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自升专利>正文

一种苏叶鲜榨喷雾干燥颗粒饮片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8239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苏叶鲜榨喷雾干燥颗粒饮片及其制备工艺。该工艺在苏叶药材采收后,净选、淋洗,并趁鲜压榨,滤取药汁。药渣再加水搅拌,过滤压榨。所得药汁合并后减压浓缩,喷雾干燥;浓缩冷凝液分离挥发油,经β-环糊精包合后,与喷雾干燥物混合,整粒,装袋,真空封装。此法制备的苏叶颗粒饮片,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颗粒饮片流动性好,便于储运,方便调剂,质量可控,疗效可靠,对保障中医药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法的推广实施,将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中药苏叶饮片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中药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本品主要具有解毒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鳖中毒等的治疗。常用的苏叶饮片的加工方式为: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后,打包储藏和运输。此类中药饮片,体积庞大,容易污染和霉变,卫生学条件差,质量很难保证,不利于配方调剂和确保其临床疗效。目前,市场上也有苏叶药材经过提取后制成的颗粒饮片销售。由于颗粒饮片制备过程中,提取不仅耗时耗能,而且因常用水做溶媒,药材中的非极性有效成分很难被提取出来。此外,由于提取用的苏叶药材也是干燥并经过长时间储藏的,因此,有效成分的损失也是很大的。为了确保苏叶药材的临床有效、质量稳定,一种新型的苏叶饮片及其制备工艺亟待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苏叶鲜榨喷雾干燥颗粒饮片及其制备工艺”。本工艺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苏叶药材中的极性和非极性有效成分,避免药材在现有的饮片加工和储运过程中引起的有效成分的丢失和药材品质的下降,减少药材受霉菌等的污染,对确保苏叶饮片的质量稳定和临床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在苏叶采收期采集其地上部分,净选,洗涤后,趁鲜压榨取汁,药渣加入I?3倍量的水,搅拌5?30min,板框压滤机压滤,所得药渣再压榨取汁,合并药汁并用80?200目筛网过滤。将所得的药液,40?80°C减压浓缩,所得相对密度为1.02?1.10的浓缩液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为90?120 °C,出风口温度为70?100 V,收集喷干产物并粉碎。同时,收集减压浓缩所得的苏叶冷凝水,加入1%?5%重量的NaCl,搅拌使溶解,溶液置油水分离器中,于4°010°C环境下放置12?48小时,收集上部油层,并往其中加入1%?5%重量的无水Na2SO4,振摇5?1min钟后,25°C以下室温放置I?6小时,过滤,得苏叶挥发油。将得到的苏叶挥发油,与I?6倍重量的β-环糊精等量递增法研磨包合,并将包合物与上述喷雾干产物混合均匀,湿法制粒,60?75°C下干燥4?8小时,整粒,真空包装即可。在产品包装袋的标签上,印刷上品名、药用部位、种植地、生产商、生产日期、主要成分含量、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毒副作用及禁忌证等信息。袋内附上苏叶的薄层鉴别图谱和/或高效液相特征图谱,作为产品的“身份证”。此外,在产品的包装袋上,印有二维码,通过扫描可以链接获取产品的原植物照片、药材照片、饮片照片、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等信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新鲜苏叶药材净选洗涤后直接压榨、过滤、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分离挥发油、环糊精包合、混合制粒,所得到的颗粒饮片,可以最大限度地完整保留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特别是对保留挥发性有效成分,具有重要意义。这种饮片体积较之于传统饮片体积大大地减小,质量更加稳定,颗粒流动性好,利于储运和临床调剂,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将新鲜采集的苏叶药材,净选,用水淋洗,趁鲜用压榨机压榨,取汁。所得药渣加2倍量的饮用水,搅拌20min,板框压滤机压榨取汁。所得药渣再用压榨机榨取药汁。将上述3次药汁合并,减压浓缩,温度设定为65 0C ο在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5时,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为110°C,出风口温度为800C,收集干燥物并粉碎。