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式通道机构及使用所述机构进行溶液流通控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96197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合金溶液转炉技术领域的合金溶液转炉用潜流式通道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还涉及使用合金溶液转炉用潜流式通道机构进行合金溶液流通控制的方法,所述的潜流式通道机构包括用于连通熔炼炉(1)和保温炉(2)的连通管道(3),合金熔液(13)设置为沿连通管道(3)从熔炼炉(1)流向保温炉(2)的结构,连通管道(3)的外圈分别设置加热装置(4)和冷却装置(5),潜流式通道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加热装置(4)和冷却装置(5)开闭的控制部件(6)。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机构和方法,结构简单,拆卸组装方便,并且能够避免合金溶液与空气长期接触,减少锌氧化,提高和金溶液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金溶液转炉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合金溶液转炉用潜流式通道机构,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涉及使用合金溶液转炉用潜流式通道机构进行合金溶液流通控制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需要将熔化炉中的合金溶液利用高低炉落差流入保温炉内,中间有一外露的流槽连接。这种流槽结构在输送合金溶液时,合金溶液与空气接触,低熔点的合金溶液中的金属锌与外部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造成锌损大、热损耗高,且生成白色的氧化锌 粉末,被气流带入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大,对生产员工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同时,合金溶液经槽流入到保温炉时,会带入空气、杂物进入,造成铸造坯料存在气孔、夹杂,影响到产品质量。保温炉一直处于开口状态,虽然上面会有一层炉渣,但是经常暴露与空气中,也与氧气接触,锌损也会增加,热损也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合金溶液与空气长期接触,减少锌氧化,提高和金溶液质量的潜流式通道机构。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合金溶液转炉用潜流式通道机构,所述的潜流式通道机构包括用于连通熔炼炉和保温炉的连通管道,合金熔液设置为沿连通管道从熔炼炉流向保温炉的结构,连通管道的外圈分别设置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的潜流式通道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开闭的控制部件。所述的连通管道设置为由多节短管道组成的结构,每个短管道的端面与和其连接的短管道的端面相贴合,每个短管道通过套装在短管道内的连接套管与和其连接的短管道连接,位于两端的短管道分别与熔炼炉和保温炉连接。所述的每个短套管外圈分别套装一个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电磁线圈和电源,电源设置为所有电磁线圈与一个电源连接的结构或每个电磁线圈分别与一个电源连接的结构。所述的每个连接套管均设置为套装在两个短管道的接头处内部的结构,连接套管的一端设置沿管道端部一周的向外弯折的端头部,短管道内设置沿短管道内部一圈的凹槽,设置端头部的连接套管一端固定卡装在凹槽内,连接套管另一端设置为能够插装到另一个短管道接头处内的结构。所述的每个短管道之间分别通过冷却水管连接,每个短管道的冷却水管均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冷却水管设置为封闭循环的结构,所述的每个短管道的出水管设置为另一个短管道的进水管,每个短管道的进水管设置为另一个短管道的出水管。所述的连接套管设置为通过石墨或耐高温金属材料加工制造的结构,所述的组成连通管道的短管道设置为由钢材料加工制造的结构。所述的每个短管道内分别设置一个热电偶或在其中一个短管道内设置一个热电偶,所述的热电偶设置为穿过短管道延伸到短管道内部的结构,热电偶与电源连接。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涉及一种使用合金溶液转炉用潜流式通道机构进行合金溶液流通控制的方法,所述的合金溶液进行流通控制时,当需要合金溶液流通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加热装置加热连通管道,所述的合金溶液从熔炼炉流入保温炉;当不需要合金溶液流通时,通过控制部件控制冷却装置冷却连通管道,加热装置停止加热,所述的合金溶液在连通管道内凝固,从而隔断合金溶液从熔炼炉流入保温炉。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潜流式通道机构及使用所述潜流式通道机构进行合金溶液流通控制的方法,结构简单,拆卸组装方便,能够避免合金溶液与空气长期接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水平炉热损大、锌挥发严重、环境差等缺陷,减少锌氧化,提高和金溶液的质量;本专利技术 的机构及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对合金溶液的通断控制,便于熔炼炉继续加料和保温炉顺利牵引;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中组成连通管道的短管道之间,便于拆卸和组装,能够选择数量不等的短管道进行组装,从而适应熔炼炉和保温炉之间的不同距离的要求。