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形钢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81507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椭圆形钢包,由圆形钢包改造成,由左侧、中间、右侧三部分构成;左侧、右侧分别是圆形钢包从中间一分为二后的左半和右半部分;中间部分是设在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间的直线段部分,中间部分与左半、右半部分一样,均包括:作为工作层的砌体、作为非工作层的永久层,在砌体与永久层间填充有镁砂,在永久层外部设有钢结构外壳,中间部分的砌体由中间段包底与中间段包壁构成,砌体由钢包砖砌制而成,所述中间段包底与所述中间段包壁之间连接处的内壁弧度与左、右侧部分各自的包底和包壁之间的内壁弧度相同,中间段包壁从包底到包壁上沿之间的内壁坡度变化与左侧、右侧部分各自的包底和包壁之间的内壁坡度相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包,特别涉及一种由圆形钢包改造而成的椭圆形钢包
技术介绍
精炼钢包是VD炉的一种重要附属件,目前最常用的精炼钢包都是倒圆台形(上圆大下圆小),在包壁上设有吊耳供天车起吊用,倒圆台形精炼钢包受VD炉内部圆形空间的限制,使得精炼钢包盛装钢液的有效空间小,为了多盛钢液,只好减少钢包的自由空间(从钢液面至钢包口的距离称为钢包的自由空间),但是该自由空间减少后,在包底吹氧去除夹杂时钢液极易溅出钢包,既不安全,也影响精炼效果。对非真空处理用的钢包,自由空间高度可小一些,一般400 500mm就够了 ;而经真空处理的钢包自由空间必须达到600 900mm,甚至更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精炼要求。 而由于炼钢厂一般受设备限制、钢包尺寸等方面综合制约,无法通过对钢包加高、直径变大来加大自由空间,要加大自由空间必需减低每一钢包处理钢液的总量,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另外,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一些钢厂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需要把原生产普通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调整成生产石油用钢、高压锅炉用钢、轴承钢、弹簧钢、高精度液压用钢等,并能使其在成分、性能、内部质量、钢水纯净度等能满足用户要求。但现有圆形钢包在钢包自由空间方面也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为了既能满足钢包调整精炼钢种的需要,又能满足调整后的精炼钢种对自由空间的要求,还不降低每一钢包的处理能量,所以采用了把圆形钢包改为椭圆形钢包的设计方案。通过考察,国内只少数炼钢厂使用椭圆形钢包(例如辽宁凯瑞特钢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利CN201190170Y),但据说都是使用效果一般,而且不是由圆形钢包改造而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炼钢厂调整产品结构而又不能不计成本大规模更换设备的要求,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一种改进式椭圆形钢包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受设备限制而无法对钢包加高、直径变大来扩大钢包自由空间等技术缺陷,同时又确保改造成的钢包不漏液,质量稳定。