主机的各式各样的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USB支持外围设备在主机和其它外围设备运转时连接、安装、应用和拔除,这个我们称之为热插拔。请参照图I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100是一个USB插头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2、组装于绝缘本体2的插入件9,分别收容于绝缘本体2及插入件9中的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及包围于绝缘本体2和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外的金属壳体7,所述绝缘本体2包括绝缘基部21及自绝缘基部21向前延伸的绝缘舌部22。另外,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具有第一导线51和第二导线52的线缆5及前端与端子3、4电性连接且后端与导线51、52电性连接的基板8。为了提高电连接器组件100的整体强度,在绝缘本体2的后部、金属壳体7、基板8及线缆5外包覆成型了一包覆体6,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2和插入件9分别作为第一、第二本体2、9,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握住包覆体6,进而该电连接器组件100插入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内。请参照图I至图3所示,绝缘本体2的基部21及舌部22是一体成型的,基部21包括用来与金属壳体7连接的前端连接部211及将基板8与端子3、4约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部的第一本体、包覆所述第一本体且与舌部配合以形成收容腔的金属壳体、及安装到所述第一本体中且遮蔽于所述金属壳体中的第二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本体的非弹性第一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二本体中的弹性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具有暴露于舌部前部区域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具有突露于舌部后部区域的第二接触部,且第一端子符合USB?2.0连接器标准,第二端子非USB?2.0连接器架构。

【技术特征摘要】
2008.05.08 US 12/151651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部的第一本体、包覆所述第一本体且与舌部配合以形成收容腔的金属壳体、及安装到所述第一本体中且遮蔽于所述金属壳体中的第二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本体的非弹性第一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二本体中的弹性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具有暴露于舌部前部区域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具有突露于舌部后部区域的第二接触部,且第一端子符合USB 2.0连接器标准,第二端子非USB 2.0连接器架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舌部设有一低于基部上表面的第一支持面,第一端子包括位于所述舌部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持面共面的非弹性对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位于舌部上且形成于非弹性对接部后方的弹性对接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弹性对接部相t匕,所述第一端子的非弹性对接部占据了所述舌部前后方向上的主要长度。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杰利·吴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