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92137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包括玻璃基板,以及依次叠加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一表面的复合电介质层、金属反射层、阻止金属氧化层、光吸收层和复合介质保护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单向透视玻璃结构牢固、紧凑、简单,能提高观察对象面光线的反射率,同时减低观察面光线的反射率,观察干扰少。该单向透视玻璃制备方法工序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光源
,具体的说是涉及。
技术介绍
单向玻璃因具有单向的透视功能,从而使一些特定场所都需要用到它,特别是一些监狱、公检法机构审讯室、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大型会议室等场所,都需要用到这种单向玻3 。而现有技术中单向透视玻璃一般采用在普通玻璃上贴膜的结构,采用这种贴膜结 构的单向玻璃存在着单向透视效果差,且容易受到破坏、脱落等缺点。而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单向透视玻璃是采用在玻璃表面上镀金属层。该结构的单向透视玻璃的金属层容易从玻璃表面脱离,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属层中的金属被氧化,导致该单向透视玻璃的透视性降低或者导该单向透视玻璃无法实现单向透视的功倉泛。而且上述的现有单向透视玻璃均利用两侧强弱光源差别窥视监督方法,存在人为痕迹过于明显、不具备隐蔽性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牢固、紧凑、简单,能提高观察对象面光线的反射率,同时减低观察面光线的反射率,减少观察干扰的单向透视玻璃。以及,上述单向透视玻璃的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包括玻璃基板以及依次叠加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一表面的复合电介质层、金属反射层、阻止金属氧化层、光吸收层和复合介质保护层。以及,上述单向透视玻璃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玻璃基板;在所述玻璃基板上镀复合电介质层;在复合电介质层上镀金属反射层;在金属反射层上镀阻止金属氧化层;在阻止金属氧化层上镀光吸收层;在光吸收层上镀复合介质保护层。本专利技术单向透视玻璃通过层结构叠加设置而成,其结构牢固、紧凑、简单。其中,所含的复合电介质层能有效加强玻璃基板与金属反射层的结合强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光线的透过率,从而降低光线从玻璃基板射向金属反射层的强度;金属反射层能将从玻璃基板射来的光反射,使玻璃基板即观察对象面无法透视到相对面;阻止金属氧化层叠加设置在金属反射层表面,有效的阻止金属反射层与空气的接触并发生氧化,保证了金属反射层的可透视性和反光性能;光吸收层能有效使光线在其界面发生折射,降低光线的反射率,并使光在穿透该光吸收层的过程中被吸收,从而降低了该单向透视玻璃的与玻璃基板相对的外表面即观察面光线的反射率,实现透视效果,并减少观察干扰;复合介质保护层能有效的对光吸收层起到保护作用,使得该单向透视玻璃耐用,不易损坏,同时还可以提高光线的透过率。因此,该结构的单向透视玻璃能提高观察对象面光线的反射率,同时减低观察面光线的反射率,减少观察干扰。本专利技术单向透视玻璃制备方法采用镀层的方式依次在玻璃基板上镀层,使得该单向透视玻璃各层之间结合紧密,结构紧凑,其制备方法工序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工业化生产。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单向透视玻璃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单向透视玻璃另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单向透视玻璃又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单向透视玻璃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牢固、紧凑、简单,能提高观察对象面光线的反射率,同时减低观察面光线的反射率,减少观察干扰的单向透视玻璃。如图I至图3所示,该单向透视玻璃包括玻璃基板1,以及在玻璃基板I 一表面依次叠加设置的玻璃基板I、复合电介质层2、金属反射层3、阻止金属氧化层4、光吸收层5和复合介质保护层6。这样,该单向透视玻璃所含的复合电介质层2能有效加强玻璃基板I与金属反射层3的结合强度,同时通过调整该复合电介质层2的材质和/或厚度,实现对复合电介质层2颜色的调节,从而降低光线的透过率,从而降低光线从玻璃基板I射向金属反射层3的强度;金属反射层3能将从玻璃基板I射来的光反射,使玻璃基板I即观察对象面无法透视到相对面;阻止金属氧化层4叠加设置在金属反射层3表面,有效的阻止金属反射层3与空气的接触并发生氧化,保证了金属反射层3的可透视性和反光性能;光吸收层5能有效使光线在其界面发生折射,降低光线的反射率,并使光在穿透该光吸收层5的过程中被吸收,从而降低了该单向透视玻璃的与玻璃基板I相对的外表面即观察面光线的反射率,实现透视效果,并减少观察干扰;复合介质保护层6能有效的对光吸收层5起到保护作用,使得该单向透视玻璃耐用,不易损坏,同时通过调整该复合介质保护层6材质和/或厚度,实现对复合介质保护层6颜色的调节,提高光线的透过率。