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外翼的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7613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外翼的冷却塔,包括塔体、配水管道以及填料层,所述配水管道和填料层均成环状设置在塔体的外壁上,所述填料层设置在配水管道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施工,方便操作;设置在冷却塔的外壁上的填料层,不会受塔体内通风阻力条件的限制,可以尽量加大填料层的厚度,由于增加了塔外填料,大大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冷却领域中的冷却塔设备。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厂的循环水系统多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二次循环冷却系统,本系统的核心构筑物为自然通风冷却塔。自然通风冷却塔主要以带填料的逆流式冷却塔为主,该类冷却塔的冷却原理是使从上而下流下来的水与从下而上的空气在充分接触的过程中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自然通风冷却塔由塔体、填料 、配水系统、收水器、集水池等组成,其中填料是完成冷却任务最重要的部件,填料所产生的温降达整个塔温降的65%左右。填料的材质多种多样,有木制填料、石棉水泥填料、塑料填料等等,由填料构成的填料层均设置在冷却塔的内部。然而塔体中由于填料层的设置,必然会影响气流的流动速度,使冷空气与水无法充分接触。如想保证气流速度,填料层必须设置的较薄,而此时必然会减少气水的接触面积,冷却效果较差;如想保证气水的接触面积,必然要增大填料层的厚度,而此时必然会增大塔体内的通风阻力,使进气量减少,从而降低冷却塔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增加填料数量来提高冷却效果,又不会增加塔内气流阻力的冷却塔。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带外翼的冷却塔,包括塔体、配水管道以及填料层,所述配水管道和填料层均成环状设置在塔体的外壁上,所述填料层设置在配水管道的下方。本技术的改进在于所述填料层的填料采用点滴式填料。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施工,方便操作。由于增加的填料层设置在了冷却塔的外壁上,因此不会受塔体内通风阻力条件的限制,可以尽量加大填料层的厚度。在冷却塔淋水面积相同的标准下,本技术的填料总面积可以增加12%至30%,大大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果。本技术采用点滴式填料,不仅质量较轻、易于固定,而且能够使降落下来的水滴破碎成更小的水滴,从而进一步增大水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I.塔体,2.配水管道,3.填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带外翼的冷却塔,如图I所示。包括塔体I、配水管道2以及填料层3,配水管道和填料层均成环状设置在塔体的外壁上。其中填料层设置在配水管道的下方,填料层中的填料采用质量较轻、且易于固定的点滴式填料。配水管道与设置在塔体内的配水槽连通,用于提供热循环水。本技术在进行土建施工时,将人字柱上方的钢筋伸出塔体外壁一部分,用于支撑填料层,使填料层更加易于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外翼的冷却塔,包括塔体(1)、配水管道(2)以及填料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管道(2)和填料层(3)均成环状设置在塔体(1)的外壁上,所述填料层(3)设置在配水管道(2)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外翼的冷却塔,包括塔体(I)、配水管道(2)以及填料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管道(2)和填料层(3)均成环状设置在塔体(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正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