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阻力导流水套式方坯结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74487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阻力导流水套式方坯结晶器,铜管(4)贯穿导流水套(5),共置于水箱(3)内,导流水套(5)和铜管(4)的两端都设有止口,并通过上部法兰(1)和下部法兰(2)固定连接;导流水套(5)与铜管(4)间的水缝,其上端与水箱(4)出水口相通,下端与水箱(3)进水口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利用导流水套和铜管上下两端的止口定位,并通过上、下部法兰固定,形成均匀一致水缝间隙,同时由于没有定距块、导向条、调节螺钉等阻挡,冷却水流更加均匀通畅,无阻力,对铸坯四面起到均匀一致冷却,从而起到有效避免坯壳四面厚度不均现象,满足高拉速,适应钢厂连铸高效化要求。而且这种固定方式较稳固,有效避免了导流水套和铜管间的扭转、偏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炼钢用连铸结晶器,尤其是一种配备导流水套的方坯结晶器。技术背景方坯连铸机实现高速连铸的关键技术是结晶器的均匀导热和高强度冷却。目前,方坯结晶器是通过在结晶器铜管外设置水套,在两者间形成的水缝中通入冷却水进行冷却。为了保证冷却均匀,水缝宽度的准确性、均匀性非常重要。传统导流水套采用的定位方式有导流水套两端定距块、导向条、调节螺钉等方式。上述方式不仅存在定位不牢固,导致导流水套和铜管间产生扭转、偏移,而且还阻碍冷却水的流通,冷却效果不一致,致使坯壳 四面厚度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定位精确,冷却均匀的无阻力导流水套式方坯结晶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无阻力导流水套式方坯结晶器,铜管贯穿导流水套,共置于水箱内,导流水套与铜管间构成水缝,水箱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导流水套和铜管的两端都设有止口,并通过上部法兰和下部法兰固定连接;导流水套与铜管间的水缝,其上端与水箱出水口相通,下端与水箱进水口相通。本技术是利用导流水套和铜管上下两端的止口定位,并通过上、下部法兰固定,形成均匀一致水缝间隙,同时由于没有定距块、导向条、调节螺钉等阻挡,冷却水流更加均匀通畅,无阻力,对铸坯四面起到均匀一致冷却,从而起到有效避免坯壳四面厚度不均现象,满足高拉速,适应钢厂连铸高效化要求。而且这种固定方式较稳固,有效避免了导流水套和铜管间的扭转、偏移。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无阻力导流水套式方坯结晶器,铜管4贯穿导流水套5,共置于水箱3内,导流水套5和铜管4的两端都设有止口,并通过上部法兰I和下部法兰2固定连接;导流水套5与铜管4间构成水缝,其上端与水箱4出水口相通,下端与水箱3进水口相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阻力导流水套式方坯结晶器,铜管(4)贯穿导流水套(5),共置于水箱(3)内,导流水套(5)与铜管(4)间构成水缝,水箱(3)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导流水套(5)和铜管(4)的两端都设有止口,并通过上部法兰(1)和下部法兰(2)固定连接;导流水套(5)与铜管(4)间的水缝,其上端与水箱(4)出水口相通,下端与水箱(3)进水口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阻力导流水套式方坯结晶器,铜管(4)贯穿导流水套(5),共置于水箱(3)内,导流水套(5)与铜管(4)间构成水缝,水箱(3)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导流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东宮学娟滕野周聪达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大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