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0033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操作旋钮的顶面部的背面与静电电容式触摸板的表面之间的间隔均匀地保持的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具备具有中空支承体(11)的基体构件(5)、由中空支承体(11)支承为至少旋转自如的操作旋钮(20),操作旋钮(20)具备形成为具有顶面部(20c)的有底筒状的操作旋钮(20),并且在顶面部(20c)的背面侧设有对手指相对于顶面部(20c)的接近或接触进行检测的板状的静电电容式触摸板(7),在基体构件(5)上安装有对静电电容式触摸板(7)进行支承的支承体(21),支承体(21)经由弹性体(13)支承静电电容式触摸板(7),弹性体(13)将静电电容式触摸板(7)相对于操作旋钮(20)的顶面部(20c)弹性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至少能够进行旋转操作的操作体的输入装置,尤其涉及在操作体的背面侧设有对手指的接近或接触进行检测的触摸板的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设置在车辆的副仪表板等上的输入装置,公知有如下这样的输入装置设置相对于基体构件能够进行旋转操作的操作体,操作体具备形成为具有顶面部的圆筒状的操作旋钮,在构成操作旋钮的顶面部的背面侧设置对手指相对于顶面部的接近或接触进行检测的触摸板,从而通过操作旋钮的旋转操作和手指相对于操作旋钮的顶面部的接近或接触来进行输入。作为这样的输入装置,例如存在专利文献I中列举的输入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国际公开第2010/000281号在以往的通过旋转操作及手指的接近或接触来进行输入的输入装置中,具有顶面部的圆筒状的操作旋钮以包围板状的触摸板的方式设置,操作旋钮的顶面部和触摸板的表面例如接近而构成。触摸板固定于基体构件,操作旋钮相对于基体构件旋转自如。在该情况下,当操作旋钮相对于旋转轴倾斜时,操作旋钮的顶面部与触摸板之间的间隔变得不均匀。触摸板通常使用静电电容式的触摸板,若手指与触摸板的表面的间隔有略微差异,则无法正确地输出,因此当操作旋钮的顶面部与触摸板之间的间隔不均匀时,手指接近或接触顶面部时的从触摸板的输出变得不稳定,可能产生无意图的误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能够将操作旋钮的顶面部与触摸板的表面之间的间隔均匀地保持的输入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输入装置具备具有中空支承体的基体构件、由所述中空支承体支承为至少旋转自如的操作体,该操作体具备形成为具有顶面部的有底筒状的操作旋钮,在所述顶面部的背面侧设有对手指相对于所述顶面部的接近或接触进行检测的板状的静电电容式触摸板,所述输入装置的特征在干,在所述基体构件上安装有对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板进行支承的支承体,该支承体经由弾性体对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板进行支承,该弾性体将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板相对于所述顶面部弾性施力。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顶面部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板之间设有将该静电电容式触摸板的表面与所述顶面部的背面的间隔保持为固定的间隔部。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由与所述顶面部或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板一体形成的环状的突部构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输入装置,在基体构件上安装有对静电电容式触摸板进行支承的支承体,支承体经由弾性体对静电电容式触摸板进行支承,弾性体将静电电容式触摸板相对于操作旋钮的顶面部弾性施力,由此静电电容式触摸板在弾性体的作用下朝向操作旋钮的顶面部始終施力,因此即使操作旋钮相对于基体构件的中空支承体发生倾斜等,也能够将静电电容式触摸板的表面与顶面部的间隙均匀地保持,从而能够得到来自静电电容式触摸板的稳定的输出。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输入装置,在顶面部与静电电容式触摸板之间设有将静电电容式触摸板的表面与顶面部的背面的间隔保持为固定的间隔部,由此能够将被向顶面部侧施カ的静电电容式触摸板的表面与顶面部的间隙稳定地保持为固定,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来自静电电容式触摸板的输出稳定化。 