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输出连接器的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99638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无接点的方式对内置电池进行充电,与便携电子设备连接而对它们进行充电的具备输出连接器的电池组。电池组具备受电线圈、内置电池、输出连接器、安装充电电路的电路基板、壳体。壳体通过平面状的底板、从该底板分离对置的上面板、周壁而在内部设置封闭结构的收纳空间,并在该散热空间内配置内置电池、受电线圈及电路基板。内置电池为圆筒形电池,以与底板平行的姿态配置在侧壁的内侧,受电线圈为平面线圈,配设在底板的内表面且配设在收纳空间的底部。电池组将电路基板从受电线圈分离而配设在上面板的内表面,在由电路基板、受电线圈及内置电池包围的区域设置散热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于便携式的电源最适合的电池组,该电池组具备可充电的内置电池和通过磁感应作用对该内置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功能,还具备向与外部连接的电子设备供给电力的输出连接器。
技术介绍
开发了一种通过电磁感应的作用从送电线圈向受电线圈传送电力,来对内置的电、池进行充电的电池组和对该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充电台(充電台)。(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充电装置在充电台中内置有通过交流电源来励磁的送电线圈,且在电池组中内置有与送电线圈进行电磁耦合的受电线圈。电池组还内置有对受电线圈所感应的交流进行整流并将其向电池供给而进行充电的电路。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充电台上载放电池组,以无接点的方式对电池组的电池进行充电。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0-98861号公报利用磁感应的作用以无接点的方式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系统可以不连接接点而载放在充电台上便利地充电。而且,能够在不使接点的规格一致的情况下以无接点的方式进行电力传送并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因此在不确定的多个使用者所使用的投入硬币而能够充电规定的时间的投币式充电器等中能够特别便利地使用。图I是表示将专利文献I的电池组200安放于充电台290的状态的剖面图。该电池组200在壳体202的底部配置受电线圈205,且将方形的内置电池201以层叠在该受电线圈205上的方式内置。该电池组200存在如下缺点即随着充电而温度升高的内置电池201因受电线圈205的发热和电路基板的发热而进一步被加热从而导致温度上升。为了减少内置电池201的发热,若较小地设定充电电流,则充电花费时间而无法快速地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解决此种缺点为目的而开发。本专利技术的重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与便携电话等便携电子设备连接而对它们进行充电中能够使用,且通过磁感应作用进行电力传送而以无接点的方式对内置电池进行充电,能够消除接触不良且可靠地充电,而且,能够减少被充电的二次电池的温度上升并快速地充电的具备输出连接器的电池组。本专利技术的具备输出连接器的电池组具备受电线圈5,其载放在通过电磁感应作用来传送电力进行充电的具有送电线圈105的充电台110上,且从送电线圈105接受电力;内置电池1,其利用该受电线圈5所感应的电力进行充电;电源用的输出连接器8,其将该内置电池I的输出向外部输出;电路基板4,其安装有利用受电线圈5所感应的电力对内置电池I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50 ;壳体2、62,其内置该电路基板4、受电线圈5及内置电池I。壳体2、62具有载放于充电台110的平面状的底板22、82,从该底板22、82分离而以对置的姿态配置的上面板21、81,由底板22、82及上面板21、81的两侧缘的侧壁23A、83A和两端缘的对置壁23B、83B构成的周壁23、83,壳体2、62通过底板22、82、上面板21、81及周壁23、83而在内部设置封闭结构的收纳空间25、85,并在该收纳空间25、85内配置内置电池I、受电线圈5及电路基板4。内置电池I为圆筒形电池1A,该圆筒形电池IA在散热空间25、85内,以与底板22、82平行的姿态配置在侧壁23A、83A的内侧。受电线圈5为平面线圈,配设在底板22、82的内表面且配设在散热空间25、85的底部。电池组将电路基板4从受电线圈5分离而配设在上面板21、81的内表面,在由电路基板4、受电线圈5及内置电池I包围的区域设置散热空间26、86。 以上的电池组能够在输出连接器上连接便携电话等便携电子设备而对它们进行充电。而且,通过磁感应作用进行电力传送而以无接点的方式对内置电池进行充电,从而能够消除接触不良并可靠地充电。这是由于将内置的受电线圈与充电台的送电线圈进行电磁耦合而进行电力传送,来对内置电池进行充电的缘故。而且,以上的电池组具有能够减少被充电的二次电池的温度上升而能够迅速地充电的特征。