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1909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与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细粒度预测模块,用于定义三相负载不平衡度,根据历史电力负荷数据,分别对三相负载进行细粒度预测;对比模块,用于将三相负载预测结果总和与当前限电指标进行对比,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解析模块,用于根据所建立的优化模型求解各相综合最优限电及补充数据,从而进行调度调整完成三相负载调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调度领域,特别是针对一种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与日俱增。由于资金受限、土地紧张、运输瓶颈制约等因素,使得依靠大规模兴建发供电设施来缓解用电紧张的情况不再实际。另外,受发电原材料紧缺、环境污染等原因的影响,单纯依靠传统发电方式不断增加电力产能的方法更加难以为继。然而,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尚不成熟,无法解决能源能量密度低、发电可利用小时数少、不易控制等问题,致使新兴发电方式仍然不能替代常规电源来弥补电力缺口。但是,在电力资源匮乏、用电电力负荷缺口增大的同时,电网中负荷率不断下降,负荷曲线波动明显,出现用电高峰期资源紧张与用电低谷期能源浪费并存的现象,亟待采用新的机制提高用电效率。因此,需求侧响应机制营运而生,它以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需求侧用户合理用电、科学用电以调整电力资源配置,从而达到提高用电效率和保证电力服务低成本运行的目的。然而,采用需求侧响应机制进行电力负荷调节,在提高用电效率的同时,引入了额外的电力负荷调节手段,给传统的电网带来了三相负载不平衡问题。当三相负载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运行时,不仅会降低供电质量,更会增加配电设备和电力线路的损耗,严重时可能致使传输线路温度过高而损坏绝缘层或导致配电变压器过热造成设备烧毁,威胁到设备和人身安全。因此,本专利技术结合需求侧响应的特性,提出一种需求侧响应条件下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及装置,根据总体的限电指标和三相负载预测值,采用不同的优化模型对三相负载进行调度,得出具体的三相需求侧响应指标及各项调度策略,在实现最小化不平衡度的同时,尽可能增大用电效率,以达到三相负荷最优化配置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需求侧响应下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以克服传统三相调度方法实时性差及无法提高用电效率的不足。本方法综合考虑了调度的时效性、三相负载用电效率及三相不平衡度问题,采用向电网添加虚拟负载及离散型削减的方式进行负载调度。在提高用电效率的同时,既降低了三相负载不平衡度,又能合理的调配可控智能设备。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定义三相负载不平衡度,根据历史电力负荷数据,分别对三相负载进行细粒度预测;步骤2,将三相负载预测结果总和与当前限电指标进行对比,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步骤3,根据所建立的优化模型求解各相综合最优限电及补充数据,从而进行调度调整完成三相负载调度。所述的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所述步骤I还包括 三相负载不平衡度的定义为权利要求1.一种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定义三相负载不平衡度,根据历史电力负荷数据,分别对三相负载进行细粒度预测; 步骤2,将三相负载预测结果总和与当前限电指标进行对比,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 步骤3,根据所建立的优化模型求解各相综合最优限电及补充数据,从而进行调度调整完成三相负载调度。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还包括 三相负载不平衡度的定义为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还包括 步骤31,当所有时刻的三相电力负荷预测值总和均小于对应时刻的限电指标时,补充正向虚拟负载的方式平衡三相负载和最大化用电效率,建立自己的优化模型; 步骤32,当所有时刻的三相电力负荷预测值总和均大于对应时刻的限电指标时,离散型的降低比率对三相负载及用电效率进行调控,建立自己的优化模型; 步骤33,当分段时刻的三相电力负荷预测值总和小于限电指标时,将限电时刻分段处理的方式来优化负载平衡和用电效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3还包括 步骤41,当预测三相负荷总和没有超过限电指标时,采用步骤31 ; 步骤42,而超出限电指标时刻采用步骤32进行优化,其中采用延长削减型DR策略的调控时间,防止DR响应结束后的负荷恶性现象的产生。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还包括 步骤51,当执行步骤31时,使用变尺度法进行优化目标求解; 步骤52,当执行步骤32时,使用遍历的方法,求解出满足不平衡度要求且用电效率最闻的二相削减指标; 步骤53,当执行步骤33时,采用将调度时段分段处理的方式分别使用步骤31、32求解方式进行求解。6.一种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细粒度预测模块,用于定义三相负载不平衡度,根据历史电力负荷数据,分别对三相负载进行细粒度预测; 对比模块,用于将三相负载预测结果总和与当前限电指标进行对比,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 解析模块,用于根据所建立的优化模型求解各相综合最优限电及补充数据,从而进行调度调整完成三相负载调度。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粒度预测模块还包括 三相负载不平衡度的定义为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比模块还包括 虚拟负载模块,用于当所有时刻的三相电力负荷预测值总和均小于对应时刻的限电指标时,补充正向虚拟负载的方式平衡三相负载和最大化用电效率,建立自己的优化模型; 离散型模块,用于当所有时刻的三相电力负荷预测值总和均大于对应时刻的限电指标时,离散型的降低比率对三相负载及用电效率进行调控,建立自己的优化模型; 分段时刻处理模块,用于当分段时刻的三相电力负荷预测值总和小于限电指标时,将限电时刻分段处理的方式来优化负载平衡和用电效率。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时刻分析模块还包括 未超标模块,用于当预测三相负荷总和没有超过限电指标时,采用虚拟负载模块; 超标模块,用于超出限电指标时刻采用离散型模块进行优化,其中采用延长削减型DR策略的调控时间,防止DR响应结束后的负荷恶性现象的产生。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模块还包括 优化目标模块,用于当执行虚拟负载模块时,使用变尺度法进行优化目标求解; 遍历模块,用于当执行离散型模块时,使用遍历的方法,求解出满足不平衡度要求且用电效率最闻的二相削减指标; 分段处理模块,用于当执行分段时刻处理模块时,采用将调度时段分段处理的方式分别使用虚拟负载模块、离散型模块求解方式进行求解。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与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细粒度预测模块,用于定义三相负载不平衡度,根据历史电力负荷数据,分别对三相负载进行细粒度预测;对比模块,用于将三相负载预测结果总和与当前限电指标进行对比,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解析模块,用于根据所建立的优化模型求解各相综合最优限电及补充数据,从而进行调度调整完成三相负载调度。文档编号H02J3/26GK102751724SQ20121020677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向需求侧响应基于预测的三相负载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定义三相负载不平衡度,根据历史电力负荷数据,分别对三相负载进行细粒度预测;步骤2,将三相负载预测结果总和与当前限电指标进行对比,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步骤3,根据所建立的优化模型求解各相综合最优限电及补充数据,从而进行调度调整完成三相负载调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勇张雨晨朱珍民王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