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入炉焦煤脱湿的内热式干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0658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入炉焦煤脱湿的内热式干燥器,包括干燥器外框架、干燥器外框架内上部的干燥区、干燥区下方的流化床干燥加热区和下部的布风区,干燥区设有排气空间(10)和换热面;流化床干燥加热区内设有蛇形管换热器(11);布风区内设有流化风室(9)、布风板(8)和风帽(12),布风板(8)和风帽(12)组合成模块结构,与流化风室(9)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互换性好,便于检修,运行可靠;脱湿控制调节可靠、灵活;节约电能;系统调节简单,对换热器的热量调节反应迅速;还可根据生产要求,多个干燥器组合成大的干燥系统,只需一台备份模块即可保证调湿系统的正常生产,减小了现有调湿系统的备用设备的规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焦化行业炼焦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入炉焦煤脱湿的内热式干燥器。技术背景 煤调湿工艺(CMC)是指“炼焦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它是在干燥煤炼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原理是将炼焦用煤在装炉前利用外热进行加热干燥、脱水,达到煤的水分调节和控制,按照目前炼焦工艺要求把煤中水分控制在6%左右,从而实现降低炼焦过程的能耗量、保证焦炉运行操作稳定性、提高焦炭质量或增加弱粘结性煤的配入量、减少炼焦污水量的目的。同时,入炉焦煤的含湿量降低,煤的堆密度加大,相应提高了焦炭产量。随着我国煤调湿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煤调湿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低压蒸汽为热载体的多管回转式干燥及以炼焦烟道气(以下简称烟道气)为热载体的流化床干燥方案等。经过运行实践的考验,现行煤调湿工艺(装置)均存在着一些缺陷,采用低压蒸汽作为热载体,需要蒸汽源,利用高品位的能源。假若利用烟道气作为热载体,需要将高温烟气长距离输送,大风量高温风机能耗和烟气热损失较大,并且烟气流量有限,热容量较低,可调性差。其次,国内的众多的独立焦化企业焦炉热源采用焦炉煤气,产生的烟道气水分含量高,因此,烟道气载湿能力低,影响脱湿效率。上述方案主要存在(系统)装置能耗高、调试能力低、基础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控制调节复杂及维护维修量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目前我郭煤调湿装置能耗高、调试能力低、基础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控制调节复杂及维护维修量大等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用于入炉焦煤脱湿的内热式干燥器,包括干燥器外框架、干燥器外框架内上部的干燥区、干燥区下方的流化床干燥加热区和下部的布风区,所述干燥区设有排气空间10和换热面;所述流化床干燥加热区内设有蛇形管换热器11 ;所述布风区内设有流化风室9、布风板8和风帽12,所述布风板8和风帽12组合成一模块结构,与流化风室9相连。本技术用于入炉焦煤脱湿的内热式干燥器,所述干燥器外框架一侧连接有加料口 3,另一侧设有控制阀6和控制阀6下方的出料口 7 ;干燥器外框架的上部正面设有一个观察口 5,顶部设有排风口 4。本技术用于入炉焦煤脱湿的内热式干燥器,所述蛇形管换热器11上部设有滑轮挂钩,滑轮挂钩与干燥器外框架连接;蛇形管换热器11主要由蛇形管管束组成,蛇形管管束呈水平错列布置,每根蛇形管外侧均设有硫化干燥室2。本技术用于入炉焦煤脱湿的内热式干燥器,所述流化风室9沿气流流动方向为非等截面,布风板8上的风帽12为非等距离开孔;流化风室9上设有一个进风口 I。本技术干燥器的结构形式是内置式换热器流化床,以低温饱和热水为换热器热载体、以空气为流化床流化介质。饱和热水加热热源的主要热源来自烟道气,当湿煤水分过高,烟道气提供的热量满足不了调湿要求时,可以采用外来辅助热源,如补充燃烧少量焦炉煤气或高炉煤气,适当提高热水温度,满足煤调湿工艺运行对热量的需求。