这是由于将内置电池形成为圆筒形电池,将该圆筒形电池以与底板平行的姿态配置在壳体的周壁内侧而配置于收纳空间,而且,将平面线圈的受电线圈配设在底板内表面的收纳空间的底部,此外,将电路基板从受电线圈分离而配设在上面板的内表面,在由电路基板、受电线圈及内置电池包围的区域设置散热空间的缘故。该结构的电池组能够将受电线圈或电路基板的发热向散热空间散热,而且,减少圆筒形电池的内置电池与受电线圈的热耦合,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受电线圈或电路基板的发热引起的内置电池的温度上升。能够减少内置电池的温度上升的情况能减少内置电池的温度引起的劣化,而且,由此,也能实现以大电流进行急速充电,而在更短时间内快速充满电的特征。本专利技术的具备输出连接器的电池组可以在受电线圈5与圆筒形电池IA之间配置缓冲材料7。以上的电池组能够通过缓冲材料使受电线圈与底板的内表面紧贴。因此,在电池组安放于充电台的状态下,能够使受电线圈更接近送电线圈,从而高效率地对内置电池进行充电。而且,缓冲材料将受电线圈与内置电池的热传导切断,因此也能实现将发热的受电线圈引起的内置电池的温度上升截止成理想的状态的特征。本专利技术的具备输出连接器的电池组可以将电路基板4配置在比作为内置电池I的圆筒形电池IA的最高位置的切线位置靠下方的位置。以上的电池组在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安装按钮开关(押hK'夕> 7 O f )和电子部件等,能够配置在壳体的收纳空间内。本专利技术的具备输出连接器的电池组可以将作为平面线圈的受电线圈5配设在比内置电池I的圆筒形电池IA的最低位置的切线位置靠外侧的位置。以上的电池组将受电线圈从作为内置电池的圆筒形电池分离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受电线圈引起的内置电池的温度上升。本专利技术的具备输出连接器的电池组可以在壳体2的收纳空间25的两侧配置一对内置电池1,在一对内置电池I之间设置散热空间26。以上的电池组由于在两个内置电池之间设置散热空间,因此能够通过两个内置电池来增大容量并同时减小壳体的外形。本专利技术的具备输出连接器的电池组可以在壳体2的收纳空间25的两侧配置一对内置电池1,在一对内置电池I的作为最低位置的顶部之间配置受电线圈5。以上的电池组由于在两个内置电池的顶部之间配置受电线圈,因此不用增大壳体的厚度,就能够在收纳空间的底部收纳受电线圈。本专利技术的具备输出连接器的电池组可以在壳体62的收纳空间85的一侧配置一个内置电池1,在内置电池I的侧部设置散热空间86。以上的电池组由于将由受电线圈、电路基板、内置电池及一侧的侧壁包围的区域作为散热空间,因此能够使散热空间更有效地散热。这是因为侧壁位于散热空间的局部,而能够将散热空间内的热量从侧壁向外部散热的缘故。本专利技术的具备输出连接器的电池组可以在电路基板4的上表面固定按钮开关16,壳体2、62的上面板21、81在按钮开关16的上方设置将按钮开关16切换成接通断开的操作部12。 以上的电池组由于在上面板设有按钮开关的操作部,因此使用者能够便利地操作按钮开关。附图说明图I是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便携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的垂直剖面图。图2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组安放于充电台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池组安放于充电台的状态的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的电池组的立体图。图5是从下侧观察图4所示的电池组的背面立体图。图6是图4所示的电池组的VI-VI线剖面图。图7是图4所示的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备输出连接器的电池组,该电池组具备:受电线圈,其载放在具有通过电磁感应作用来传送电力而进行充电的送电线圈的充电台上,且从送电线圈接受电力;内置电池,其利用该受电线圈所感应的电力进行充电;电源用的输出连接器,其将该内置电池的输出向外部输出;电路基板,其安装有利用所述受电线圈所感应的电力对内置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以及壳体,其内置该电路基板、所述受电线圈及所述内置电池,所述具备输出连接器的电池组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载放于充电台的平面状的底板、从该底板分离而以相面对的姿态配置的上面板、由底板及上面板两侧缘的侧壁和两端缘的端面壁构成的周壁,所述壳体通过底板、上面板及周壁而在内部设置封闭结构的散热空间,并在该散热空间内配置所述内置电池、所述受电线圈及所述电路基板,所述内置电池为圆筒形电池,该圆筒形电池在所述散热空间内,以与底板平行的姿态配置在所述侧壁的内侧,而且,所述受电线圈为平面线圈,配设在所述底板的内表面且配设在散热空间的底部,此外,所述电路基板从所述受电线圈分离而配设在上面板的内表面,在由所述电路基板、所述受电线圈及内置电池包围的区域设置散热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矢正一中生年纪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