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擎义专利>正文

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0636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与电梯扶手面运行方向平行的安装基准边、三角状面区和侧立面区,三角状面区由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底边依次连接而成,三角状面区的第二侧边与电梯扶手面运行方向平行且构成装置本体的安装基准边,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为0?~90?,不包括0?与90?,三角状面区的底边连接有导入圆角面区,侧立面区由第一边、上侧边、第二边、下侧边依次连接而成,侧立面区的上侧边与楼顶面平行,三角状面区的第一侧边与侧立面区的下侧边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完全杜绝上行的扶手与上层楼底之间构成的锐角夹角对乘客造成人身安全事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
,特别是一种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的技术。
技术介绍
自动扶手电梯包括有电梯、扶手、控制装置和动力装置,上行的扶手与上层楼底之间构成一个锐角夹角,当乘客的肢体伸出扶手外时,很容易造成伤害,特别是小孩子,他们会爬上扶手面或头伸出扶手外,随着扶手上行到上层楼底时,由于该锐角夹角的存在,小孩子很有可能被夹伤,严重的会被夹死,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人身安全事故。为了减少这种事故的发生,通常是在该夹角悬挂一块警示牌,然而这种警示牌是无法完全杜绝这种安全事故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能够完全杜绝上行的扶手与上层楼底之间构成的锐角夹角对乘客造成人身安全事故。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与电梯扶手面运行方向平行的安装基准边、三角状面区和侧立面区,三角状面区由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底边依次连接而成,三角状面区的第二侧边与电梯扶手面运行方向平行且构成装置本体的安装基准边,其中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构成三角状面区的顶角,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为0° 90°,不包括0°与90°,三角状面区的底边连接有导入圆角面区,侧立面区由第一边、上侧边、第二边、下侧边依次连接而成,侧立面区的上侧边与楼顶面平行,三角状面区的第一侧边与侧立面区的下侧边重合,三角状面区、侧立面区和楼顶面一起构成部分的锥形腔。所述三角状面区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为10° 60°,包括10°与60°。所述侧立面区的第二边连接有一垂直面区,垂直面区由第一边、上侧边、第二边、下侧边依次连接而成,垂直面区的下侧边与三角状面区的第二侧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装置本体为一板块状构件,由垂直四边形面区部分、侧立四边形面区部分和三角状面区部分构成,垂直面区、侧立面区和三角状面区分别构成所述垂直四边形面区部分、侧立四边形面区部分和三角状面区部分,在垂直四边形面区部分与侧立四边形面区部分之间设有加强筋条,在垂直四边形面区部分冲有安装孔;或者所述装置本体为一板块状构件,由垂直四边形面区部分、侧立四边形面区部分和三角状面区部分构成,垂直面区、侧立面区和三角状面区分别构成所述垂直四边形面区部分、侧立四边形面区部分和三角状面区部分,在所述侧立面区的上侧边设有折边区域,在垂直面区与折边区域的板面上冲有安装孔;或者所述装置本体为一不锈钢管架结构,垂直面区、侧立面区和三角状面区通过不锈钢管焊接形成一钢架体;或者所述装置本体为一木质结构件,垂直面区、侧立面区和三角状面区通过木框架和木栏或木板连接而成;或者所述装置本体通过金属件和非金属件连接而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述安全装置固定安装在上行的扶手与上层楼底之间构成的锐角夹角处,由本技术所述安全装置可知,其侧立面区、三角状电梯扶手面面区与上层楼底形成一个半封闭的锥形空间,这样被扶手带上的任何物体,经导入圆角面区进入侧立面区与三角状电梯扶手面面区形成的空间区域,又由于三角状电梯扶手面面区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即三角状电梯扶手面面区的顶角为0° 90°,也就是说侧立面区自扶手外·侧逐渐向扶手内侧倾斜,这样在侧立面区的导入作用下,被扶手带上的物体由于侧立面的第二边足够长时超出扶手的物体被夹着前便向扶手内侧移动即导入到电梯内,从而防止物体直接带入到锐角夹角处而被造成夹伤。