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回转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3228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31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回转小车,包括上部小车与下部小车,还包括回转机构,回转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小齿轮及相配的支承外齿圈、支承内圈与多个滚子,驱动装置安装在下部小车上,小齿轮转动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支承外齿圈固定安装在上部小车的下部,并通过外齿与小齿轮相啮合,支承内圈固定安装在下部小车的上部,滚子滚动夹设在支承外齿圈与支承内圈共同形成的滚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支承内圈安装在下部小车上,支承外齿圈安装在上部小车上,支承外齿圈在驱动装置及小齿轮的驱动下并在滚子的导引下能够相对支承内圈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上部小车相对下部小车发生转动,由于支承外齿圈与支承内圈为水平装配,因此该回转机构的高度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尤其与起重机小车的回转有关。
技术介绍
目前,起重机在大型厂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室内跨壁上行走的起重机往往需要对准吊装位置,这就需要其小车具有回转功能。现有的起重机回转小车I结构如图I-图3所示,由上部小车12与下部小车11组成,在下部小车11的上平面安装有环形轨道13,上部小车12的下部安装有车轮14和水平轮15。车轮14配合环形轨道13,在环形轨道13上面沿环形轨道13行走,水平轮15位于环形轨道13外侧,在车轮14将发生脱轨时水平轮15外侧抵靠环形轨道13内侧,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车轮14脱轨。现有技术中,车轮14和水平轮15及环形轨道13的叠加设置,使得起重机回转小车I整体高度大幅增加,车间因此也需相应提高建筑高度,客观上大幅提高起重机使用成本,很难满足客户降低成本的需要。另外,虽然上部小车12上安装了水平轮15,但仍然不能完全避免车轮14脱轨,车轮14 一旦脱轨,将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最后,车轮14、水平轮15与环形轨道13的制作要求精度较高,装配工艺也很复杂,因此大幅提高了起重机回转小车I的制作成本,使得产品竞争力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装配方便、造价低、装配高度较低且在回转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轨的起重机回转小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起重机回转小车,包括上部小车与下部小车,还包括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小齿轮及相配的支承外齿圈、支承内圈与多个滚子,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下部小车上,所述小齿轮转动安装在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所述支承外齿圈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部小车的下部,并通过外齿与所述小齿轮相啮合,所述支承内圈固定安装在所述下部小车的上部,所述滚子滚动夹设在所述支承外齿圈与支承内圈共同形成的滚道内。进一步,所述支承外齿圈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上部小车两端的下部。进一步,所述支承外齿圈与支承内圈共同形成的滚道的上下两面均安装有密封圈。进一步,所述支承内圈与支承外齿圈均调制处理,且所述滚道进行表面淬火。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传动连接的电机与减速器,所述小齿轮安装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支承内圈安装在下部小车上,支承外齿圈安装在上部小车上,支承外齿圈在驱动装置及小齿轮的驱动下并在滚子的导引下能够相对支承内圈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上部小车相对下部小车发生转动,由于支承外齿圈与支承内圈为水平装配,因此该回转机构的高度较小,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回转小车、高度大幅下降,用户使用本专利技术可大幅降低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另夕卜,本专利技术支承内圈与支承外齿圈的配合结构不会在回转过程中发生脱轨现象,使得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最后,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装配方便快捷,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产品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现有的起重机回转小车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起重机回转小车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的起重机回转小车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起重机回转小车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起重机回转小车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起重机回转小车(不含驱动装置)左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起重机回转小车中回转机构(不含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起重机回转小车2结构如图4-图6所示,包括上部小车22、下部小车21与回转机构。上部小车22通过回转机构安装在下部小车21的上部,并能通过回转机构在下部小车21的上部作旋转运动。如图4至图7所示,回转机构包括驱动装置23、小齿轮24及相配的支承外齿圈25、支承内圈26与多个滚子27。驱动装置23包括电机与减速器,电机与减速器的壳体均固定安装在下部小车21上,电机与减速器之间传动连接。小齿轮24通过键安装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并能在减速器输出轴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小齿轮24的轮齿可为直齿,也可为斜齿。支承外齿圈25通过螺栓螺母及弹簧垫片安装在上部小车22两端的下部,并方便进行安装拆卸。支承外齿圈25的外圆周面上加工有外齿,该外齿与小齿轮24的轮齿相啮八口 ο支承内圈26通过螺栓、弹簧垫片及下部小车21上相应的螺纹孔固定安装在下部小车21的上部,且支承内圈26的外环面与支承外齿圈25的内环面相互配合。支承内圈26与支承外齿圈25均采用碳钢,并进行调制处理。在支承内圈26与支承外齿圈25相互配合的面上加工沟槽,配合形成一环形滚道,为保证滚道硬度,需对滚道进行表面淬火。滚子27数量为多个,多个滚子27均匀排列并滚动夹设在支承外齿圈25与支承内圈26共同形成的滚道内。为保护滚子27,在滚道内填充有润滑油。为防止滚道内的润滑油泄漏,支承外齿圈25上部的槽内安装有密封圈28,与支承内圈26的上端面形成动密封接触,支承内圈26下部的槽内安装有密封圈28,与支承外齿圈25的下端面形成动密封接触。本专利技术的起重机回转小车2中,上部小车22需要旋转运动时,启动驱动装置23中的电机,电机转动并通过减速器减速后传动到小齿轮24,小齿轮24转动,并通过与支承外齿圈25的外齿啮合带动支承外齿圈25转动,此时支承内圈26安装在下部小车上,固定不动,支承外齿圈25在滚子27的导引下相对支承内圈26转动,由于支承外齿圈25与上部小车22固定连接在一起,因此就实现了上部小车22相对下部小车21的旋转运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支承内圈26安装在下部小车21上,支承外齿圈25安装 在上部小车22上,支承外齿圈25在驱动装置23及小齿轮24的驱动下并在滚子27的导引下能够相对支承内圈26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上部小车22相对下部小车21发生转动,由于支承外齿圈25与支承内圈26为水平装配,因此该回转机构的高度较小,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回转小车2高度大幅下降,用户使用本专利技术可大幅降低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另外,本专利技术支承内圈26与支承外齿圈25的配合结构不会在回转过程中发生脱轨现象,使得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最后,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装配方便快捷,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产品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已由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回转小车,包括上部小车与下部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小齿轮及相配的支承外齿圈、支承内圈与多个滚子,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下部小车上,所述小齿轮转动安装在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所述支承外齿圈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部小车的下部,并通过外齿与所述小齿轮相啮合,所述支承内圈固定安装在所述下部小车的上部,所述滚子滚动夹设在所述支承外齿圈与支承内圈共同形成的滚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回转小车,包括上部小车与下部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小齿轮及相配的支承外齿圈、支承内圈与多个滚子,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下部小车上,所述小齿轮转动安装在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所述支承外齿圈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部小车的下部,并通过外齿与所述小齿轮相啮合,所述支承内圈固定安装在所述下部小车的上部,所述滚子滚动夹设在所述支承外齿圈与支承内圈共同形成的滚道内。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照锋王宏伟马强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