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潜流式通道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潜流式通道机构的短管道与连击套管连接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熔炼炉;2、保温炉;3、连通管道;4、加热装置;5、冷却装置;6、控制部件;7、短管道;8、电磁线圈;9、电源;10、接头处;11、〗而头部;12、立而面;13、合金溶液;14、冷却水管;15、进水管;16、出水管;17、连接套管;18、凹槽;19、热电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I、附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潜流式通道机构,所述的潜流式通道机构包括用于连通熔炼炉I和保温炉2的连通管道3,合金熔液13设置为沿连通管道3从熔炼炉I流向保温炉2的结构,连通管道3的外圈分别设置加热装置4和冷却装置5,所述的潜流式通道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加热装置4和冷却装置5开闭的控制部件6。所述的连通管道3设置为由多节短管道7组成的结构,每个短管道7的端面12与和其连接的短管道7的端面12相贴合,每个短管道7通过套装在短管道7内的连接套管17与和其连接的短管道7连接,位于两端的短管道7分别与熔炼炉I和保温炉2连接。所述的每个短套管7外圈分别套装一个加热装置4,加热装置4包括电磁线圈8和电源9,电源9设置为所有电磁线圈8与一个电源9连接的结构或每个电磁线圈8分别与一个电源9连接的结构。通过电源9控制电磁线圈8产生电流,加热连通管道3中的合金溶液,确保在需要合金溶液流通时,合金溶液能顺利从熔炼炉流入保温炉。所述的每个连接套管17均设置为套装在两个短管道7的接头处10内部的结构,连接套管17的一端设置沿管道端部一周的向外弯折的端头部11,短管道7内设置沿短管道7内部一圈的凹槽18,设置端头部11的连接套管17 —端固定卡装在凹槽18内,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短管道7与连接套管17为加工时即铸造为一体式的结构,这样,在使用中,连接套管17与设置凹槽18的短管道7始终为一体式结构,而连接套管17的另一端,则设置为能够插装到另一个短管道7接头处10内的结构,这样,即可实现短套管7之间的拆卸。所述的每个短管道7之间分别通过冷却水管14连接,每个短管道7的冷却水管14均包括进水管15和出水管16,冷却水管14设置·为封闭循环的结构,所述的每个短管道7的出水管16设置为另一个短管道7的进水管15,每个短管道7的进水管15设置为另一个短管道7的出水管16。所述的连接套管17设置为通过石墨或耐高温金属材料加工制造的结构,所述的组成连通管道3的短管道7设置为由钢材料等耐高温耐材料加工制造的结构。由于连接套管17和短管道7内均需要合金溶液13流过,因此,连接套管17和短管道7均必须满足耐高温的要求。所述的每个短管道7内分别设置一个热电偶19或在其中一个短管道7内设置一个热电偶19,所述的热电偶19设置为穿过短管道7延伸到短管道7内部的结构,热电偶19与电源9连接,热电偶19用于测量短管道7内的合金溶液13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涉及一种使用合金溶液转炉用潜流式通道机构进行合金溶液流通控制的方法,所述的合金溶液13进行流通控制时,当需要合金溶液13流通时,通过控制部件6控制加热装置4加热连通管道3,所述的合金溶液13从熔炼炉I流入保温炉2 ;当不需要合金溶液13流通时,通过控制部件6控制冷却装置5冷却连通管道3,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流式通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潜流式通道机构包括用于连通熔炼炉(1)和保温炉(2)的连通管道(3),合金熔液(13)设置为沿连通管道(3)从熔炼炉(1)流向保温炉(2)的结构,连通管道(3)的外圈分别设置加热装置(4)和冷却装置(5),所述的潜流式通道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加热装置(4)和冷却装置(5)开闭的控制部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流式通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潜流式通道机构包括用于连通熔炼炉(I)和保温炉(2 )的连通管道(3 ),合金熔液(13)设置为沿连通管道(3 )从熔炼炉(I)流向保温炉(2)的结构,连通管道(3)的外圈分别设置加热装置(4)和冷却装置(5),所述的潜流式通道机构还包括用于控制加热装置(4 )和冷却装置(5 )开闭的控制部件(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潜流式通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管道(3)设置为由多节短管道(7)组成的结构,每个短管道(7)的端面(12)与和其连接的短管道(7)的端面(12)相贴合,每个短管道(7)通过套装在短管道(7)内的连接套管(17)与和其连接的短管道(7 )连接,位于两端的短管道(7 )分 别与熔炼炉(I)和保温炉(2 )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流式通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短套管(7)外圈分别套装一个加热装置(4),加热装置(4)包括电磁线圈(8)和电源(9),电源(9)设置为所有电磁线圈(8)与一个电源(9)连接的结构或每个电磁线圈(8)分别与一个电源(9)连接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潜流式通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连接套管(17)均设置为套装在两个短管道(7)的接头处(10)内部的结构,连接套管(17)的一端设置沿管道端部一周的向外弯折的端头部(11),短管道(7)内设置沿短管道(7)内部一圈的凹槽(18),设置端头部(11)的连接套管(17)—端固定卡装在凹槽(18)内,连接套管(17)另一端设置为能够插装到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代华吴明辉何良荣狄风雨李丽兴王军芮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楚江合金铜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