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7970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盖合结构,其包括壳体、通讯连接器、盖体及插头连接器。壳体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壁及一第二壁,该壳体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开口,该开口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开口由该第一壁延伸至该第二壁。通讯连接器安装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盖体可开启地盖置于壳体的开口。该插头连接器插接于该通讯连接器,且该盖体覆盖该插头连接器的后缘。藉此,具有较佳的防尘效果,且能辅助插头连接器固定。(*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合结构
本技术有关于ー种盖合结构,尤指ー种适用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盖合结构。背景技木习知通讯电器用品,如调制解调器、网络卡、电话机或传真机等在进行数据传输吋,大多是利用数据传输线的插头插入至上述电器用品的通讯连接器插座中来进行。一般的通讯连接器为了对应的电器用品数据传输的种类需求,则分别设有2pin、4pin、6pin、Spin等不同数量的端子。通讯连接器也可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等电子设备,通讯连接器系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且电子设备的壳体必需设有ー开ロ,使插头可通过开ロ而插置于通讯连接器,使插头与通讯连接器达成电性连接。然而电子设备的壳体上设有开ロ,相对地会使得通讯连接器曝露于外部,而容易让灰尘进入。缘是,本技术的创作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具有较佳防尘效果,且能辅助插头连接器定位的盖合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ー种盖合结构,其包括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壁及一第二壁的壳体,壳体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及ー开ロ,且开ロ与容置空间相连通,开ロ由该第一壁延伸至该第二壁;通讯连接器,其安装于该壳体的该容置空间内;盖体,其可开启地盖置于该壳体的该开ロ ;插头连接器,其插接于该通讯连接器,且盖体覆盖该插头连接器的后缘。在ー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壁与该通讯连接器的一底板互相平行。在另ー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盖体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该第二板体上形成有一凹ロ,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一壁互相平行,该第二板体与该第二壁互相平行。在另ー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板体远离该第二板体的ー侧形成有至少ー第一卡扣部,该壳体的该第一壁形成有与该至少一第一^^扣部相对应的至少ー第二卡扣部,该至少ー第—扣部与该至少一第二卡扣部相互卡接。在另ー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板体的另两侧各设有至少ー弹性迫紧块,该壳体的该第一壁设有与所述弹性迫紧块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弹性迫紧块配合于所述凹槽。在另ー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板体的ー侧以ー转轴部枢接于该壳体的该第一壁。在另ー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板体形成有至少ー弹性卡接体,该至少ー弹性卡接体弾性地卡接于该壳体的该第二壁。在另ー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盖体沿该第二壁的法线方向滑设于该壳体的该第一壁,或垂直于该第二壁的法线方向滑设于该壳体的该第二壁。在另ー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盖合结构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于该盖体与该第二壁或该第一壁之间,所述弹性组件顶抵该盖体弾性地盖置于该壳体的该开□。在另ー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转轴部的轴向与该第一壁的法线方向互相平行,或该转轴部的轴向垂直于该第一壁的法线方向与该第二壁的法线方向。 本技术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的盖体可开启地盖置于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开ロ,当盖体呈盖置状态时,可提供通讯连接器较佳的防尘效果,且盖体盖置于插头连接器上,可辅助插头连接器固定,使插头连接器稳固地插置于通讯连接器,以维持良好的电性连接。为使能更进一歩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參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參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者。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盖合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的盖合结构盖合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盖合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4的盖合结构盖合状态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盖合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图6的盖合结构盖合状态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盖合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图8的盖合结构盖合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參阅图1,本技术提供ー种盖合结构,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型计算机或其它需要安装连接器的电子设备。