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输入装置,间隔部由与操作旋钮的顶面部或静电电容式触摸板一体形成的环状的突部构成,由此能够削減部件件数而实现低成本化,并且,由于能够将对操作旋钮进行旋转操作时的与静电电容式触摸板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保持为固定,因此能够提供ー种操作性优良的输入装置。附图说明图I是具备本实施方式中的输入装置的副仪表板的主视图。图2是图I的沿着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I的沿着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的静电电容式触摸板附近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5是凸轮构件和中空筒体的模式性的剖视图。图6是图2的沿着VI-VI线的主要部分剖视示意图。符号说明I副仪表板2输入装置3 开关5基体构件6操作体7触摸板(静电电容式触摸板)7a插通孔8旋转检测部9按压检测部10 基板11中空支承体(操作体支承部)13弹性部20操作旋钮20c顶面部20f间隔部20g 轴部21支承体21f空间部22轴承部22a外圈部2 内圈部 23支承弾性体24按压弾性体31凸轮构件31c凸轮部3Id凸轮面32连动轴部具体实施例方式按照图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在图I中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中的输入装置2的副仪表板I的主视图。副仪表板I配置在车辆的驾驶席与副驾驶席之间,在表面配置有进行各种输入的输入装置2及开关3。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构成为,有底圆筒状的操作旋钮20在车内露出,操作旋钮20能够沿周向进行旋转操作,并且相对于副仪表板I的表面能够沿垂直方向进行按压操作,且通过使手指接近或接触操作旋钮20的顶面部20c的表面,从而利用设置在顶面部20c的背面侧的板状的静电电容式触摸板7 (以下,简称为触摸板;图4)能够检测出该操作。在图2中示出图I的沿着II-II线的截面中的输入装置2附近的放大图,在图3中示出图I的沿着III-III线的截面中的输入装置2附近的放大图。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装置2中,操作体6相对于中空支承体11如后述那样安装成旋转自如且沿图2中上下方向(旋转轴方向)往复运动自如,其中,中空支承体11以从载置在基板10上的中空状的基体构件5立起的方式垂直设置。在基板10的与基体构件5的中空内部面临的区域分别配置有对操作体6的旋转动作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部8 (图3)和对操作体6的往复动作进行检测的按压检测部9(图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中空内部相当于后述的空间部21f,是从基体构件5的内部到中空支承体11的内侧连通的空间部。旋转检测部8由具备受光元件及发光元件的光电断路器构成,受光元件及发光元件夹着安装在连动轴部32上的圆筒状的防护板33的下端侧(形成有狭缝33a的ー侧)而对置,按压检测部9作为按压开关而被构成。操作体6由具有顶面部20c的形成为有底筒状的操作旋钮20和经由轴承部22将操作旋钮20保持为旋转自如的中空筒状的支承体21构成。另ー方面,支承体21相对于中空支承体11 (基体构件5)与操作旋钮20—起沿图中上下方向(旋转轴方向)往复运动自如。因此,操作旋钮20通过相对干支承体21仅沿周向旋转自如,从而也相对于基体构件5旋转自如。图6中示出图2的沿着VI-VI线的主要部分剖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支承体21在其内周面(内壁)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凹槽(凹部)21a,垂直设置在基体构件5上的中空支承体11在其外周面(外壁)具有导轨(凸部)11a,该导轨Ila以被各凹槽21a引导的方式与各凹槽21a卡合。通过这样的结构,支承体21相对于中空支承体11 (基体构件5)与操作旋钮20—起被可靠且稳定地支承为仅沿图中上下方向往复运动自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凹槽21a及导轨Ila也可以构成为,凹槽形成在中空支承体11的外壁,导轨形成在支承体21的内壁。另外,由于中空支承体11具有作为操作体支承部的功能、即具有将操作体6支承为仅沿上下方向往复运动自如的功能,因此可以形成为中空筒状。另外,还可以构成为支承体21具有横截面多边形形状的空间,中空支承体11具有对支承体21的空间形状进行仿形的外形形状。在基体构件5中,在操作体6旋转自如且沿上下方向往复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达也安东尼·麦柯迪浦山慎也五十岚悠中泽俊介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