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或类球形中药颗粒饮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88875 阅读:4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2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饮片领域,具体涉及球形或类球形中药颗粒饮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制粒工艺及设备针对粘性大的中药材,主要有阿胶、鳖甲胶、龟甲胶、血竭、龙血竭、蜂胶、鹿角胶等,提供了一种新的生产工艺,能够将粘性大的中药材制备成颗粒外形规则,流动性好的球形或类球形颗粒饮片,方法是:A、将中药材粉碎至过60-80目筛;B、制备软材(优选采用纯净水混合);C、采用压缩颗粒机挤压、剪切、制粒成球形或类球形颗粒;D、干燥颗粒,即得。制成的颗粒形状为球形或类球形,规则光滑、可视性好,比表面积小,不易吸潮,流动性好、便于自动化分装的颗粒型中药饮片,满足了配合传统中医理论配伍用药,以及共煎更利于发挥药效的临床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饮片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炙的 饮片。专利技术人尝试将传统的中药饮片制成颗粒状,但目前通常是将药材经煎煮等方法提取后,制成浸膏,制软材,制粒,得到市场上常见的配方颗粒,因为制备配方颗粒时通常是单味药材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水蒸提取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后,再加上辅料制成配方颗粒,使用时将各药材的配方颗粒混合后浸泡服用。但是配方颗粒不能完全配合传统中医理论配伍用药首先,因提取方式不同,传统用药为加水煎煮,部分药材需久煎、后下、冲服等;而配方颗粒是采用现代提取方式制备,仅仅通过指标性成分控制产品质量,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因提取方式不同导致药材无法起效的情况。再者,中药传统使用方法中,通过配伍及“共煎”药材,可以有利于药材在煎煮时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转化的作用;而配方颗粒是单独制备,制备时不可能切合传统中医用药习惯,导致使用配方颗粒无法达到共煎饮片疗效的情况。专利技术人尝试将中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球形或类球形中药颗粒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述步骤完成:A、将中药材粉碎至过60?80目筛;B、制备软材;C、采用压缩颗粒机制粒,其挤压压力为45000N~150000N;D、干燥颗粒;所述中药材为阿胶、鳖甲胶、龟甲胶、血竭、龙血竭、蜂胶、鹿角胶等粘性大的药材。

【技术特征摘要】
1.球形或类球形中药颗粒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述步骤完成 A、将中药材粉碎至过60-80目筛; B、制备软材; C、采用压缩颗粒机制粒,其挤压压力为45000N 150000N; D、干燥颗粒; 所述中药材为阿胶、鳖甲胶、龟甲胶、血竭、龙血竭、蜂胶、鹿角胶等粘性大的药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球形或类球形中药颗粒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挤压压力为70000N 120000N。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球形或类球形中药颗粒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压缩颗粒机,包括机头(I)内的双螺杆式挤出送料装置和与该挤出送料装置配合的出料筒⑵,出料筒⑵的出口处设置开有出料孔(30)的挤出模板(3),出料筒⑵内,在双螺杆挤出送料装置与挤出模板(3)之间设置有分流部件(5),其特征是在双螺杆挤出送料装置与分流部件(5)之间设置有与分流部件(5)相互靠触的具有中心孔(40)的聚料盘(4),分流部件(5)的来料侧均布有分流槽(51),分流槽(51)汇聚于分流部件出料侧的出料槽(53),出料槽(53)与挤出模板(3)的出料孔(30)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形或类球形中药颗粒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槽(51)为扇形分流槽,相邻两扇形分流槽之间为分流脊(52)。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球形或类球形中药颗粒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件(5)的出料侧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凸台(55),出料侧的四周设置有支撑块(56),中心凸台(55)和支撑块(56)分别与挤出模板(3)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庆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金岁方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