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前置型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3968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用前置型水壶,其包括一水壶本体及一前盖;其中:该水壶本体前端呈开口状,而顶端周缘设有一上盖,上盖后方设有吸管座,该水壶本体周缘设有卡制槽;该前盖前端呈圆锥状,其后端则与水壶本体前端相结合。据此,当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壶套入设在二自行车辅助把手间的水壶架时,即可藉其卡制槽与水壶架的前挡部作卡制定位,并藉其前盖呈圆锥状而可降低风阻系数下,提供骑乘者于骑乘过程中方便饮水及加水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ー种自行车用水壶,特别是指ー种供骑乘者在骑乘过程中方便饮水及加水的自行车用前置型水壶
技术介绍
时下的自行车辅助把手2,请參阅图I所示,其呈平行设置,而将其后端21组设于主把手3上,并使该ニ辅助把手2呈朝前方方向,而在主把手3位于辅助把手2外侧,则再分 设ー靠护座4提供手肘靠置,据此,提供自行车骑乘者,平时可将手部握持于主把手3两侧,而当骑乘一段时间欲变换手部握持方式时,可将手部改握持于该ニ朝前方方向设置的辅助把手2上,并将手肘置于靠护座4上,使手部可得到ー适当休息的效果。亦即,上述辅助把手2,虽可藉由呈朝前方方向设置,使骑乘者于骑乘过程中,提供手部另ー种骑乘时的握持方式,然其作用目的及效果亦仅只于如此而己。再按,时下自行车用水壶架5,请參阅图2至图4所示,其包含ー两侧延伸设以补强肋511而其内侧固定于自行车车架A上的主体51,主体51顶端设有一前挡部512,底端则向外延伸一承置座513,主体51两侧补强肋511上段并分别延伸一具弹性的弧状抱持臂514,该ニ弧状抱持臂514末端相隔预定距离呈相对状态,并使该ニ弧状抱持臂514内侧因而形成一供装水容器6置入的容室515,提供装水容器6的本体61欲自ニ弧状抱持臂514上方沿轴向套入其内侧所形成的容室515内时,整个本体61底端周缘便可先将该ニ具弾力的弧状抱持臂514作向外微微撑张,而进入该ニ弧状抱持臂514内侧所形成的容室515内,使装水容器6的本体61底端62定位于承置座513上,而本体61周缘最后则藉ニ弧状抱持臂514所具的弹力作适度弹カ夹持,达到将装水容器6限制定位于容室515内。请再參阅图2所示,为使骑乘者在骑乘自行车过程中,特别是腿部不致碰到水壶架而产生不适感,一般是将水壶架5锁固于车架A的下管Al处,然,因装水容器6的本体61必须自ニ弧状抱持臂514内侧所形成的容室515上方沿轴向作套入或取拿饮水动作,造成整个水壶架5必须锁固于位车架A的下管Al较底端处,方可使下管Al与车架A的前管A2间可空出一段提供整个装水容器6可以作套入或抽出的距离B,导致骑乘者欲取拿装水容器6时,其手部及身体必须以较大下弯角度才可以套入或抽出,加上,此ー套入或抽出动作,一般都是在骑乘行进中进行,且又仅可以单手操控自行车下,严重影响骑乘时的安全,而有待改进。进且,此种将水壶架5锁固于车架A的下管Al处,而提供装水容器6的本体61套入其内的结构设计,基本上虽可在骑乘者于骑乘过程中提供一饮水的便利性,然若将其使用在三项铁人竞赛其讲求整体比赛时间的加总(游泳I小时10分钟、自行车4小时20分钟、路跑3小时,合计8小时30分;其中,游泳I. 9公里,自行车90. I公里,路跑21. I公里,计113. I公里一 70. 2英哩)的正规赛事,其途中乃设有加水处,而该加水处一律设在选手的右側。吋,当參赛者若在骑乘自行车途中欲加水吋,除了需将装水容器6自水壶架5抽出外,更需再打开装水容器6的盖体63下方可作加水动作,于加水完成后,亦需再度将盖体63与装水容置6的本体61锁合,并再套入设于车架A下管Al处的水壶架5中,无形中便花费一定的加水时间,相对影响其整个铁人三项竞赛的整体时间,而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骑乘者于骑乘过程中方便饮水及加水的自行车用前置型水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种自行车用前置型水壶,其包括一水壶本体及一前盖;其中该水壶本体前端呈开ロ状,而顶端周缘设有ー上盖,上盖后方设有吸管座,该水壶本体周缘设有卡制槽;该前盖前端呈圆锥状,其后端则与水壶本体前端相结合。