本技术提供一种椭圆形钢包,其由圆形钢包改造而成,该椭圆形钢包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左侧部分、中间部分、右侧部分;所述左侧部分就是所述圆形钢包从中间一分为二后的左半部分;所述右侧部分就是所述圆形钢包从中间一分为二后的右半部分;所述中间部分是设置在所述左侧部分和所述右侧部分之间的直线段部分,所述中间部分与所述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一样,均包括作为工作层的、与钢水接触的砌体;和作为非工作层的、与钢结构外壳接触的永久层,在所述砌体与所述永久层之间填充有镁砂,所述永久层由浇注料构成,在所述永久层的外部设置有钢结构外壳,所述中间部分的砌体由中间段包底与中间段包壁两部分构成,砌体由钢包砖砌制而成,所述中间段包底与所述中间段包壁之间连接处的内壁弧度为第一弧度,所述左侧部分的包底和包壁之间的内壁弧度为第二弧度,所述右侧部分的包底和包壁之间的内壁弧度为第三弧度,所述第一弧度、所述第二弧度、所述第三弧度相同,所述中间段包壁从包底到包壁上沿之间的内壁坡度变化为第一坡度,所述左侧部分的包底和包壁之间的内壁坡度为第二坡度,所述右侧部分的包底和包壁之间的内壁坡度为第三坡度,所述第一坡度、所述第二坡度、所述第三坡度相同。在上述椭圆形钢包中,优选所述圆形钢包为上口大下口小的圆形钢包,砌制砌体的钢包砖包括第一类钢包砖、第二类钢包砖,所述中间段包底和中间段包壁铺设有第一类钢包砖,所述第一类钢包砖为方砖,在所述中间段包底与所述中间段包壁之间的连接处采用第二类钢包砖来砌制,所述第二类钢包砖为如梯形状砖,所述如梯形状短边在内弧,长边在外弧,在所述圆形钢包的包底铺设有出钢砖和吹氩透气砖。在上述椭圆形钢包中,优选所述钢包砖之间的间隙控制在2mm以内,所述间隙用镁砂填实。在上述椭圆形钢包中,优选砌制所述中间部分的砌体时所用的所述第一、二类钢包砖中所有的钢包砖之间的缝隙不超过2_,并采用火泥填充此间隙使砖与砖之间加以连接;所述火泥是由镁铬质尖晶石与纯净水混合得到。在上述椭圆形钢包中,优选所述火泥的颗粒度在I. 5mm以下;所述镁铬质尖晶石的成分为成分 MgO 30wt%, Cr2O3 :60wt%,其它为 IOwt%。在上述椭圆形钢包中,优选所述砌体与所述永久层之间填充有镁砂的间隙厚度在25 30mm之间,在所述砌体中,上下层之间的钢包砖的砖缝连成的线为折线而非直线。本技术的另一侧面提供一种,所述椭圆形钢包是上述椭圆形钢包,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包括圆形钢包分切工序将圆形钢包分中切开为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将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直线拉开规定距离,将位于所述左半部分和所述右半部分中间的这一段规定距离处的空间称为中间部分;采用与所述圆形钢包相同的方式制作中间部分的钢结构外壳、与所述钢结构外壳接触的、由浇注料构成的作为非工作层 的永久层,然后在所述非工作层的内部砌制与钢水接触的作为工作层的砌体,所述砌体是指中间部分的包底和包壁;中间部分砌制工序按照包底包壁过渡圆弧和包壁坡度与所述圆形钢包相同的方式,在所述中间部分砌制包底和包壁,在砌制砌体时,在砌体与所述非工作层之间用镁砂填实,使砌制后的中间部分的包底与包壁与所述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合成为椭圆形钢包的步骤。在上述中,优选所述中间部分砌制工序采用如下所述的干式砌法完成,所述干式砌法包括如下的步骤包底砌制步骤在包底铺设第一类钢包砖,所有的砖与砖间隙控制在2mm以下,所述间隙用镁砂填实,包底包壁过渡处砌制步骤在包底到包壁的圆弧过渡处使用称为“如梯形”状的第二类钢包砖加以砌制;包壁砌制步骤从包底向包上沿砌制过程中,在所述左半部分到所述右半部分的钢包直线段处用第一类钢包砖,同时砖与砖之间靠紧,并在砌制到上沿后,用镁砂填实所述砌体与所述永久层之间的孔隙;和上沿焊接步骤中间部分的包壁砌制完成后,用浇注材料填实钢包上沿,用钢板把所述上沿压紧并且将他们焊接在一起。