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柱联专利>正文

LED高效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8797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2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高效散热结构,包括石墨散热体,石墨散热体的中心部位嵌接有金属导热体,所述金属导热体包括中空的第一导热部件,第一导热部件外周连接有第二导热部件;所述第一导热部件底部有接洽部与LED组件热源部连接,第二导热部件的外表面与所包覆的石墨散热体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形美观,结构简单,通过不同热导率的中空金属导热体与石墨散热体的组合,达到了均匀、快速散热和冷却LED的效果,增强了整体功率和延长了LED的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特别是一种LED高效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的,半导体发光二极体(LED)在工作期间有17-25%的输入电能转化为光能,其余75-83%的电能转化热能,其散热的好坏直接影响LED的使用寿命。传统的散热器是采用金属与石墨塑料的鳍形柱注塑成型,让金属作为导热元件与LED灯的传热片接触,再通过鳍形柱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普遍使用的金属导热元件有两种,一种是纯铜,另一种是铝合金。如采用纯铜作为导热元件,其价格较贵,热容比较小,不利于热量散发;若采用铝作为导热元件,虽然价格低廉,但是热导率较低,导热性不足,影响散热效果。而且,通常来说无论是使用铜或者铝作为导热元件,基本都是做成实心形状,热量很容易在金属内积聚,不能快速散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高效散热结构,该结构散热快速、高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高效散热结构,包括石墨散热体,石墨散热体的中心部位嵌接有金属导热体,所述金属导热体包括中空的第一导热部件,第一导热部件外周连接有第二导热部件;所述第一导热部件底部有接洽部与LED组件热源部连接,第二导热部件的外表面与所包覆的石墨散热体紧密接触。所述第一导热部件为帽状,第二导热部件为带容放该帽状第一导热部件的内腔的柱体,该柱体的后端可以是实心,也可以是空心,第一导热部件与第二导热部件之间直接或者通过导热粘材紧密接触。所述第二导热部件的材质为铝或者铝合金,第一导热部件的材质为铜。所述第一导热部件的接洽部与LED组件热源部之间通过焊锡紧密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导热部件的接洽部上有焊接卡孔。所述第二导热部件的外周面有卡槽,石墨散热体与第二导热部件紧密连接。所述石墨散热体为石墨塑料散热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外形美观,结构简单,通过不同热导率的中空金属导热体与石墨散热体的组合,达到了均匀、快速散热和冷却LED的效果,增强了整体功率和延长了 LED的寿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说明图1-8所示,一种LED高效散热结构,包括石墨散热体1,所述石墨散热体I可以为石墨塑料散热体,外部形成由多个鳍片组成的鳍片柱状,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散热效果更好,石墨散热体I的中心部位嵌接有金属导热体,所述金属导热体包括中空的第一导热部件2,第一导热部件2外周连接有第二导热部件3 ;所述第一导热部件2底部有接洽部4与LED组件热源部连接,第二导热部件3的外表面与所包覆的石墨散热体I紧密接触。所述第一导热部件2为中空的帽状,第二导热部件3为带容置该帽状第一导热部件的内腔的柱体,第一导热部件2与第二导热部件3之间直接或者通过导热粘材紧密接触。所述第二导热部件3的材质为铝或者铝合金,第一导热部件2的材质为铜。第一导热部件2用于吸收LED组件使用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并且配合第二导热部件在不同的导热材料之间形成电位差,热量传导效果更好、更快。所述第一导热部件2的接洽部4与LED组件热源部之间通过焊锡紧密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导热部件2的接洽部4上有焊接卡孔10。所述第二导热部件3的外周面有卡槽5,由于石墨散热体注注塑成型在第二导热部件3的外围,石墨散热体I与第二导热部件3紧密连接,不会在使用过程中脱落。所述石墨散热体I外部为鳍片柱状。本散热结构与需要散热的LED组件底部的散热金属之间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来固定配合和传递热量。图2和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其第二导热部件3为铝柱,第一导热部件2为帽状导热铜柱,导热铝柱上方开口,被石墨散热体I密封在内,导热铝柱和导热铜柱中空部分的热量可以通过与密封面的接触传递到石墨散热体I中。图4和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第二导热部件3为铝柱,第一导热部件2为帽状导热铜柱,导热铝柱上方开口,开口处与石墨散热体I的顶部平齐,这样使得导热铜柱、导热铝柱的中空部分都与外界相通,更不容易在金属导热体内积聚热量。图6和图7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其第二导热部件3为铝柱,第一导热部件2为帽状导热铜柱,导热铜柱和导热铝柱中空部分填充满石墨散热材料,与石墨散热体I连成一体并注塑成型,这种方式增大了金属导热体与石墨散热体I的接触面积,散热能力得到加强。图8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其第二导热部件3为铝柱,第一导热部件2为帽状导热铜柱,导热铝柱的后端为实心,其制作简单,生产方便。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热部件的接洽部上有焊接卡孔10,便于牢固地将导热铜柱和导热铝柱之间焊接连接。LED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从LED组件传递出来,并依次经过第一导热部件2的导热铜柱、第二导热部件3的的导热铝柱和石墨散热体1,最终散失在空气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LED高效散热结构,包括石墨散热体(1),石墨散热体(I)的中心部位嵌接有金属导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热体包括中空的第一导热部件(2),第一导热部件(2)外周连接有第二导热部件(3);所述第一导热部件(2)底部有接洽部(4)与LED组件热源部连接,第二导热部件(3)的外表面与所包覆的石墨散热体(I)紧密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件(2)为帽状,第二导热部件(3)为带容置该帽状第一导热部件的内腔的柱体,第一导热部件(2)与第二导热部件(3)之间直接或者通过导热粘材紧密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I或者2所述的LED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部件(3)的材质为铝或者铝合金,第一导热部件(2)的材质为铜。4.根据权利要求I或者2所述的LED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件 (2)的接洽部(4)与LED组件热源部之间通过焊锡紧密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件(2)的接洽部(4)上有焊接卡孔(10)。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部件(3)的外周面有卡槽(5),石墨散热体(I)与第二导热部件(3)紧密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散热体(I)外部为鳍片柱状。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散热体(I)为石墨塑料散热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LED高效散热结构,包括石墨散热体,石墨散热体的中心部位嵌接有金属导热体,所述金属导热体包括中空的第一导热部件,第一导热部件外周连接有第二导热部件;所述第一导热部件底部有接洽部与LED组件热源部连接,第二导热部件的外表面与所包覆的石墨散热体紧密接触。本技术外形美观,结构简单,通过不同热导率的中空金属导热体与石墨散热体的组合,达到了均匀、快速散热和冷却LED的效果,增强了整体功率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高效散热结构,包括石墨散热体(1),石墨散热体(1)的中心部位嵌接有金属导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热体包括中空的第一导热部件(2),第一导热部件(2)外周连接有第二导热部件(3);所述第一导热部件(2)底部有接洽部(4)与LED组件热源部连接,第二导热部件(3)的外表面与所包覆的石墨散热体(1)紧密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柱联
申请(专利权)人:黄柱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