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及有源天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3628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0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天线,包括至少一列单元振子和馈电网络,每列单元振子包含多个单元振子,所述馈电网络用于为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的每个单元振子提供相同的功分权值,所述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相邻振子之间的间距疏密不等。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有源天线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相邻振子之间的间距设计为疏密不等,且馈电网络为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的每个振子提供相同的功分权值,简化了馈电网络。并且提高了天线的可实现性、可制造性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及有源天线系统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现有天线由很多列天线构成,而每列天线都由很多个单元振子构成。在每列天线中,各个单元振子由于布放的位置不同,中间的单元振子要求增加功分权值,以增强垂直面的主瓣增益;边缘的单元振子要求减少功分权值,以抑制垂直面的副瓣增益。为了天线整体拟合满足辐射特性(增强主瓣,抑制旁瓣),引入了馈电网络,使各个不同位置的单元振子采用不同的功分权值。其中,图I仅示出了天线的单元振子,其它部分(例如)馈电网络没有示出。如图2所示,以单频天线为例,所有单元振子发射同一个频率,振子大小相同,传·统天线每列天线的单元振子中相邻振子的间距(包含振子长度和振子空隙长度)相等,馈电网络通过多个功分,使提供给各个不同布放位置的振子电流不一样,从而起到抑制旁瓣,满足天线垂直方向上的辐射要求。其中,图2仅示出了一列单元振子。然而,随着有源天线系统(Active Antenna System,AAS)的快速发展,带来以下的问题-MS中集成有射频模块,这使得天线的馈电网络中节点大量增多,增加AAS的实现难度,对AAS的可靠性、可制造性、稳定性带来很大风险;进一步的AAS宽频系统集成多个制式,使馈电网络的电流分配越来越复杂、烦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以提高天线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所述天线包括至少一列单元振子和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每列包含多个单元振子,所述馈电网络用于为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的每个单元振子提供相同的功分权值,所述同一列中相邻单元振子之间的间距疏密不等。可选的,所述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相邻单元振子之间的间距是可调整的。可选的,所述每个单元振子的功分权值为所述馈电网络通过功分节点提供给每个单元振子的电流值。可选的,所述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相邻单元振子之间的间距为d = L/2+1^/2,其中U、L2分别为相邻的两个单元振子在列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由下式计算得出L= (1札5_线)/15_线,其中I表示馈电网络供给所述单元振子的功分权值,Le !表示已知天线中单元振子在列方向所占据的长度,表示已知天线中单元振子的功分权值。可选的,对于同一列单元振子,计算各个单元振子在列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L与该列所有单元振子所占据的长度总和的比值,将该比值和对应的已知天线的高度相乘,得到各个单元振子在列方向上所占据的优化后的长度L’ ;再根据d,= L,1/2+L,2/2计算得到相邻单元振子间的优化后的间距;或将同一列单元振子中各个振子的间距按一定比例进行调整。所述至少一列单元振子中,从该列单元振子的两端到中心,相邻单元振子的间距逐渐减小。可选的,所述至少一列单元振子中,各个单元振子相对于该列单元振子的中心对称排布。可选的,所述馈电网络通过至少一个功分器为同一列的各个单元振子提供相同的电流值。可选的,所述至少一列单元振子中的振子大小相同。 可选的,当天线包含多列单元振子时,同列单元振子中的振子大小相同,不同列单元振子中的振子大小不同。 可选的,不同列单元振子的振子疏密规律不同。可选的,同列单元振子中的振子大小不相同。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有源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面所述的天线。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天线连接的射频模块。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相邻单元振子之间的间距设计为疏密不等,且馈电网络为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的每个单元振子提供相同的功分权值,简化了馈电网络。并且提高了天线的可实现性、可制造性及稳定性。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天线结构及其垂直辐射示意图;图2是现有天线中单元振子的结构及其与馈电网络的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天线中单元振子的结构及其与馈电网络的关系示意图;图4表示相邻单元振子之间的间距与单元振子长度的关系。