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路灯电源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832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6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LED路灯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路灯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EMI滤波单元、整流滤波单元一、功率因数校正单元、调频单元、整流滤波单元二、恒流恒压单元和电感滤波单元依次相连接,其直流输出的电压范围为76~96V。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电路的交流输入测与直流输出端分别设有保护电路,使得电路安全性能更高;2)具有独立的恒压恒流模块,能实现电流的恒流和电压的恒压输出,使LED光源发光无闪烁、功率大、效率高;3)每个单元的主芯片上都设有电流电压的检测电路,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4)在改变少量器件的基础上既可以实现其他功率的输出,利于扩展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LED路灯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80W LED路灯电源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十城万盏”道路照明计划的推进,LED路灯在城市照明体系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LED光源器件功率的大幅度提升,LED光源在照明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因为能耗低,使用寿命长,无污染,无辐射等优点,LED作为典型的低碳经济产业之代表,引导了第四代照明光源革命,成为取代传统光源的必然趋势。由于白光LED特殊的电学特性,所以使其正常工作需要驱动电路的驱动,为了提高照明效果和驱动电路的市场竞争力,在性能方面,驱动IC必须能够提供恒定的驱动电压或是驱动电流,同时应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而且驱动芯片还应具有较好的温度和电源抑制特性;在功能方面,驱动IC电路要求驱动更多 的LED,具有更为灵活的控制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ED路灯电源驱动电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照明效果,使LED发光无闪烁、安全性能优良,恒流稳压并且成本低、功率大、效率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路灯电源驱动电路,包括EMI滤波单元、整流滤波单元一、功率因数校正单元、调频单元、整流滤波单元二、恒流恒压单元和电感滤波单元依次相连接,其具体电路结构如下交流接线端子J2的I脚与保险丝Fl—端相连,保险丝Fl另一端分别与防雷器YMl一端、电容C8 —端和共模电感L2的I脚相连,接线端子J2的2脚分别与防雷器YMl另一端、电容C8另一端和共模电感L2的2脚相连,共模电感L2的4脚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及共模电感L4的I脚相连,共模电感L2的3脚分别与电容C7另一端、电阻R17的一端及共模电感L4的2脚相连,电阻R16另一端和电阻R17另一端相连,共模电感L4的3脚和单相整流桥RCl的I脚相连,共模电感L4的4脚和单相整流桥RCl的2脚相连,单相整流桥RCl的3脚分别与电容Cl的一端、电阻Rl的一端、共模电感LI的2脚相连,单相整流桥RCl的4脚分别与电容Cl另一端及地GND相连;电阻Rl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管ZDl的阴极、电容C9的正极、电容Cll的一端、芯片Ul的8脚及电阻R40的一端相连,稳压管ZDl的阳极、电容C9的负极、电容Cll的另一端均与地GND相连,电阻R40另一端与二极管D7阴极相连;芯片Ul的5脚分别与电阻R19的一端、电容C16 —端相连,芯片Ul的7脚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芯片Ul的3脚与电阻R6 —端相连;芯片Ul的6脚与芯片Ul的3脚之间串联电阻R6,芯片Ul的6脚与电阻R18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共地GND ;芯片Ul的2脚与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相连,电容C20的另一端与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芯片Ul的4脚分别与电阻R28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及MOS场效应管Ql的源极相连;芯片Ul的I脚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30 —端相连,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8的另一端、电容C17的负极共地GND ;共模电感LI的3脚与电容C16的另一端共地GND,共模电感LI的4脚分别与二极管Dl的阳极、MOS场效应管Ql的漏极相连,MOS场效应管Ql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25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21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l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17的正极、二极管D2的阳极、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变压器Tl的I脚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另一端、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芯片U2的8脚与电阻R31的一端相连,电阻R3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芯片U2的5脚分别与电阻R22的一端、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芯片U2的2脚分别与电容C12的一端、光电稱合芯片U4的I脚相连;芯片U2的4脚分别与稳压管ZD3的阳极、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lO的负极共地;芯片U2的6脚分别与电容ClO的正极、电容C13的另一端、稳压管ZD3的阴极、电阻R39的一端相连;电阻R39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阴极相连,芯片U2的I脚分别与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相连;芯片U2的3脚分别与电阻R35的一端、电容C22的一端相连,电容C22的另一端与电阻R20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共地,电阻R35另一端与电阻R29另一端、电阻R26的一端、MOS场效 应管Q2的源极相连,MOS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电阻R26的另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MOS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二极管D4的阳极、变压器Tl的3脚相连;变压器T5的4脚与二极管D6的阳极、二极管D7的阳极、电阻R38的另一端相连;变压器T5的6脚接地GND ;变压器T5的10脚与二极管D9阳极相连,二极管D9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37的一端、电容C6的正极连接,电阻R37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管ZD2的阴极、电阻R27的一端、电容C19的一端、光电耦合芯片U4的3脚及芯片U3的8脚相连接;变压器T5的12脚与电容C6的负极、稳压管ZD2的阳极、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lO的一端、电阻R42的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芯片U3的4脚、电容C3的负极、电容C18的一端、变压器Tl的9脚相连;芯片U3的5脚分别与电阻R42的另一端、电阻R23的一端、接线端子J3的I脚相连;芯片U3的6脚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及电阻R41的一端相连;芯片U3的7脚分别与电阻Rll的一端、电阻RlO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相连;芯片U3的I脚与电阻R43的一端相连;芯片U3的3脚分别与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另一端相连,电阻R4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3的另一端、接线端子J3的2脚相连;光电稱合芯片U4的4脚分别与电阻R41的另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相连,光电耦合芯片U4的2脚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4的另一端、共模电感L3的2脚相连;变压器Tl的7脚分别与电阻R24的一端、二极管D8的阳极、二极管DlO的阳极相连,电阻R24的另一端与电容C24的一端相连,电容C24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8的阴极、二极管DlO的阴极、电容C3的正极、电阻R15的另一端及共模电感L3的I脚相连,电容C18的另一端接GND ;共模电感L3的4脚与接线端子Jl的I脚相连,共模电感L3的3脚与接线端子Jl的2脚相连;所述芯片Ul型号为FAN6961,芯片U2型号为FAN6300,芯片U3型号为TSMlOl,光电耦合芯片U4型号为PC817。