所述上盖呈侧开式。 所述上盖的开启方向设呈右开式。所述上盖可拆解的与水壶本体配合,而自水壶本体顶端凸设ー注水ロ,并在注水口外周缘设有配合在上盖内部底端环设以定位环槽的卡制环缘。所述卡制槽设于水壶本体周缘前段底端。所述水壶本体前端环设有结合凹槽,前盖后端则环设有与该结合凹槽配合的结合凸缘。采用上述方案后,当将本技术水壶套入设在ニ自行车辅助把手间的水壶架吋,即可藉水壶本体的卡制槽与水壶架的前挡部作卡制定位,并藉其前盖呈圆锥状而可降低风阻系数下,提供骑乘者于骑乘过程中方便饮水及加水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习式自行车辅助把手实施时的立体组合外观示意图;图2为习式水壶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为习式水壶架实施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习式水壶架组装在自行车车架时的操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7为图6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为图8的组合外观示意图;图10为图9侧视方向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2辅助把手 21后端3主把手4靠护垫5水壶架51主体511补强肋 512前挡部513承置座514抱持臂 515容室6装水容器61本体62底端63盖体7水壶71水壶本体711前端7111结合凹槽 712上盖7121定位环槽713吸管座7131吸管714卡制槽715注水ロ7151卡制环缘72前盖721前端722后端7221结合凸缘A车架Al下管A2前管B 距离。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參阅图5至图11所示,本技术的自行车用前置型水壶7,其至少包括一水壶本体71、一前盖72 ;其中,该水壶本体71,其前端711呈开ロ状并环设有结合凹槽7111,且便于清洗以防细菌滋生,其顶端周缘设有ー开启方向为右开的侧开式上盖712,水壶本体71位于侧开式上盖712后方设有供饮水吸管7131插置的吸管座713,水壶本体71周缘底端设有卡制槽714。其中,该侧开式上盖712,设呈可与水壶本体71为拆解,而自水壶本体71顶端凸设ー注水ロ715,并在注水ロ 715外周缘设以卡制环缘7151,配合在侧开式上盖712内部底端环设定位环槽7121,使该定位环槽7121与卡制环缘7151作套入卡制结合。该前盖72,其前端721呈圆锥状,其后端722内则环设结合凸缘7221而与水壶本体71前端711所设结合凸缘7111相结合。据此,当将本技术水壶7套入设在ニ自行车辅助把手8间的水壶架9时,即可藉水壶本体71的卡制槽714与水壶架9的前挡部91作卡制定位,并藉其前盖72的前端721呈圆锥状而可降低风阻系数下,提供骑乘者于骑乘过程若需饮水吋,即可直接自插置于水壶本体71顶端后方吸管座713的吸管7131作吸饮以达用水目的;且,若骑乘者參加铁人三项竞赛而在骑乘途中需加水时,更可不需打开前盖72及将整个水壶7自水壶架9抽出,仅需打开水壶本体71顶端的侧开式上盖712,并配合侧开式上盖712是成右开式,提供可在最少时间状态下完成加水动作来补充比赛中的用水;而当若欲清洗水壶7时,再将前盖72自水壶本体71前端711旋开拆下,即可作清洗水壶本体71内部来达到防止细菌滋生效果。如上所述的本技术,得以解决习用同类产品的缺点,其功效和优点显著,且从未见于市面刊物之披露,理合技术成立要件至明。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用前置型水壶,其包括一水壶本体及一前盖;其特征在于该水壶本体前端呈开口状,而顶端周缘设有一上盖,上盖后方设有吸管座,该水壶本体周缘设有卡制槽;该前盖前端呈圆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用前置型水壶,其包括一水壶本体及一前盖;其特征在于:该水壶本体前端呈开口状,而顶端周缘设有一上盖,上盖后方设有吸管座,该水壶本体周缘设有卡制槽;该前盖前端呈圆锥状,其后端则与水壶本体前端相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