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利江专利>正文

真空转动成膜降压蒸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0420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将液相物质转换为气相物质的设备。一种真空转动成膜降压蒸发系统,包括真空容器,真空容器内设有上端开口的圆环形蒸发槽,蒸发槽的侧表面构成蒸发面,真空容器设有对蒸发面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蒸发槽内设有可沿蒸发槽的周向转动的真空液膜形成结构,真空液膜形成结构包括按照真空液膜形成结构的转动方向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叶片、浓缩液吸附管和组合成膜器,组合成膜器包括若干沿上下方向分布水平方向延伸的成膜杆和将料液输送给成膜杆的配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主动控制料液蒸发的形成条件以使料液能够瞬时完成蒸发的真空转动成膜降压蒸发系统,克服了料液以被动的方式进行地蒸发的过程中蒸发效率较低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将液相物质转换为气相物质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通过转动作用来降低压力和形成液膜以达到对蒸发条件的主动控制从而实现使料液瞬时浓缩到位的蒸发系统。
技术介绍
对海水进行淡化或对溶液进行浓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渗透法,另一种为蒸馏法。蒸馏法时需要用到蒸发设备。现有的蒸发设备的工作原理为对被处理的物质的液态混合物(以下统称为料液)进行加热,通过改变温度、表面积等方法来提高液料的蒸发速度。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201978517U、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9月21日、名称为“一种卤水浓缩蒸发系统用蒸发室”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单级式的蒸发系统。该专利中的蒸发系统的结构为包括真空容器、加热腔和使料液在真空容器和加热腔之间循环的循环泵。使用时在真空容器上部设置气体凝结装置,将料液装在真空容器内,循环泵使料液在真空容器与加热腔之间进行循环,料液在加热腔中被加热,热的料液回到真空容器内时产生蒸发现象形成气体,气体在气体凝结装置的作用下重新变成液体。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31010719公开日为2005年6月8日、名称为“喷淋热交换式海水淡化机”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另一种单级式蒸发设备。该专利中的蒸发设备包括蒸发室和位于蒸发室内的冷媒冷凝器,使用过程中海水喷淋到冷媒冷凝器上,冷凝冷凝器内的冷媒冷凝时释放出热量对海水进行加热使海水产生蒸发。蒸汽流到冷凝室内冷凝为水。以上单级式的蒸发设备因一直需要外部热源对料液进行加热,而气体冷凝时所释放出的热量得不到再利用,因此存在能量利用率低(能效低)、蒸发效率低的问题。为了提高蒸发效率和能效,设计出多效(多级)蒸发系统,即将多过热交换器串联连接在一起,第一级热交换器通过外部热源进行加热,使得交换器内的料液蒸发,蒸发所产生的蒸汽再作为下一个换热器的热源,蒸汽对下一级换热器内的料液进行加热时使得自身温度下降,既有利于蒸汽的冷凝,同时起到热能再利用的作用,从而降低了能耗和提高了蒸发效率。考虑到料液蒸发而形成的蒸汽温度会依次下降,温度达不到大气压下料液的蒸发温度,因此对各级换热器依次进行减压(抽真空)来使料液的气化温度同上一级流入的蒸汽的温度相匹配。由于受抽真空难度的制约,多效蒸发系统的级数不能太多。为克服上述不足,在中国专利号为2005800335343、名称为“在具有水平板型热交换器室的多效蒸发系统中通过再热蒸汽来蒸馏或蒸发盐水或某种流体的方法和设备”的专利文献在公开了一种级数不属限制的蒸发系统。该系统是在料液蒸发而形成的蒸汽进入下一级热交换器之前,对该具有高于室温的蒸汽进行加热到能使料液在常压下气化的温度,从而不需要对换热器进行抽真空,从而使得级数可以按照需要任意设计。现有的蒸发系统、无论是单级还是多级的结构形式,料液都是被动地在加热区域等待蒸发或者多次进入换热器逐步进行蒸发,蒸发室内的气压也只是被动地通过外部的抽真空设备来降低。因此现有的蒸发系统存在蒸发效率较低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主动 控制料液蒸发的形成条件以使料液能够瞬时完成蒸发的真空转动成膜降压蒸发系统,克服了料液以被动的方式进行地蒸发的过程中蒸发效率较低的问题。