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在装置本体上设有垂直面区3、侧立面区2和三角状面区I,在装置本体上设有安装基准边,安装基准边与三角状面区I位于同一平面。三角状面区I为三角形,由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和底边13依次连接形成一封闭区域,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之间的夹角构成三角状电梯扶手面面区的顶角,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为0° 90°,不包括0°与90°,其中最佳夹角区为10° 60°,包括10°与60°,其中最佳值是10°与15°。三角状面区I的底边13连接有导入圆角面区4,侧立面区2为四边形,由第一边21、上侧边22、第二边23、下侧边24依次连接形成一封闭区域,垂直面区3为四边形,由第一边31、上侧边32、第二边33、下侧边34依次连接形成一封闭区域,三角状面区I的第一侧边11与侧立面区2的下侧边24重合,三角状面区I的第二侧边12与垂直面区3的下侧边34位于同一直线上,侧立面区2的第二边23与垂直面区3的第一边31重合。其中三角状面区I的第二侧边与垂直面区3的下侧边位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就是安装基准边,前述具体来说,就是三角状面区I的第二侧边所在的侧面与垂直面区3位于同一平面,垂直面区3的下侧边所在的侧面与三角状面区I位于同一平面。其中垂直面区3、侧立面区2和三角状面区I内也可以是网状结构,或者是由杆连接而成,这些结构均属于本技术所构思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所示电梯排除那种垂直升降式的电梯,而是指具有扶手且扶手随电动梯一起移动的电动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本体为一板块状构件如钣金件,当然也可以是其它金属件或非金属件,或者是金属件与非金属件组合件,非金属件为木质材料或塑胶材料,如图中,就是由垂直四边形面区部分3、侧立四边形面区部分2和三角状电梯扶手面面区部分I构成,在垂直四边形面区部分3与侧立四边形面区部分2之间焊接有加强筋条5,在垂直四边形面区部分3冲有安装孔35。如图3,在侧立面区2的上侧边22也可以加设有折边区域25,在折边区域25冲有用于固定在楼顶面上的安装孔26。折边区域25的增加,既可以起到固定于楼顶面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加强整个安全装置的作用。其中装置本体还可以是不锈钢管架结构,其垂直面区、侧立面区和三角状面区通过不锈钢管焊接形成一钢架体。 使用时,将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本体上的安装基准边与电梯扶手的外侧边线,贴齐但又不至于接触,三角状面区贴装在扶手外的保护平面上,侧立面区的上侧边的折边区域25固定在楼顶面上,垂直面区固定在上层楼之梯口的侧面,这样三角状面区、侧立面区和楼顶面一起构成部分的锥形腔。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与电梯扶手面运行方向平行的安装基准边、三角状面区(I)和侧立面区(2),三角状面区(I)由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和底边(13)依次连接而成,三角状面区(I)的第二侧边(12)与电梯扶手面运行方向平行且构成装置本体的安装基准边,其中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之间的夹角构成三角状面区(I)的顶角,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之间的夹角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与电梯扶手面运行方向平行的安装基准边、三角状面区(1)和侧立面区(2),三角状面区(1)由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和底边(13)依次连接而成,三角状面区(1)的第二侧边(12)与电梯扶手面运行方向平行且构成装置本体的安装基准边,其中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之间的夹角构成三角状面区(1)的顶角,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之间的夹角为0o~90o,不包括0o与90o,三角状面区的底边(13)连接有导入圆角面区(4),侧立面区(2)由第一边(21)、上侧边(22)、第二边(23)、下侧边(24)依次连接而成,侧立面区(2)的上侧边(22)与楼顶面平行,三角状面区(1)的第一侧边(11)与侧立面区(2)的下侧边(24)重合,三角状面区(1)、侧立面区(2)和楼顶面一起构成部分的锥形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擎义
申请(专利权)人:邓擎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