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文达专利>正文

绕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7978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绕线器,包括互相平行的两侧壁,安装在两侧壁之间的绕线轴组件,以及绕设在绕线轴组件外部的线缆,绕线轴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侧壁之间的轴芯、可转动的套接在轴芯上并与轴芯同轴的轴套、以及包设在轴套外部并可与轴芯同步转动的卷线套,轴芯的外表面与轴套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容纳腔,该容纳腔内填装有导电介质,线缆内侧端连接在卷线套上并与导电介质电性导通,轴套上还设有用于接通外界电源且与导电介质电性导通的接线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水银作为导电介质,简化了绕线器的结构,避免了电量在绕线器上的损耗,绕线器也不会在使用中发热,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保证电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收纳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收放线缆的绕线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器设备已经逐渐的进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通常情况下,这些电器设备均需要利用电源线接通固定的电源接头、或者是利用信号传送线缆来实现信号传递。现阶段,有很多电器设备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挪动位置,也就是说,这些电器设备的电源线和信号输送线缆需要设计并预留较长的长度,然而,在某些使用状态时, 这些过长的线缆就显得杂乱无章,为了改善此种情况,人们设计了一些用于缠绕线缆的绕线器(也叫卷缆器),在电器设备与电源接头距离较近时,可将过长线缆绕设在绕线器的转轴上,当电器设备与电源接头距离较远时,再将线缆拉出。上述传动的绕线器虽然能够解决线缆杂乱无章的缺陷,但是其仍然存在使用缺陷,具体的是,缠绕于绕线器上的线缆用于实现电器设备和绕线器电性导通,在绕线器上设置接通电源的接线端,这个接线端与绕线器上缠绕的线缆通过电刷传导实现电性导通,电刷传导的接触位置具有较大电阻,会产生较多的电能损耗,同时,使得整个绕线器产生较大的热量,热量若无法及时散发,则严重影响整个电路中的输出电流,甚至于影响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并且这种传统的绕线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绕线器,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保证电器设备正常工作,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绕线器,包括互相平行的两侧壁,安装在两侧壁之间的绕线轴组件,以及绕设在绕线轴组件外部的线缆,绕线轴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侧壁之间的轴芯、可转动的套接在轴芯上并与轴芯同轴的轴套、以及包设在轴套外部并可与轴芯同步转动的卷线套,轴芯的外表面与轴套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容纳腔,该容纳腔内填装有导电介质,线缆内侧端连接在卷线套上并与导电介质电性导通,轴套上还设有用于接通外界电源且与导电介质电性导通的接线装置。线缆包括柔性的板状基体、以及并排的集成于板状基体内部的多根线缆单元,该多根线缆单元包括电源线和/或信号线。卷线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挡板,两挡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与板状基体的宽度相当。该绕线器还包括有一螺旋状的卷簧,卷簧的内部自由端连接在轴芯上,卷簧外部自由端则连接在一侧壁上。与卷簧外部自由端连接的侧壁外侧还设置有一用于将卷簧包裹在其内侧的护盖。轴芯上同步连接有一固定套,该固定套上设置有与线缆内侧端电性接通的第一接线端子,该第一接线端子穿过轴套与导电介质电性导通,接线装置为固定安装在轴套外部并穿过轴套与导电介质电性导通的第二接线端子。两侧壁之间还设置有ー围板,线缆容纳于两侧壁、围板以及卷线套围成的空间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接触式的电刷导通方式不同,本技术采用水银作为导电介质,简化了绕线器的结构,且不会产生较大的接触电阻,避免了电量在绕线器上的损耗,绕线器也不会在使用中发热,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保证电器设备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种绕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I中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绕线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表述其收线时卡簧的状态;图4为图I所示绕线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表述其放线时卡簧的状态;图5为图I所示绕线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表述线缆的收线状态;图6为图I所示绕线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表述线缆的放线状态;图7为图I所示绕线器中线缆的断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ー步描述如图I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绕线器,其包括互相平行的侧壁11和侧壁12,在侧壁11和侧壁12之间设置有ー绕线轴组件,该绕线轴组件外围绕设有线缆4 ;绕线轴组件包括轴芯21、轴套22以及卷线套23,轴芯21具有较小的直径,其两端分别穿接在两侧壁11、12上预设的枢孔内,并绕其自身中轴线相对于两侧壁11、12转动,轴套22套接在轴芯21上,其可相对于轴芯21转动,并与轴芯21同轴,也就是说,轴芯21转动时,轴套22实际上是静止的,卷线套23包设在轴套22的外部,并与轴芯21同步连接(即轴芯21转动时,可带动卷线套23转动),线缆4缠绕在卷线套23的外表面,其内侧端被固定在卷线套23上,线缆4在卷线套23上的收放,由轴芯21带动卷线套23转动来实现。上述的轴套22为中空结构,其壳体内壁与轴芯21外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容纳腔,在该容纳腔内填装有水银3。线缆4的内侧端与水银3电性导通,具体结合图6所示,轴芯21上靠近侧板11的一端同步连接有一固定套24,在该固定套24上安装有ー接线端子25,接线端子25穿过轴套22的外壳与水银3电性导通,线缆4的内侧端则电性连接在接线端子25上,由此,将水银3与线缆4电性导通,轴套22上还固定有ー接线端子26,其穿过轴套22的外壳与水银3电性导通,在接线端子26上连接电源引线,可将接线端子26与外接电源接通,如此,采用上述连接方式,可最终将外接电源与线缆4接通。使用时,接线端子25随着轴芯21转动,而接线端子26则由于是安装在轴套22上而保持静止状态。再结合图3、4所示,在侧壁12的外側,固定有ー护盖5,护盖5与侧壁12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ー卡簧6,该卡簧6为螺旋状,其内侧自由端挂装在轴芯21上预设的沟槽内,外侧自由端则挂装在护盖5上(也可以是挂装在侧壁12上),如图3、5,卡簧6呈初始状态,线缆4保持最短状态(即线缆4完全绕设在卷线套23上),当需要展开线缆4吋,向外拉动线缆4的外侧端,轴芯21逆时针转动,与此同时,在轴芯21的拉动下,卡簧6的内侧端随之转动,卡簧6逐渐的处于形变状态,并聚集一定的弹性势能,当线缆4使用完成后,參见图4、6所示,释放对线缆4外侧端的作用力,则轴芯21在卡簧6的回弾力带动下,顺时针转动,继而带动卷线套23转动,如此,则线缆4逐步的重新缠绕在卷线套23的外表面,直到卡簧6回弹至初始状态为止,线缆4最終全部重新缠绕在卷线套23外表面。本专利技术人将上述线缆4设置成如图7所示的结构,具体为,线缆4包括基板41、以及多根电源线42和信号线43,这些电源线42及信号线43沿基板41的宽度方向并排排列,基板41采用橡胶等柔性材料制作而成,多根电源线42被压制于基板41内,当然,在线缆4中可以仅设置电源线或仅设置信号线。结合图1,在卷线套23的两端,分别具有ー挡板231,两挡板231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与基板41的宽度相当,如此,在卷线或者放线时,线缆4可按照两挡板231之间限定的装放槽有序的缠绕在卷线套23上,以避免线缆4发生错乱,便于线缆4的有序排列。此外,再如图5所示,两侧壁11、12之间还设置有ー围板13,围板13、卷线套23以及两侧壁11、12围成ー个环形的容纳空间,围板13两端不连接,形成ー个供线缆4穿过的开ロ,线缆4缠绕后,被置于上述容纳空间内,不仅使绕线器具有较好的外观,而且可保护线缆不被损坏。上述绕线器在使用时,填充在轴芯21与轴套22所形成空间内的水银3作为导电介质,将电缆4与接通在接线端子26上的电源引线电性接通,简化了绕线器的结构,与传统接触式的电刷导通方式不同,水银作为导电介质,不会产生较大的接触电阻,避免了电量在绕线器上的损耗,绕线器也不会在使用中发热,更为重要的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绕线器,包括互相平行的两侧壁,安装在两侧壁之间的绕线轴组件,以及绕设在绕线轴组件外部的线缆,其特征在于,绕线轴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侧壁之间的轴芯、可转动的套接在轴芯上并与轴芯同轴的轴套、以及包设在轴套外部并可与轴芯同步转动的卷线套,轴芯的外表面与轴套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容纳腔,该容纳腔内填装有导电介质,线缆内侧端连接在卷线套上并与导电介质电性导通,轴套上还设有用于接通外界电源且与导电介质电性导通的接线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绕线器,包括互相平行的两侧壁,安装在两侧壁之间的绕线轴组件,以及绕设在绕线轴组件外部的线缆,其特征在于,绕线轴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连接在两侧壁之间的轴芯、可转动的套接在轴芯上并与轴芯同轴的轴套、以及包设在轴套外部并可与轴芯同步转动的卷线套,轴芯的外表面与轴套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容纳腔,该容纳腔内填装有导电介质,线缆内侧端连接在卷线套上并与导电介质电性导通,轴套上还设有用于接通外界电源且与导电介质电性导通的接线装置。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绕线器,其特征在于,线缆包括柔性的板状基体、以及并排的集成于板状基体内部的多根线缆单元,该多根线缆单元包括电源线和/或信号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器,其特征在于,卷线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ー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达
申请(专利权)人:吴文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