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真空转动成膜降压蒸发系统,包括真空容器,所述真空容器内设有上端开口的圆环形蒸发槽,所述蒸发槽的侧表面构成蒸发面,所述真空容器设有对所述蒸发面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蒸发槽内设有可沿蒸发槽的周向转动的真空液膜形成结构,所述真空液膜形成结构包括按照真空液膜形成结构的转动方向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叶片、浓缩液吸附管和组合成膜器,所述组合成膜器包括若干沿上下方向分布水平方向延伸的成膜杆和将料液输送给成膜杆的配液管。使用时,通过加热装置给蒸发面供热,使蒸发面的温度保持在料液蒸发所需要的温度;真空液膜形成结构沿着蒸发槽转动的过程中,叶片一方面将蒸发面进行清除、使得蒸发表面不结垢、保证后续料液有清洁的蒸发表面、便于液膜的粘附和热量的传递,同时叶片驱动蒸发槽内的蒸汽上升,使得蒸汽即时离开蒸发面并在叶片的后方(以转动方向定向)形成一个比真空容器内的真空度更高的负压带;位于叶片后方的浓缩液吸附管将残留在蒸发面上的浓缩液即时吸附走,不会在蒸发槽尤其是蒸发面上聚集浓缩液,进一步保证蒸发面的清洁;料液从组合成膜器中的成膜杆中流出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料液在成膜杆的表面上形成液膜并蒸发掉部分,没有蒸发完的液膜被输送到位于负压带处的蒸发面时,液膜的厚度较薄,液膜一接触蒸发面即被瞬时蒸发掉。此时残留在蒸发面上的即为浓缩液,浓缩液被随后到达的浓缩液吸附管及时吸附走。作为优选,所述叶片沿叶片转动方向向后倾斜。叶片沿着蒸发槽转动的过程中,叶片能够对蒸汽起到导向作用,使蒸汽更加快速地离开蒸发槽,叶片后方的真空区域的压力更低,起到进一步提高蒸发效率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成膜杆垂直于所述蒸发室的侧壁。转移到蒸发面上的液膜厚更加均匀,对料液的蒸发效果更佳。作为优选,所述配液管内设有定量输送料液到所述成膜杆上的定量配液器,所述成膜杆为圆柱杆或圆锥杆。通过定量配液器主动控制料液的流量,使得蒸发时的可控性更好,料液传递到蒸发面上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溅出现象,蒸汽中不会含有液滴,蒸汽的纯净度好;配液杆实际为圆锥杆时,能进一步降低传递到蒸发面上的液膜的厚度。作为优选,所述浓缩液吸附管位于所述蒸发室的外侧,所述浓缩液吸附管朝向所述蒸发面的一侧上设有若干个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进液口。对蒸发面上的浓缩液的及时清理效果更好,浓缩液不会在蒸发面上产生流淌和集聚,能保持蒸发槽及其内各个部件的清洁,蒸汽的纯净度好。本技术还包括位于真空容器内的真空源,所述真空容器内设有沿真空容器周向延伸的环形浓缩液储存槽,所述浓缩液吸附管的上端同真空源的进口连接在一起,所述真空源的出口端连接有将浓缩液输送到浓缩液储存槽内的浓缩液排放管。设置真空源驱动吸附管对浓缩液进行吸附,吸附效果好;设置浓缩液储存槽,使得位于真空容器中处于运动状态的浓缩液吸附管排出浓缩液时方便。本技术包括驱动所述真空液膜形成结构转动的配液转盘和马达,所述配液转盘设置有进液管和将进液管与配液管连通的液流通道,所述进液管同所述配液转盘同轴。使用时, 进液管同料液供给管或料桶对接,启动马达,马达驱动配液转盘转动,配液转盘带动真空液膜形成结构在蒸发槽内沿着蒸发槽的周向移动;料液依次经进液管、液流通道后进入配液管。便于将料液输出到转动的组合成膜器上。作为优选,所述蒸发槽内设有加热器。加热器能起到加快蒸发槽内的蒸汽离开蒸发槽的作用,有利于蒸发的连续进行。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蒸发槽的底壁或内侧壁上。因为蒸发槽的内侧壁离蒸发面较远,该处温度较低,因此选择底壁或内侧壁部位对蒸汽进行加热,驱赶蒸汽离开蒸发槽的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环绕在所述蒸发槽外部的加热腔和若干个设置在加热腔内的朝向蒸发槽外侧壁的喷头。使用时,使热液或热蒸汽(以下统称为热源介质)经喷头碰到蒸发槽的外侧壁的外表面上,实现对蒸发面的加热。对蒸发面进行加热时的效果好。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通过设置组合成膜器和蒸发面,使料液以液膜的形式在蒸发面上蒸发,变料液的被动蒸发为主动蒸发,设置叶片,叶片转动的过程中形成真空区域,而液膜相应地在蒸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转动成膜降压蒸发系统,包括真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容器内设有上端开口的圆环形蒸发槽,所述蒸发槽的侧表面构成蒸发面,所述真空容器设有对所述蒸发面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蒸发槽内设有可沿蒸发槽的周向转动的真空液膜形成结构,所述真空液膜形成结构包括按照真空液膜形成结构的转动方向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叶片、浓缩液吸附管和组合成膜器,所述组合成膜器包括若干沿上下方向分布水平方向延伸的成膜杆和将料液输送给成膜杆的配液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利江傅心怡
申请(专利权)人:傅利江傅心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