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式分水机构及装有折扇式分水机构的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0775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扇式分水机构及装有折扇式分水机构的龙头,其折扇式分水机构包括一主管体,其一端具有进水口,另一端具有出水口;至少两分管体,各分管体分别包括呈弯折连接的进水段和出水段,各分管体的进水段的外径分别小于所述主管体另一端的内径,该至少两分管体的进水段的内径渐次递减;主管体的另一端、至少两分管体的进水段依次相转动套接,该至少两分管体的出水段上下相互叠合或相互分开,形成折扇式分布;各分管体的出水段分别通过自身进水段或通过自身进水段及相邻分管体的进水段与主管体相密封连通;其装有折扇式分水机构的龙头以上述分水机构为出水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形成至少两路分水、方便使用、结构新颖等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扇式分水机构及装有折扇式分水机构的龙头
技术介绍
龙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给水工具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上的龙头的结构各式各样,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不断满足人们各种需求,也给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无论结构简单还是复杂,功能单一还是多样化的龙头,其均存在一个不足之处,即均只具有一个出水嘴,这就导致该龙头每次只能供一个人使用,当该龙头为多人共同使用时,其他人往往不得不排队等候,这不仅浪费时间,又容易使人产生焦躁心理,不利于身心健康。除了龙头,其他的给水装置也一般只具有一个出水口,导致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折扇式分水机构及装有折扇式分水机构的龙头,其提供的折扇式分水机构能够形成至少两路分水,将其作为龙头或其他给水装置的出水单元,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扇式分水机构,包括一主管体,其一端具有进水口,另一端具有出水口 ;至少两分管体,各分管体分别包括呈弯折连接的进水段和出水段,且各分管体的进水段的外径分别小于所述主管体另一端的内径,该至少两分管体的进水段的内径渐次递减;所述主管体的另一端、至少两分管体的进水段依次相转动套接,且该至少两分管体的出水段上下相互叠合或相互分开,使至少两分管体的出水段形成折扇式分布;各分管体的出水段分别通过自身进水段或通过自身进水段及相邻分管体的进水段与主管体相密封连通。所述至少两分管体中,进水段内径最小的分管体的进水段具有一进水腔,且该进水腔与该分管体的出水段相接通;其余分管体的进水段具有用于套接相邻分管体的进水段的第一进水腔和用于接通自身出水段的第二进水腔,且其余分管体的第一进水腔和第二进水腔直接或通过相邻分管体的第一进水腔与所述主管体的内部相密封连通;进水段内径最小的分管体的进水腔直接或通过其余分管体的第一进水腔与所述主管体的内部相密封连通。还包括至少两卡环,各卡环的侧壁分别沿其轴向设有一贯穿其整个壁面的开口,所述各分管体的进水段的外侧壁分别设有一环状的限位台阶;其中一卡环利用其开口形成让位而固定套压于所述主管体与内径最大的分管体的进水段之间,其余卡环利用其开口形成让位而固定套压于每两相邻的分管体的进水段之间,且各卡环的里端分别受限于相应分管体的限位台阶。所述其余分管体的进水段具有一层管壁,该管壁的围成的空腔形成所述第一进水腔,该管壁沿其轴向设有过水通道,该过水通道形成所述第二进水腔;所述各卡环的外侧壁设有一凸起和用于使凸起可沿径向弹性摆动的开孔,所述其余分管体的进水段的内侧壁及所述主管体的内侧壁分别设有一限位孔,所述各卡环的凸起分别利用其开孔形成弹性摆动而卡接于所述其余分管体及所述主管体的限位孔内。所述其余分管体的进水段具有一第一管壁和包覆于该第一管壁外的第二管壁,第一管壁自身围成的空腔形成所述第一进水腔,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之间围成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二进水腔;所述其余分管体的第二管壁的外侧壁构成其进水段的外侧壁;所述各卡环的外侧壁分别设有一凸起和用于使凸起可沿径向弹性摆动的开孔,所述其余分管体的第一管壁的内侧壁设有一限位盲孔,所述主管体的内侧壁分别设有一限位盲孔或限位孔,所述各卡环的凸起分别利用其开孔形成弹性摆动而卡接于所述其余分管体的限位盲孔及所述主管体的限位盲孔或限位内。所述各卡环的卡孔分别位于所述凸起的下侧,并呈V字形。 所述分管体呈L字形,且所述分管体的进水段与出水段呈一体式结构。