另外,将减压浓缩时收集的苏叶冷凝水,加入重量5%的NaCl,搅拌使溶解。将此溶液放置于油水分离器中,并于10°C环境中静置24小时,分离收集上层挥发油。往此挥发油中加入2%重量的无水Na2SO^振摇1min钟后,25°C以下室温放置6小时,过滤,得苏叶挥发油。将此挥发油与2倍重量的β-环糊精研磨包合,再与上述苏叶喷雾干燥粉碎物混合均匀,制软材,制粒,于65°C下,干燥8小时,整粒,过筛,收集能通过24目筛,且不能通过60筛的颗粒,装袋,Ikg/袋,加入袋装干燥剂、抗氧化剂,真空封装,贴签即可。实施例2 将新鲜采集的苏叶药材,净选,用水淋洗,趁鲜用压榨机压榨,取汁。所得药渣加3倍量的饮用水,搅拌30min,板框压滤机压榨取汁。所得药渣再用压榨机榨取药汁。将上述3次药汁合并,减压浓缩,温度设定为60 0C ο在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8时,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为1200C,出风口温度为90°C,收集干燥物并粉碎。另外,将减压浓缩时收集的苏叶冷凝水,加入重量3%的NaCl,搅拌使溶解。将此溶液放置于油水分离器中,并于10°C环境中静置12小时,分离收集上层挥发油。往此挥发油中加入5%重量的无水Na2SO^振摇1min钟后,25°C以下室温放置12小时,过滤,得苏叶挥发油。将此挥发油与5倍重量的β-环糊精用等量递增法研磨包合,再与上述苏叶喷雾干燥粉碎物混合均匀,制软材,制粒,于70°C下,干燥6小时,整粒,过筛,收集能通过24目筛,且不能通过60筛的颗粒,装袋,Ikg/袋,加入袋装干燥剂、抗氧化剂,真空封装,贴签即可。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凭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苏叶鲜榨喷雾干燥颗粒饮片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苏叶采收后,净选,洗涤,趁鲜压榨取汁,药渣加入I?3倍量的水,搅拌5?30min,板框压滤机压滤,所得药渣再压榨取汁,合并药汁并用80?200目筛网过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苏叶鲜榨喷雾干燥粉末饮片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中所得的药液,40?80°C减压浓缩,所得相对密度为1.02?1.10的浓缩液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为90?120°C,出风口温度为70?100°C,收集喷干产物并粉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苏叶鲜榨喷雾干燥粉末饮片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收集权利要求2中的减压浓缩所得的苏叶冷凝水,加入1%?5%重量的NaCl,搅拌使溶解,溶液置油水分离器中,于4°010°C环境下放置12?48小时,收集上部油层,并往其中加入1%?5%重量的无水Na2SO4,振摇5?1min钟后,25 °C以下室温放置I?6小时,过滤,得苏叶挥发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苏叶鲜榨喷雾干燥粉末饮片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3中得到的苏叶挥发油,与I?6倍重量的β-环糊精等量递增法研磨包合,并将包合物与权利要求2中的喷雾干产物混合均匀,湿法制粒,60-75 0C下干燥4?8小时,整粒,真空包装即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苏叶鲜榨喷雾干燥颗粒饮片及其制备工艺。该工艺在苏叶药材采收后,净选、淋洗,并趁鲜压榨,滤取药汁。药渣再加水搅拌,过滤压榨。所得药汁合并后减压浓缩,喷雾干燥;浓缩冷凝液分离挥发油,经β-环糊精包合后,与喷雾干燥物混合,整粒,装袋,真空封装。此法制备的苏叶颗粒饮片,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颗粒饮片流动性好,便于储运,方便调剂,质量可控,疗效可靠,对保障中医药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法的推广实施,将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IPC分类】A61K47/48, A61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苏叶鲜榨喷雾干燥颗粒饮片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苏叶采收后,净选,洗涤,趁鲜压榨取汁,药渣加入1~3倍量的水,搅拌5~30min,板框压滤机压滤,所得药渣再压榨取汁,合并药汁并用80~200目筛网过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徐自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