图5是进行对比说明时所使用的传统等间距天线结构示意图;图6是进行对比说明时所使用的本专利技术的稀疏不等天线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的传统天线结构和本专利技术结构所形成的垂直面辐射波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AAS单频天线系统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AAS宽频天线系统中高、低频单元振子每列独立布放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AAS宽频天线系统中高、低频单元振子每列混合布放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线,包括至少一列单元振子和馈电网络,每列单元振子包含多个单元振子,所述馈电网络用于为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的每个单元振子提供相同的功分权值,所述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相邻单元振子之间的间距疏密不等。所述馈电网络可以通过同轴电缆与每列单元振子进行相连,单元振子可由十字正交的两个振子、杆状振子或者螺旋振子等组成。可选的,对于每一列单元振子,从一列单元振子的两端到中心,相邻振子的间距逐渐减小,振子相对于该列单元振子的中心对称排布。所述振子可由金属制成,可为半波振子、全波振子或者1/4波长振子。所述振子可选择杆状振子或者正交十字振子。所述馈电网络包括至少一个功分器,用于为振子分配功分权值,优选为一个,也可以用其他用于实现功分的电路来代替功分器,为振子分配功分权值。如果所述馈电网络包括多个功分器,那么多个功分器之间可通过同轴电缆进行相连。如图3所示,馈电网络包括一级功分器,所述功分器为一个8路功分器,所述8路功分器为等分功分器,通过一个等分功分器就可为单列的八个单元振子提供相同的电流值,而如图2所示的传统馈电网络,则包括三级功分器,第一级功分器为一个2路功分器,第 二级功分器为二个2路功分器,第三级功分器为四个2路功分器,这六个功分器均为不等分功分器,通过六个不等分功分器来为单列8个单元振子提供不同的电流值,同时还需要根据每个单元振子需要的电流值来设计不等分功分器的参数,可见图3所示的本专利技术馈电网络和图2所示的传统馈电网络相比较,减少了网络节点数目,简化了馈电网络的结构,同时易于设计和实现。以下通过一个实施例来说明单元振子间距的确定方法。设每个单元振子的电流密度为D,单位是安培/米;功分权值表示馈电网络中的节点提供给振子的电流值(图中简写为功分),用字母I表示,单位为安培。如图4所示,相邻单元振子之间的间距为d = !V2+L2/2,其中LpL2分别为相邻的两个单元振子在列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LpLdg据与所述天线单位长度电流密度相同的传统天线的功分权值和单元振子在列方向所占据的长度计算得出,单位为米。单元振子在列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内可任意放置,优选地,单元振子放置在所述长度内中中间位置。电流密度D的计算公式为D = I/L(I)对于已知天线有 D己知天线=I己知天线/L己知天线(2)为了保证天线满足传统天线在垂直方向上的辐射要求,有D 本麵天⑶因此可以得到 L本专利技术天线=(I本专利技术天线*L己知天线)/I己知天线⑷其中表示本专利技术中单元振子在列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包含单元振子和前后相邻的单元振子之间的部分空隙的长度),I 线表示本专利技术天线中馈电网络供给单元振子的功分权值,L 5_^表示已知天线中相对应的单元振子在列方向所占据的长度(包含单元振子和前后相邻的单元振子之间的部分空隙的长度),I MPM!表示已知天线中相对应的单元振子的功分权值。公式(4)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线,包括至少一列单元振子和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每列包含多个单元振子,所述馈电网络用于为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的每个单元振子提供相同的功分权值,所述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相邻单元振子之间的间距疏密不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包括至少一列单元振子和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每列包含多个单元振子,所述馈电网络用于为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的每个单元振子提供相同的功分权值,所述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相邻单元振子之间的间距疏密不等。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相邻单元振子之间的间距是可调整的。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单元振子的功分权值为所述馈电网络通过功分节点提供给每个单元振子的电流值。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列单元振子中相邻单元振子之间的间距为d = U/2+V2, L1^L2分别为相邻的两个单元振子在列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由下式计算得出 L = (I*LB知天线)/1 5知天线,其中I表示馈电网络供给所述单元振子的功分权值,Le知天线表示已知天线中单元振子在列方向所占据的长度,I !表示已知天线中单元振子的功分权值。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对于同一列单元振子,计算各个单元振子在列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L与该列所有单元振子所占据的长度总和的比值,将该比值和对应的已知天线的高度相乘,得到各个单元振子在列方向上所占据的优化后的长度L’ ; 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昕柳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