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石下料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6874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6 09:00
一种涉及下料漏斗的矿石下料漏斗,所述的下料漏斗包含漏斗本体和防护板;所述漏斗本体的内壁自上而下有间隔的固定设置多层与漏斗本体内壁垂直的防护板;所述的防护板一端与漏斗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防护板的另一端折弯形成与漏斗本体内壁平行的折弯边,且该防护板折弯边的高度尺寸不大于该防护板与相邻上层防护板之间距离尺寸的一半;所述的漏斗不但耐磨,不易变形,而且使用寿命长,从而有效的为使用方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石下料漏斗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料漏斗,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碎矿流程中的矿石下料漏斗。
技术介绍
公知的,碎矿流程是矿山生产作业中必不可少的流程之一,其是通过输送装置将矿石输送至相应的装置中进行破碎作业;在输送装置的工作过程中,用于连接上下两个输送点的下料漏斗是必不可少的装置之一,因此,为保证矿石的正常输送,下料漏斗是否畅通和耐用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由于常见的下料漏斗多由平面钢板制成,且输送装置中上下两个输送点之间均存在有一定的落差,因此,在输送大颗粒的矿石时,下料漏斗的漏斗壁在 连续受到矿石重力的直接冲击下,极易加剧下料漏斗的磨损或使下料漏斗出现变形及破损等不良现象,轻者引起漏斗发生堵塞,影响正常的生产作业,重则需要检修或更换漏斗,这不但降低了下料漏斗的使用寿命,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也对生产成本、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矿石下料漏斗,所述的漏斗不但耐磨,不易变形,而且使用寿命长,从而有效的为使用方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石下料漏斗,所述的下料漏斗包含漏斗本体和防护板;所述漏斗本体的内壁自上而下有间隔的固定设置多层与漏斗本体内壁垂直的防护板;所述的防护板一端与漏斗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防护板的另一端折弯形成与漏斗本体内壁平行的折弯边,且该防护板折弯边的高度尺寸不大于该防护板与相邻上层防护板之间距离尺寸的一半,同时,垂直于漏斗本体内壁的防护板宽度不小于该防护板上部面对应的防护板宽度。所述的矿石下料漏斗,所述的防护板垂直于漏斗本体内壁的板体底部和位于该板体下方的漏斗本体内壁之间有间隔的固定设置有多根支撑杆,且每根支撑杆的杆身与该板体之间的夹角均不大于60度。所述的矿石下料漏斗,所述的防护板垂直于漏斗本体内壁的板体宽度尺寸不大于该防护板折弯边的高度尺寸。所述的矿石下料漏斗,所述的防护板由铁板或钢板的下脚料制成。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矿石下料漏斗由于在漏斗本体内壁增设了防护板,因此不但相应提高了漏斗壁的耐磨程度,同时也增强了整体的抗变形能力,进而有效的延长了漏斗的使用寿命,也相应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使用方节省了检修成本和生产成本;此外,由于所述的防护板能够由铁板或钢板的下脚料制成,因而进一步节省了所述下料漏斗的生产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剖示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结构剖示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结构俯视图。图中1、漏斗本体;2、防护板 ;3、折弯边;4、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结合附图I 4所述的矿石下料漏斗,所述的下料漏斗包含漏斗本体I和防护板2 ;所述漏斗本体I的内壁自上而下有间隔的固定设置多层与漏斗本体I内壁垂直的防护板2,即通过设置的多层防护板2来缓解矿石下落时对漏斗本体I内壁的冲击力,达到增强漏斗本体I的耐磨程度和抗变形能力的目的;所述的防护板2 —端与漏斗本体I的内壁固定连接,防护板2的另一端折弯形成与漏斗本体I内壁平行的折弯边3,且该防护板2折弯边3的高度尺寸不大于该防护板2与相邻上层防护板2之间距离尺寸的一半,同时,垂直于漏斗本体I内壁的防护板2宽度不小于该防护板2上部面对应的防护板2宽度,即能够有效的通过防护板2的折弯边3来承担下落矿石的冲击力,并利用防护板2和与其对应的漏斗本体I内壁之间形成的凹槽来积蓄刚开始输送时下落的矿石,从而相应减轻了漏斗本体I内壁受冲击的程度,然后再利用在凹槽内积满的矿石和随后下落的矿石碰撞摩擦,有效降低所述的下料漏斗与下落的矿石之间直接发生碰撞摩擦的机率,达到进一步增强所述下料漏斗耐磨度的目的;为进一步增强防护板2的受力强度,所述的防护板2垂直于漏斗本体I内壁的板体底部和位于该板体下方的漏斗本体I内壁之间有间隔的固定设置有多根支撑杆4,且每根支撑杆4的杆身与该板体之间的夹角均不大于60度,即在利用支撑杆4支撑防护板2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下落的矿石对支撑杆4的碰撞机率;所述的防护板2垂直于漏斗本体I内壁的板体宽度尺寸不大于该防护板2折弯边3的高度尺寸,即在能够保证防护板2强度的同时还相应增大了防护板2对漏斗本体I内壁的保护面积;所述的防护板2能够由铁板或钢板的下脚料制成,因此达到了有效利用废弃下脚料来进一步节省生产制造成本的目的。实施本技术所述的矿石下料漏斗时,只需将所述的下料漏斗安装在输送装置的相应位置,然后即能够开始利用所述的下料漏斗完成相关的矿石输送操作。以上内容中未细述部份为现有技术,故未做细述。权利要求1.一种矿石下料漏斗,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料漏斗包含漏斗本体(I)和防护板(2);所述漏斗本体(I)的内壁自上而下有间隔的固定设置多层与漏斗本体(I)内壁垂直的防护板(2);所述的防护板(2) —端与漏斗本体(I)的内壁固定连接,防护板(2)的另一端折弯形成与漏斗本体(I)内壁平行的折弯边(3),且该防护板(2)折弯边(3)的高度尺寸不大于该防护板⑵与相邻上层防护板⑵之间距离尺寸的一半,同时,垂直于漏斗本体⑴内壁的防护板(2)宽度不小于该防护板(2)上部面对应的防护板(2)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矿石下料漏斗,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护板(2)垂直于漏斗本体(I)内壁的板体底部和位于该板体下方的漏斗本体(I)内壁之间有间隔的固定设置有多根支撑杆(4),且每根支撑杆(4)的杆身与该板体之间的夹角均不大于60度。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矿石下料漏斗,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护板(2)垂直于漏斗 本体(I)内壁的板体宽度尺寸不大于该防护板(2)折弯边(3)的高度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矿石下料漏斗,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护板(2)由铁板或钢板的下脚料制成。专利摘要一种涉及下料漏斗的矿石下料漏斗,所述的下料漏斗包含漏斗本体和防护板;所述漏斗本体的内壁自上而下有间隔的固定设置多层与漏斗本体内壁垂直的防护板;所述的防护板一端与漏斗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防护板的另一端折弯形成与漏斗本体内壁平行的折弯边,且该防护板折弯边的高度尺寸不大于该防护板与相邻上层防护板之间距离尺寸的一半;所述的漏斗不但耐磨,不易变形,而且使用寿命长,从而有效的为使用方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工作效率。文档编号B65G47/18GK202499527SQ20122004731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专利技术者刘素娟, 娄改新, 常康宇, 李丛显, 王长虹, 翟文亮, 郝金朝, 郭绍辉 申请人: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矿石下料漏斗,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料漏斗包含漏斗本体(1)和防护板(2);所述漏斗本体(1)的内壁自上而下有间隔的固定设置多层与漏斗本体(1)内壁垂直的防护板(2);所述的防护板(2)一端与漏斗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防护板(2)的另一端折弯形成与漏斗本体(1)内壁平行的折弯边(3),且该防护板(2)折弯边(3)的高度尺寸不大于该防护板(2)与相邻上层防护板(2)之间距离尺寸的一半,同时,垂直于漏斗本体(1)内壁的防护板(2)宽度不小于该防护板(2)上部面对应的防护板(2)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金朝李丛显娄改新常康宇刘素娟郭绍辉翟文亮王长虹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