本技术采用加热后的饱和热水送到流化床干燥器的内置换热面,由于水具有很大的比热,为湿煤干燥脱湿可提供足够的热量,并适于长距离输送和流量调节,使干燥器内的湿煤与换热面具有较高换热效率。本技术采用内置换热器 流化床式干燥方法,采用高比热的传热介质(饱和热水、饱和蒸汽及导热油)作为湿煤干燥脱湿和作为流化床流化介质(空气或氮气)加热热源,流化介质所需热量仅为无内置加热器的20%,流化气体量也仅为20% 30%左右,流化速度为0. 3 0. 5m/s ;压力0. 4 0. 6MPa,温度为140°C 160°C的饱和热水作为干燥器的传热介质;提高了干燥器的调节范围和可控性。本技术干燥器内的湿煤处于低加热温度(60°C 80°C)和低流化速度(0. 3 0.5m/s)的流化强化传热方法,提高了内置式换热器与煤和流化空气的换热效率,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煤调湿工艺流程中的煤挥发分析出的危险性,低流化速度可防止内置换热器管束与湿煤磨损。本技术的脱湿能力从湿煤水分含量10. 5%调至6%状况下,热源由焦炉烟道气余热提供,当湿煤水分含量大于11%时,增出部分热量由焦炉煤气或高炉煤气补燃加热器提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结构简单、互换性好,便于检修,运行可靠;2.脱湿控制调节可靠、灵活;以传热学和流体动力学基本机理,干燥器的加热工质与流化床流化工质分别采用二种工质。一是提高干燥器所需热量转换能力,二是保证流化介质流动稳定性和其载湿能力。在焦炉烟道气出口处布置热水预热器,将烟道气的热转换为饱和热水,提升了加热介质的热容量,提高热量输送效率。通过改变饱和热水量以及温度满足煤调湿工况调节要求。流化介质流速能保持稳定,所以风机风量不需变频装置来调节,同时内热式换热器能保证其与湿煤之间换热量平衡及温度稳定。因此,内热式干燥器与湿煤采用强化流化传热方式,其传热效果良好,调节供热平衡方便、调节反应迅速、灵活。3.节约电能本技术采用空气作为流化介质,只是起到煤料流化作用和载湿功能,使得流化空气量只有烟道气流量的六分之一左右,并且处于低温低速运行工况,降低了空气鼓风机的能耗。流化空气不参与流化干燥,降低了流动阻力,烟道引风机电功率大大降低,按照同规模煤调湿能力测算,内热式干燥器同比可节电30% 40%,降低了运行成本。4.本技术采用框架结构,模块化组合,保证干燥器的安装检修方便,并且可以根据生产要求,多个干燥器也可以组合大的干燥系统,只需备用一台备份模块即可保证调湿系统的正常生产,减小了现有调湿系统的备用设备的规模。5.本技术的运行工况调节系统简单,省去了烟气再循环系统的旁路装置,采用饱和热水(或蒸汽、导热油)作为载热体,对换热器的热量调节反应迅速。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布风板和风帽组成模块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I所示的用于入炉焦煤脱湿的内热式干燥器,包括干燥器外框架、干燥器外框架内上部的干燥区、干燥区下方的流化床干燥加热区和下部的布风区,所述干燥区设有排气空间10和换热面;所述流化床干燥加热区内设有蛇形管换热器11。所述布风区内设有流化风室9、布风板8和风帽12,所述布风板8和风帽12组合成一模块结构,与流化风室9相连;所述干燥器外框架一侧连接有加料口 3,另一侧设有控制阀6和控制阀6下方的出料口 7 ;干燥器外框架的上部正面设有一个观察口 5,顶部设有排风口 4。所述蛇形管换热器11上部设有滑轮挂钩,滑轮挂钩与干燥器外框架连接;蛇形管换热器11主要由蛇形管管束组成,蛇形管管束呈水平错列布置,每根蛇形管外侧均设有硫化干燥室2。所述流化风室9沿气流流动方向为非等截面;流化风室9上设有一个进风口 I。如图2所示的布风板和风帽模块,布风板8上的风帽12为非等距离开孔。本技术内热式换热器的进水温度为80°C,出水温度为130°C;流化介质可以用常温空气或氮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入炉焦煤脱湿的内热式干燥器,其特征是:包括干燥器外框架、干燥器外框架内上部的干燥区、干燥区下方的流化床干燥加热区和下部的布风区,所述干燥区设有排气空间(10)和换热面;所述流化床干燥加热区内设有蛇形管换热器(11);所述布风区内设有流化风室(9)、布风板(8)和风帽(12),所述布风板(8)和风帽(12)组合成一模块结构,与流化风室(9)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鸿凌惠文博惠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亿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