该单向透视玻璃结构牢固、紧凑、简单,能提高观察对象面光线的反射率,同时减低观察面光线的反射率,减少观察干扰。具体地,玻璃基板I的材质可以是普通玻璃或钢化玻璃,或本领域常用的其他类型的玻璃,该玻璃基板I的与上述复合电介质层2相对的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单向透视玻璃一外表面,该表面也即是该单向透视玻璃的观察对象面。进一步地,上述复合电介质层2优选包含第二电介质层22或互相叠加设置的第一电介质层21和第二电介质层22。当复合电介质层2只包含第二电介质层22时,第二电介质层22叠加设置在玻璃基板I与金属反射层3之间;当复合电介质层2包含互相叠加设置的第一电介质层21和第二电介质层22时,第一电介质层21与玻璃基板I 一表面叠加设置,第二电介质层22与金属反射层3叠加设置。其中,第一电介质层21优选为Si3N4层、SnO2 层、ZnSnOx 层、TiOx 层、ZnO 层中任一层或由 Si3N4、SnO2, ZnSnOx, TiOx, ZnO 中的至少两种所组成的复合层;第二电介质层22优选为SnO2层、ZnSnOx层、TiOx层、ZnO层中任一层或由Sn02、ZnSnOx> TiOx、ZnO中的至少两种所组成的复合层;其中,ZnSnOx分子式中x优选为I 2,TiOx分子式中X优选为2。该复合电介质层2的厚度优选为4 50nm,其中,第二电介质层22的厚度大于为4nm,小于或等于50nm。该优选结构和厚度的复合电介质层2能进一步提高玻璃基板I与金属反射层3的结合强度,同时通过灵活调整该复合电介质层2的材质和厚度,实现对复合电介质层颜色的调节,从而降低光线的透过率,从而进一步降低光线从玻璃基板I射向金属反射层3的强度。 具体地,上述金属反射层3优选为Ag层、Al层、Cr层或Cu层,该金属反射层3的厚度优选为IOnm 30nm。该优选结构和厚度的金属反射层3能进一步将从玻璃基板I射来的光反射,使玻璃基板I即观察对象面无法透视到相对面。具体地,上述阻止金属氧化层4优选为NiCr层、Nb层、Cr层、NiCrOx层、NbOx层、CrOx层、NiCrNx层、NbNx层或CrNx层,其中,NiCrOx分子式中x优选为I I. 33,NbOx分子式中X优选为0. 5 2. 5, CrOx分子式中x优选为I I. 33。该防止金属氧化层4的厚度优选为0. 5nm 10nm。该优选结构和厚度的阻止金属氧化层4叠加设置在金属反射层3表面,能更好的阻止金属反射层3与空气的接触并发生氧化,保证了金属反射层3的可透视性和反光性能。具体地,上述光吸收层5优选为TiNx层、SSTNx层、SSTOx层、NiCrOx层中任意一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包括玻璃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叠加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一表面的复合电介质层、金属反射层、阻止金属氧化层、光吸收层和复合介质保护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包括玻璃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叠加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一表面的复合电介质层、金属反射层、阻止金属氧化层、光吸收层和复合介质保护层。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向透视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吸收层为TiNx层、SSTNx层、SSTOx层、NiCrOx层中任意一层或TiNx、SSTNx, SSTOx层、NiCrOx中的至少两种所组成的复合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透视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吸收层的厚度为IOnm 30nmo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向透视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电介质层包含第二电介质层或互相叠加设置的第一电介质层和第二电介质层,所述第一电介质层的叠加方式为紧贴玻璃基板一表面,所述第二电介质层的叠加方式为紧贴金属反射层; 所述第一电介质层为Si3N4层、SnO2层、ZnSnOx层、TiOx层、ZnO层中任一层或由Si3N4、SnO2>ZnSnOx>TiOx>ZnO中的至少两种所组成的复合层,所述第二电介质层为SnO2层、ZnSnOx层、TiOx层、ZnO层中任一层或由Sn02、ZnSn0x、TiOx、ZnO中的至少两种所组成的复合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向透视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电介质层的厚度为4 50nm,所述第二电介质层的厚度大于为4nm,小于或等于50nm。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清世蔡法清
申请(专利权)人:信义玻璃工程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