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304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餐厨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工艺,其特点是,在餐厨剩余物的产生源头(宾馆、饭店、食堂)采取保洁收集,就地沥水、沥油减量;就地或就近采用小型高效餐余处理设备进行灭菌、脱水处理;经保鲜储存、保洁运输,使其无污染地运抵加工厂,经加工厂粉碎、灭菌、干燥、筛选后生产出用于饲料的原料。整个过程实现零排放、无污染、清洁化生产。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极有推广使用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尤其涉及一种餐厨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工艺
技术介绍
餐厨剩余物通常指从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食堂的餐桌、厨房中产生出来的食物下料和食物残余。其主要固体成分包括淀粉类、食物纤维类、动物脂肪类等有机物质。餐厨剩余物通常被认为是“餐厨垃圾(俗称泔脚)”。在我国大、中城市目前尚没有一个完整的专门适用于餐厨剩余物的收集、运输及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有餐厨剩余物倒人现有的垃圾收集房(箱、桶)将额外产生较多的污水和臭气,并增加了病菌、蚊蝇孳生和疾病传播的可能性;生活垃圾清运车运输餐厨剩余物时容易在沿途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市区至垃圾填埋场运距过远,收运系统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将餐厨剩余物直接填埋增加了垃圾填埋场的处理压力,缩短了填埋场的计划使用年限,并增加了填埋场污水和沼气的产生量,加剧了填埋场的二次污染。垃圾焚烧厂现有收运方案中并未考虑餐厨剩余物的收集;餐厨剩余物含水量非常高,热值较低,不适于直接焚烧,需要焚烧厂加配机械脱水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建立一套以餐厨剩余物资源化利用为目的的收运处理系统。目前国内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主要有三类,它们各有利弊。1、堆肥法这是城市处理“餐厨垃圾”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采用特殊运输车,将“餐厨垃圾”收集起来,运到市郊堆肥场,让其发酵变成肥料。此法的优点是收集效率高、处理简单、费用低。缺点是所需场地大,处理周期长,产出物(肥料)经济价值低;而且,堆肥场产生的污水和臭气有可能变成一个新的污染源。对用地紧张土地价值高的城市来说,不是最佳选择。2、生化处理法采用微生物或化学方式,将“餐厨垃圾”就地分解、消除。它具有较少收集运输,处理效率高,低污染等优点。但也有较大的缺陷,如资源化利用程度低,处理费用高(设备费、运行费),难以普遍推广,还存在着潜在的生物菌种安全性问题。因此它只适用于那些主收集系统达不到的地方,如远郊、海岛等。3、餐厨垃圾再生利用制作饲料采用特种运输车从各个饭店、食堂,将“餐厨垃圾”收集起来送到集中处理厂。先经过分拣,然后进行脱水烘干,再粉碎制成饲料。其产出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目前实验中暴露出以下缺陷一、“餐厨垃圾”收集困难、工作量大、成本高。因为“餐厨垃圾”含水率高,在运输过程中易产生跑、冒、滴、漏现象,而且,“餐厨垃圾”是易变质的物质,特别是在夏季,气温常在30℃以上,为了使“餐厨垃圾”在变质前得到处理,运输车就必须每餐到产出点去收集。二、“餐厨垃圾”分拣工作难度大、效率低。困为“餐厨垃圾”往往混有各种杂质,如餐具(调羹、筷子、一次性塑料台布等)、抹布、饮料瓶等,这些杂质需要人工分拣出来。这道工序成为整个“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瓶颈。在夏季,即使运到处理厂的“餐厨垃圾”是新鲜的,但未及分拣完毕,就已变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于这种方法设计的餐厨垃圾物处理系统,其收集、运输、分拣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难度大。上述三种方法的共同点,都是在餐厨剩余物变成餐厨垃圾(泔脚)后,再进行收集处理的。这是一种传统的处理方式。人们普遍认为,需要环卫部门来处理的东西就是垃圾,所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提出的处理方法,离不开“垃圾处理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餐厨剩余物处理工艺,达到高效率、低成本、零排放、最大限度地资源化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餐厨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工艺,其特点是,所述工艺的工艺步骤为 a、保洁收集在宾馆、饭店、食堂等场所,对餐厨剩余物进行保洁收集,控制杂物含量<5‰,杂物体积直经<3毫米;b、沥水沥油采用沥水、沥油桶,沥干餐厨剩余物,沥干时间15-60分钟,沥干后的餐厨剩余物含水量≤75%;c、保鲜存放采用容积50~200升的保鲜存储桶存放沥干后的餐厨剩余物,摆放于阴凉干燥处,摆放时间不超过4小时;d、灭菌脱水采用灭菌脱水处理设备,对餐厨剩余物进行灭菌脱水,灭菌温度控制在80℃-200℃,经处理后的餐厨剩余物含水量≤68%,减重20%;e、保鲜存储采用保鲜存储桶存放经灭菌脱水后的餐厨剩余物,放置于阴凉干燥处,放置时间不超过48小时;f、保洁收运用厢式车辆,收运餐厨剩余物,单次收运点3-6个,单次运输距离小于60公里,单次收运时间小于3小时;g、烘干粉碎将餐厨剩余物进行灭菌、干燥、粉碎、筛选,制成饲料原料,所制成的饲料原料的含水率为10-11%。