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1724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该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能够确保小型化,并且对于振动、冲击等,能够抑制主体的外壳的变形,还能够抑制各基板间的距离发生变动和基板发生扭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的主体(1)包括壳体(2)、固定于该壳体(2)的输入输出基板(10)、设置于该壳体(2)的盖板(3)、以及固定于该盖板(3)的控制基板(5),夹住盖板(3)而配置的各端子台(22、23)分别包括固定于输入输出基板(10)的第一端子台部(23)、及可拆下来再重新设置于该第一端子台部(23)的第二端子台部(24),对于盖板(3)和各端子台(21、22),盖板(3)的突起(4A、4B)与第二端子台部(24A、24B)的凹部(27A、27B)进行卡紧,输入输出基板10和控制基板5相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単元型可编程控制器,该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包括端子台,该端子台包含第一端子台部,该第一端子台部例如固定于输入输出基板;以及第二端子台部,该第二端子台部能够拆下来再重新设置于该第一端子台部,并具有螺钉端子。
技术介绍
例如,作为エ业领域等各种领域中所使用的単元型可编程控制器,例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在矩形箱状的主体壳体内,包含有电源基板、输入输出基板、及控制基板,通过将螺钉式端子台设置于所述主体壳体前表面,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用干与外部设备进行电连接的布线。也就是说,该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具有以下结构即,拆下具有螺钉端子的端子台部,在有充足空间的位置进行布线,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布线操作的便利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国专利特开2004-0387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近来,特别是在仅用主体来实现顺序控制为特征之一的単元型可编程控制器中,对主体壳体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上述背景,通过对各基板结构、安装零部件进行研究等,从而出售很多比以往产品要小型化的単元型可编程控制器。然而,对于単元型可编程控制器而不可缺少的端子台,例如考虑到螺钉端子尺寸、根据各种安全标准而确保相邻螺钉端子间的距离、为了确保树脂材料的阻燃性而确保隔壁厚度等的要求,就难以实现小型化。因此,在小型的単元型可编程控制器中,位于上侧的上侧端子台及位于下侧的下侧端子台夹着主体而占据了前表面部的大部分。此时,位于上侧端子台和下侧端子台之间的固定于主体盖板的控制基板、和与该控制基板相対的固定于主体壳体的输入输出基板之间,由将两基板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来连结,对于固定有控制基板的主体盖板,在主体盖板的左右部由主体壳体支承。因而,在単元型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点数较多的情况下,由于上侧端子台及下侧端子台的各自的横向宽度尺寸变大,因此,在对主体施加了例如振动、冲击等扰动时等情况下,主体的盖板容易翘曲,其结果是存在以下问题在输入输出基板和控制基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动、扭曲,例如因输入输出基板和控制基板之间的连接器而引起接触不良等。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相关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该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能够确保小型化,并且对于振动、冲击等,能够抑制主体的壳体的变形,还能够抑制各基板间的距离发生变动和基板发生扭曲。本专利技术的単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包括主体、和设置于该主体的ー对端子台,上述主体包括有底的壳体、固定于该壳体的第二基板、设置于该壳体的开ロ侧的盖板、以及固定于该盖板的第一基板,夹住上述盖板而设置的各上述端子台分别包括第一端子台部,该第一端子台部固定于上述第二基板;以及第二端子台部,该第二端子台部能够拆下来再重新设置于该第一端子台部,并具有头部露出的螺钉端子,上述盖板和各上述端子台由设置于盖板和端子台之间的卡紧单元进行卡紧,上述第二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连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単元型可编程控制器,由于盖板和各端子台由设置于盖板和端子台之间的卡紧单元进行卡紫,从而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连结,因此,能够确保小型化,能够对于振动、冲击而抑制主体的盖板的变形,还能够抑制各基板间的距离发生变动或基板发 生扭曲。