请參阅图2及图3,电子设备包括ー壳体I、一通讯连接器2及ー盖体3。壳体I ー侧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1及ー开ロ 12。容置空间11形成于壳体I内部,开ロ 12形成于壳体I 一侧相邻接的两壁,开ロ 12与容置空间11相连通。举例来说,壳体I可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壁13及一第二壁14,开ロ 12由第一壁13延伸至第二壁14。通讯连接器2则安装于壳体I的容置空间11内,可用以与对接的插头连接器4相互插接,其中第一壁13与通讯连接器2的一底板21互相平行。在本实施例中,通讯连接器2例如为符合RJ45规格的连接器。盖体3可开启地盖置于壳体I的开ロ 12,使盖体3可覆盖插头连接器4的后缘。在本实施例中,线缆41可从插头连接器4的后缘穿过盖体3。盖体3较佳但不限以塑料材质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盖体3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板体31及一第二板体32。第一板体31与第一壁13互相平行,第二板体32与第二壁14互相平行,且第二板体32上形成有一凹ロ 33,可供插头连接器4的线缆41穿过。亦即,线缆41的走向大致与第二板体32相互垂直。盖体3盖置于壳体I的开ロ 12时,第一板体31及第ニ板体32分别盖合于开ロ 12在第一壁13及第ニ壁14的部分。第一板体32上可形成有ー开槽36,使插头连接器4的扣持 臂可以露出。第一板体31远离第二板体32的ー侧形成有至少ー第一^^扣部34,且壳体I的第一壁13形成有与第—^扣部34相对应的至少ー第二卡扣部15。第—^扣部34与第二卡扣部15相互卡接,使盖体3可稳固地盖置于壳体I的开ロ 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部34及第ニ卡扣部15分别为相对应的卡扣体及卡扣槽,但其构造并不限制,例如可在卡扣体上设置卡勾,或是卡扣体与卡扣槽的设计互換等等。第一板体31的另两侧各设有至少ー弹性迫紧块35,且壳体I的第一壁13设有与弹性迫紧块35相对应的凹槽16。弹性迫紧块35可迫紧配合于凹槽16,使盖体3可更稳固地盖置于壳体I的开ロ 12。〔第二实施例〕请參阅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盖体3a的第一板体31a远离第二板体32a的一侧以ー转轴部33a枢接于壳体I的第一壁13,转轴部33a的轴向垂直于第一壁13的法线方向与第二壁14的法线方向,使盖体3a得以枢接于壳体1,从而可开启地盖置于壳体I的开ロ 12。第二板体32a形成有至少ー弹性卡接体34a。弹性卡接体34a可设于第二板体32a远离第一板体31a的ー侧。弹性卡接体34a弾性地卡接于壳体I的第二壁14内缘,使盖体3a可更稳固地盖置于壳体I的开ロ 12。〔第三实施例〕请參阅图6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盖体3b设置有两个,分别沿第二壁14的法线方向滑设于壳体I的第一壁13,以及垂直于第二壁14的法线方向滑设于壳体I的第二壁14。也可进ー步地包括弹性组件31b,弹性组件31b分别设置于盖体3b与第一壁13,以及盖体3b与第二壁14之间,亦即该些弹性组件31b —端顶抵第一壁13、第二壁14,该些弹性组件31b另一端顶抵盖体3b,使盖体3b弾性地盖置于壳体I的开ロ 12。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盖体3b亦可沿第一壁13的法线方向滑设于壳体I的第二壁14,并不对此作限制。另,开ロ 12及盖体3b也可只设于第二壁14,而将第一壁13上的开ロ 12封闭。〔第四实施例〕请參阅图8及图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盖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合结构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壁及一第二壁,该壳体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开口,该开口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开口由该第一壁延伸至该第二壁;一通讯连接器,该通讯连接器安装于该壳体的该容置空间内;一盖体,该盖体可开启地盖置于该壳体的该开口;以及一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插接于该通讯连接器,且该盖体覆盖该插头连接器的后缘。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盖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合结构包括 ー壳体,该壳体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壁及一第二壁,该壳体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及ー开ロ,该开ロ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开ロ由该第一壁延伸至该第二壁; 一通讯连接器,该通讯连接器安装于该壳体的该容置空间内; ー盖体,该盖体可开启地盖置于该壳体的该开ロ ;以及 一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插接于该通讯连接器,且该盖体覆盖该插头连接器的后缘。2.如权利要求第I项所述的盖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壁与该通讯连接器的一底板互相平行。3.如权利要求第I项所述的盖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具有互相垂直的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该第二板体上形成有一凹ロ,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一壁互相平行,该第二板体与该第二壁互相平行。4.如权利要求第3项所述的盖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远离该第二板体的一侧形成有至少ー第一卡扣部,该壳体的该第一壁形成有与该至少一第一卡扣部相对应的至少ー第二卡扣部,该至少一第一卡扣部与该至少一第二卡扣部相互卡接。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培樵
申请(专利权)人: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