所述接线端子Jl的直流电压输出范围为76 96V。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在电路的交流输入测与直流输出端分别设有保护电路,使得电路安全性能更高;(2)具有独立的恒压恒流模块,能实现电流的恒流和电压的恒压输出,使LED光源发光无闪烁、功率大、效率高;(3)每个单元的主芯片上都设有电流电压的检测电路,实现实时检测,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4)标准模块式的电源驱动电路,在改变少量器件的基础上既可以实现其他功率的输出,利于扩展应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见图I,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路灯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EMI滤波单元、整流滤波单元一、功率因数校正单元、调频单元、整流滤波单元二、恒流恒压单元和电感滤波单元依次相连接,其具体电路结构如下:交流接线端子J2的1脚与保险丝F1一端相连,保险丝F1另一端分别与防雷器YM1一端、电容C8一端和共模电感L2的1脚相连,接线端子J2的2脚分别与防雷器YM1另一端、电容C8另一端和共模电感L2的2脚相连,共模电感L2的4脚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及共模电感L4的1脚相连,共模电感L2的3脚分别与电容C7另一端、电阻R17的一端及共模电感L4的2脚相连,电阻R16另一端和电阻R17另一端相连,共模电感L4的3脚和单相整流桥RC1的1脚相连,共模电感L4的4脚和单相整流桥RC1的2脚相连,单相整流桥RC1的3脚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共模电感L1的2脚相连,单相整流桥RC1的4脚分别与电容C1另一端及地GND相连;电阻R1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管ZD1的阴极、电容C9的正极、电容C11的一端、芯片U1的8脚及电阻R40的一端相连,稳压管ZD1的阳极、电容C9的负极、电容C11的另一端均与地GND相连,电阻R40另一端与二极管D7阴极相连;芯片U1的5脚分别与电阻R19的一端、电容C16一端相连,芯片U1的7脚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芯片U1的3脚与电阻R6一端相连;芯片U1的6脚与芯片U1的3脚之间串联电阻R6,芯片U1的6脚与电阻R18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共地GND;芯片U1的2脚与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相连,电容C20的另一端与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芯片U1的4脚分别与电阻R28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及MOS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芯片U1的1脚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30一端相连,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8的另一端、电容C17的负极共地GND;共模电感L1的3脚与电容C16的另一端共地GND,共模电感L1的4脚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阳极、MOS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MOS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25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21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17的正极、二极管D2的阳极、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变压器T1的1脚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另一端、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芯片U2的8脚与电阻R31的一端相连,电阻R3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芯片U2的5脚分别与电阻R22的一端、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芯片U2的2脚分别与电 容C12的一端、光电耦合芯片U4的1脚相连;芯片U2的4脚分别与稳压管ZD3的阳极、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0的负极共地;芯片U2的6脚分别与电容C10的正极、电容C13的另一端、稳压管ZD3的阴极、电阻R39的一端相连;电阻R39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阴极相连,芯片U2的1脚分别与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相连;芯片U2的3脚分别与电阻R35的一端、电容C22的一端相连,电容C22的另一端与电阻R20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共地,电阻R35另一端与电阻R29另一端、电阻R26的一端、MOS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MOS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电阻R26的另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MOS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二极管D4的阳极、变压器T1的3脚相连;变压器T5的4脚与二极管D6的阳极、二极管D7的阳极、电阻R38的另一端相连;变压器T5的6脚接地GND;变压器T5的10脚与二极管D9阳极相连,二极管D9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37的一端、电容C6的正极连接,电阻R37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管ZD2的阴极、电阻R27的一端、电容C19的一端、光电耦合芯片U4的3脚及芯片U3的8脚相连接;变压器T5的12脚与电容C6的负极、稳压管ZD2的阳极、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42的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芯片U3的4脚、电容C3的负极、电容C18的一端、变压器T1的9脚相连;芯片U3的5脚分别与电阻R42的另一端、电阻R23的一端、接线端子J3的1脚相连;芯片U3的6脚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及电阻R41的一端相连;芯片U3的7脚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相连;芯片U3的1脚与电阻R43的一端相连;芯片U3的3脚分别与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州刘鑫王利汤雨竹王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广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