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単元型可编程控制器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从盖板的背面侧来观察图I的単元型可编程控制器时的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I的単元型可编程控制器时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在不同于图3的凹部的位置具有凹部的例子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5是表示在另外不同于图3的凹部的位置具有凹部的例子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単元型可编程控制器的主要部位剖视图。标号说明I 主体2 壳体3 盖板4A第一突起4B第二突起5控制基板(第一基板)6周边设备连接用连接器7执行开关8 LED9a、9b连接器部9第一连接器10输入输出基板(第二基板)I la、I Ib 连接器部11第二连接器12电源基板(第三基板)13电容器14A 第一片材14B 第二片材21上侧端子台22下侧端子台23A、23B第一端子台部24A、24B第二端子台部25固定螺钉 26螺钉端子27A 第一凹部27B 第二凹部34 凸起37 凹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単元型可编程控制器(以下,简称为控制器)的各实施方式,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构件、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实施方式I.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控制器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从盖板3的背面侧来观察图I的控制器时的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I的控制器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安装于壁面的该控制器包括主体I、设置于该主体的上侧的上侧端子台21、以及设置于该主体I的下侧的下侧端子台22。主体I包括壳体2、H形状的盖板3,该H形状的盖板3设置于该壳体2的前表面;控制基板5,该控制基板5是安装于该盖板3的背面侧的第一基板;设置于该控制基板5的前表面的周边设备连接用连接器6、执行开关7、及LED8 ;以及设置于控制基板5的背面的连接器部9a及电容器13。执行开关7根据动作来执行控制器的程序。另外,LED8显示控制器的状态。另外,主体I包括第二基板即输入输出基板10,该第二基板固定于壳体2 ;连接器部9b,该连接器部9b安装于该输入输出基板10的控制基板5 —侧的前表面,并与连接器部9a进行电连接;连接器部11a,该连接器部Ila安装于输入输出基板10的背面;第三基板即电源基板12,该第三基板与输入输出基板10相对而固定于壳体2的底面侧;以及连接器部11b,该连接器部Ilb设置于该电源基板12的前表面,与连接器部Ila相连接,将电源基板12与输入输出基板10进行电连接。此处,利用连接器部9a和连接器部9b构成第一连接器9,利用连接器部Ila和连接器部Ilb构成第二连接器11。盖板3包括第一片材部14A、和与该第一片材部14A相对的第二片材部14B。对于第一片材部14A,如图2所示,在第一连接器9的连接器部9a附近设置有钩状的第一突起4A。对于第二片材部14B,如图2所示,在电容器13的附近设置有钩状的第二突起4B。对于上侧端子台21,利用固定螺钉25来将第一端子台部23A和第二端子台部24A形成为一体。对于第二端子台部24A沿横向方向每隔一定间隔就设置有螺钉端子26。在第二端子台部24A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凹部27A。与第一凹部27A —起构成卡定单元的第一突起4A与该第一凹部27A卡紧。对于下侧端子台22,也利用固定螺钉25来将第一端子台部23B和第二端子台部24B形成为一体。对于第二端子台部24B也沿横向方向每隔一定间隔就设置有螺钉端子26。在第二端子台部24B的内侧形成有第二凹部27B。与第二凹部27B —起构成卡紧单元的第二 突起4B与该第二凹部27B卡紧。在上述结构的控制器中,预先使用固定螺钉25将第二端子台部24A、24B临时固定到第一端子台部23A、23B,之后,将固定有控制基板5的盖板3的突起4A、4B与形成于第二端子台部24A、24B的凹部27A、27B卡紧,最后,再次使用固定螺钉25将第二端子台部24A、24B拧紧固定于第一端子台部23A、23B。由于第一端子台部23A、23B固定于输入输出基板10,该输入输出基板10固定于壳体2,另外,固定有控制基板5的盖板3通过卡紧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元型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设置于该主体的一对端子台,所述主体包括有底的壳体、固定于该壳体内的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侧的盖板、以及固定于该盖板的第一基板,夹住所述盖板而设置的各所述端子台分别包括:第一端子台部,该第一端子台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以及第二端子台部,该第二端子台部能够拆下来再重新设置于该第一端子台部,并具有头部露出的螺钉端子,所述盖板和各所述端子台由设置于盖板和端子台之间的卡紧单元进行卡紧,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细川文哉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