上述的餐厨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工艺,其中,所述的步骤b中的沥水沥油桶采用无毒、耐腐蚀材料制作,其滤网孔径为0.84毫米(20目)。上述的餐厨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工艺,其中,所述的步骤c和步骤e中所使用的保鲜存储桶采用无毒、耐腐蚀、轻质、高强度材料制作,该桶设有一个密封良好的封盖。上述的餐厨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工艺,其中,在所述的步骤c、d、e、f、g中,餐厨剩余物经处理后的卫生指标为菌落总数(cfu/g或Ml)≤30000、大肠菌群(MPN100g或Ml)≤90、霉菌(cfu/g或Ml)≤25、酵母(cfu/g或Ml)≤25、致病菌不能检出。上述的餐厨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工艺,其中,所述的步骤d中所使用的灭菌脱水处理设备为微波灭菌干燥设备。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1、经济效益高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餐厨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工艺制成的饲料原料的营养成份达到国家颁布的有关饲料原料标准(参见表1、表2),可参照相关饲料原料市场价格出售,创造很高的经济效益。2、能降低运输成本原始的餐厨剩余物含水率达80%,经过沥水后含水率降至75%,经过灭菌脱水后含水率降至68%。减量、减重作用显著。按灭菌脱水后的含水率减重计算,运输量可减少35%;按沥水后的含水率减重计算,运输量可减少20%。能大大降低运输成本。3、实现清洁生产由于实行源头控制、就地处理,保洁收集、保洁运输,使收运和集中处理达到零排放,减少了用于处理二次污染的环保投资和环保运行费用。4、改善城市环境由于源头的预处理,餐厨剩余物含水率得到控制,杜绝了运输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由于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填埋、焚烧的情况大为减少,占用城市土地的情况亦相应减少,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变废为宝,丰富了饲料资源,节约了粮食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餐厨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工艺的工艺流程方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餐厨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工艺,包括保洁收集、沥水沥油、保鲜存放、灭菌脱水、保鲜存储、保洁收运、烘干粉碎等过程,最后加工成饲料原料。首先对宾馆、饭店、食堂、饮食店等场所产生的餐厨剩余物进行保洁收集,保证所收集的餐厨剩余物干净、卫生,杂物含量<5‰,杂物体积直经<3毫米;接着将收集到的餐厨剩余物装入专用沥水沥油桶,沥干油水,沥干时间不少于15分钟,达到沥干后的餐厨剩余物含水量≤75%;沥出的水和油,进入原宾馆、饭店、食堂的废水、废油处理系统处理;对沥干油水后的餐厨剩余物在处理之前要保鲜存放,将其放置在容积50~200升的保鲜存储桶内,摆放于阴凉干燥处。保鲜存放的卫生指标为菌落总数(cfu/g或Ml)≤30000、大肠菌群(MPN100g或Ml)≤90、霉菌(cfu/g或Ml)≤25、酵母(cfu/g或Ml)≤25、致病菌不能检出;接着将保鲜存储桶内的餐厨剩余物集中进行灭菌脱水,灭菌脱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餐厨剩余物资源化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的工艺步骤为:a、保洁收集:在宾馆、饭店、食堂等场所,对餐厨剩余物进行保洁收集,控制杂物含量<5‰,杂物体积直径<3毫米;b、沥水沥油:采用沥水、沥油桶,沥干餐厨剩余物,沥干 时间15-60分钟,沥干后的餐厨剩余物含水量≤75%;c、保鲜存放:采用容积50~200升的保鲜存储桶存放沥干后的餐厨剩余物,摆放于阴凉干燥处,摆放时间不超过4小时;d、灭菌脱水:采用灭菌脱水处理设备,对餐厨剩余物进行灭菌脱 水,灭菌温度控制在80℃-200℃,经处理后的餐厨剩余物含水量≤68%,减重20%;e、保鲜存储:采用保鲜存储桶存放经灭菌脱水后的餐厨剩余物,放置于阴凉干燥处,放置时间不超过48小时;f、保洁收运:用厢式车辆,收运餐厨剩余物 ,单次收运点3-6个,单次运输距离小于60公里,单次收运时间小于3小时;g、烘干粉碎:将餐厨剩余物进行灭菌、干燥、粉碎、筛选,制成饲料原料,所制成的饲料原料的含水率为10-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云芳张平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威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