在上述中,优选所述中间部分砌制工序采用如下所述的湿式砌法完成,所述湿式砌法包括如下的步骤火泥制作步骤把镁铬质尖晶石与洁净水加以混合、搅拌得到火泥;在下述的包底砌制步骤、包底包壁过渡处砌制步骤、包壁砌制步骤中,无论是第一 第二类钢包砖中的哪一种,在所有用到砖的地方,用所述火泥对砖与砖之间沾满,两砖靠紧,每块砖逐一敲实;包底砌制步骤在包底铺设第一类钢包砖;包底包壁过渡处砌制步骤在包底到包壁的圆弧过渡处使用第二类钢包砖加以砌制;包壁砌制步骤从包底向包上沿砌制过程中,在所述左半部分到所述右半部分的钢包直线段处用第一类钢包砖,同时砖与砖之间靠紧,并在砌制到包上沿后,用镁砂填实所述砌体与所述永久层之间的孔隙;和上沿焊接步骤中间部分的包壁砌制完成后,用浇注材料填实钢包上沿,用钢板把所述上沿压紧并且将他们焊接在一起。在上述中,优选在所述湿式砌法中,所述火泥颗粒度不大于I. 5mm,砖与砖之间的缝要求不超过2mm,砌体与永久层之间的间隙控制在25 30mm ;包壁的工作层要求砌得横平竖直,上下层砖砌制交叉错开,直线段用砖要每环应有错牙,上下层无坎台。附图说明 图I是圆形钢包与椭圆形钢包上口示意(A为原用的圆钢包,上下图分别为其主视图和俯视图为基于本技术的椭圆钢包,上下图分别为其主视图和俯视图)。图2是钢包底部示意图。图3是钢包壁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钢包壁的砌制示意图。图5砌制完成后的钢包局部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椭圆形钢包,其由圆形钢包改造而成,其特征在于:该椭圆形钢包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左侧部分、中间部分、右侧部分;所述左侧部分就是所述圆形钢包从中间一分为二后的左半部分;所述右侧部分就是所述圆形钢包从中间一分为二后的右半部分;所述中间部分是设置在所述左侧部分和所述右侧部分之间的直线段部分,所述中间部分与所述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一样,均包括:作为工作层的、与钢水接触的砌体;和作为非工作层的、与钢结构外壳接触的永久层,在所述砌体与所述永久层之间填充有镁砂,所述永久层由浇注料构成,在所述永久层的外部设置有钢结构外壳,所述中间部分的砌体由中间段包底与中间段包壁两部分构成,砌体由钢包砖砌制而成,所述中间段包底与所述中间段包壁之间连接处的内壁弧度为第一弧度,所述左侧部分的包底和包壁之间的内壁弧度为第二弧度,所述右侧部分的包底和包壁之间的内壁弧度为第三弧度,所述第一弧度、所述第二弧度、所述第三弧度相同,所述中间段包壁从包底到包壁上沿之间的内壁坡度变化为第一坡度,所述左侧部分的包底和包壁之间的内壁坡度为第二坡度,所述右侧部分的包底和包壁之间的内壁坡度为第三坡度,所述第一坡度、所述第二坡度、所述第三坡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31 CN 201110457240.0;2011.12.31 CN 2011201.一种椭圆形钢包,其由圆形钢包改造而成,其特征在于 该椭圆形钢包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左侧部分、中间部分、右侧部分; 所述左侧部分就是所述圆形钢包从中间一分为二后的左半部分; 所述右侧部分就是所述圆形钢包从中间一分为二后的右半部分; 所述中间部分是设置在所述左侧部分和所述右侧部分之间的直线段部分,所述中间部分与所述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一样,均包括作为工作层的、与钢水接触的砌体;和作为非工作层的、与钢结构外壳接触的永久层,在所述砌体与所述永久层之间填充有镁砂,所述永久层由浇注料构成,在所述永久层的外部设置有钢结构外壳, 所述中间部分的砌体由中间段包底与中间段包壁两部分构成,砌体由钢包砖砌制而成, 所述中间段包底与所述中间段包壁之间连接处的内壁弧度为第一弧度, 所述左侧部分的包底和包壁之间的内壁弧度为第二弧度, 所述右侧部分的包底和包壁之间的内壁弧度为第三弧度, 所述第一弧度、所述第二弧度、所述第三弧度相同, 所述中间段包壁从包底到包壁上沿之间的内壁坡度变化为第一坡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彦彦彭先锦叶建新尹一平汪广军牟飞
申请(专利权)人: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