一种装有折扇式分水机构的龙头,包括进水单元和控制单元;还包括上述折扇式分水机构,该折扇式分水机构成龙头的出水单元,该折扇式分水机构的主管体的一端密封接通控制单元的出水端。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陶瓷阀芯和与该陶瓷阀芯相连接的控制把手。本技术的一种折扇式分水机构,其各分管体均可以沿主管体的轴向呈360°旋转,当各分管体的出水段转动至上下叠合时,其可合并出一路水流,当各分管体的出水段转动至相互分开时,其可形成至少两路分水。将该折扇式分水机构作为龙头的出水单元,则当将该分水机构的各分管体的出水段转动至上下叠合时,其形成一路出水,可供一人使用,当将该分水机构的各分管体的出水段转动至相互分开时,其可形成至少两路分水流,可同时供至少两人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由主管体和至少两分管体构成的分水机构可形成至少两路分水,解决了一路出水难以或未分成至少两路出水的问题;其主管体和至少两分管体的转动套接关系,以及至少两分管体的出水段的折扇式分布结构,不仅使该分水机构具有结构新颖、紧凑、美观的特点,还使该分水机构在不使用状态下,能够将其各出水段转动至上下叠合或移开,从而可以减少占用空间、方便使用、方便收藏和搬运;将该折扇式分水机构作为龙头的出水单元,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龙头一次只能供一人使用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折扇式分水机构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折扇式分水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折扇式分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出水段上下叠合);图3是图2中本技术的折扇式分水机构的竖向剖面图;图4是图2中本技术的折扇式分水机构的A-A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折扇式分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出水段相互分开);图6是本技术的装有折扇式分水机构的龙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见图I-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折扇式分水机构,包括一主管体I,其一端具有进 水口 11,另一端具有出水口 12 ;两分管体2、3,分管体2包括一体相接成L字形的进水段21和出水段22,其出水段22的一端具体是连接于其进水段21的侧壁处,分管体3包括一体相接成L字形的进水段31和出水段32,且各分管体2、3的进水段的外径分别小于主管体I另一端的内径,分管体3的进水段31的内径小于分管体2的进水段21的内径;所述主管体I的另一端、分管体2的进水段21、分管体3的进水段31依次相转动套接,且分管体3的出水段32位于分管体2的出水段22的上方,并可通过转动,使分管体3的出水段32与分管体2的出水段22上下相互叠合或相互分开,从而形成折扇式分布;分管体2的出水段22通过其自身进水段21与主管体I相密封连通(为了实现密封,其具体是在分管体2的进水段21的外侧壁与主管体I的内侧壁之间套装两个第一密封圈5),由于分管体3的进水段31的长度小于分管体2的进水段21的长度,因而分管体3的出水段32是依次通过其自身的进水段31、分管体2的进水段21与主管体I相密封连通的(为了实现密封,其具体是在分管体3的进水段31的内侧壁与分管体2的进水段21的内侧壁之间套装两个第二密封圈6)。这里,也可以将分管体3的进水段31延长,使分管体3的出水段32直接通过其自身的进水段31与主管体I相密封连通。在上述两分管体2、3中,进水段内径最小的分管体3的进水段31具有一个进水腔34,且该进水腔34的上端与该分管体3的出水段32相接通;其余分管体(即分管体2)的进水段21具有用于套接分管体3的进水段31的第一进水腔25和用于接通自身出水段22的第二进水腔,且分管体2的第一进水腔25和第二进水腔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扇式分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管体,其一端具有进水口,另一端具有出水口;至少两分管体,各分管体分别包括呈弯折连接的进水段和出水段,且各分管体的进水段的外径分别小于所述主管体另一端的内径,该至少两分管体的进水段的内径渐次递减;所述主管体的另一端、至少两分管体的进水段依次相转动套接,且该至少两分管体的出水段上下相互叠合或相互分开,使至少两分管体的出水段形成折扇式分布;各分管体的出水段分别通过自身进水段或通过自身进水段及相邻分管体的进水段与主管体相密封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
申请(专利权)人: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