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插头脱落的电子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5680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0:45
一种防止插头脱落的电子产品,包括壳体、插头及锁扣装置。壳体包括侧壁,侧壁包括插座和收容孔。插头插入插座中。锁扣装置包括承接座和卡扣结构。承接座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收容孔处并包括底座、承接筒及通孔,承接筒从底座延伸并收容于收容孔中。通孔贯穿底座和承接筒。卡扣结构包括固持臂、扣环及卡扣,固持臂插入通孔中以连接卡扣结构和承接座。扣环的末端设有倒钩。其中,卡扣与倒钩扣合以将套入扣环中的插头锁扣于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止插头脱落的电子产品利用锁扣装置将插头锁扣于壳体,从而插头不会因意外拉扯而脱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ー种电子产品,特别涉及ー种防止插头脱落的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一般电子产品上备有电源插座,电源插头插入插座中以给电子产品供电。但现有的电子产品因没有锁扣装置不能将电源插头锁固于插座中,电源插头常因意外拉扯而脱落,导致电子产品意外断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有必要提供ー种可防止插头意外脱落的电子产品Oー种防止插头脱落的电子产品,包括壳体、插头及锁扣装置。壳体包括侧壁,侧壁包括插座和收容孔。插头插入插座中。锁扣装置包括承接座和卡扣结构。承接座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收容孔处并包括底座、承接筒及通孔。所述承接筒从所述底座延伸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底座和所述承接筒。卡扣结构包括固持臂、扣环及卡扣,所述固持臂插入所述通孔中以连接所述卡扣结构和所述承接座。所述扣环的末端设有倒钩。其中,所述卡扣与所述倒钩扣合以将套入所述扣环中的所述插头锁扣于所述壳体。优选地,所述卡扣结构还包括本体,所述固持臂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向所述承接座延伸,所述扣环和所述卡扣分别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 优选地,所述固持臂包括倒扣,所述倒扣位于所述固持臂的尾端。优选地,所述承接筒设有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通孔连通。优选地,所述倒扣沿所述沟槽运行,以使所述卡扣结构之固持臂相对所述承接筒移动。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卡扣的内侧并与所述卡扣共同限制所述扣环之倒钩脱离所述卡扣。优选地,所述承接座还包括一对扣持部,所述扣持部从所述底座延伸并位于所述承接筒的两侧。优选地,每个扣持部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并包括卡钩,用于将所述承接座扣合于所述侧壁。本技术的防止插头脱落的电子产品利用锁扣装置将插头锁扣于壳体,从而插头不会因意外拉扯而脱落。附图说明下面參照附图结合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描述。图I为本技术防止插头脱落的电子产品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I中锁扣装置的立体分解放大图。图3为图2的立体组装图。图4为图I的立体组装图,插头处于未锁扣状态。图5为图I的立体组装图,插头处于锁扣状态。图6为图I中的锁扣装置和壳体的立体组装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防止插头脱落的电子产品100壳体10侧壁12插座120收容孔140插头30锁扣装置50卡扣结构52本体520挡板5202固持臂522倒扣5220卡榫5222扣环524倒钩5240卡扣526承接座54底座540承接筒542沟槽5420扣持部544卡钩5440通孔54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图I为本技术防止插头脱落的电子产品100的立体分解图。本技术的防止插头脱落的电子产品100包括壳体10、插头30及锁扣装置50。壳体10用于容纳各种电子零组件,如电子卡、芯片、连接器等。所述壳体10大致为长方体,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所述壳体10包括侧壁12。侧壁12设有插座120和收容孔140,插座120和收容孔140相邻。摘头30摘入摘座12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摘头30为电源摘头,用于给防止摘头脱落的电子产品100供电。但插头30不局限于电源插头。请參考图2和图3,锁扣装置50收容于收容孔140中,以将插头30锁固于插座120中。锁扣装置50包括卡扣结构52和承接座54。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扣结构52由软性弹性材质制成,如Nylon。卡扣结构52用于锁扣插头30,卡扣结构52包括本体520、固持臂522、扣环524及卡扣526。本体520包括挡板5202,挡板5202位于卡扣526的内側。固持臂522大致呈L形,用于将卡扣结构52安装于承接座54。固持臂522从本体520的第一表面向承接座54延伸,固持臂522和本体520组成T形。固持臂522包括倒扣5220和卡榫5222。倒扣5220位于固持臂522的尾端,卡榫5222靠近本体520。扣环524和卡扣526分别设于本体520的第二表面,扣环524呈环形并从第二表面的一端向卡扣526方向延伸。扣环524的末端设有倒钩524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対。使用时,插头30插入扣环524中,卡扣526与倒钩5240扣合以锁扣插头30。因卡扣526的内侧设有挡板5202,当卡扣526与倒钩5240扣合时挡板5202阻挡倒钩5240的运动,从而防止倒钩5240脱离卡扣526。承接座54用于将锁扣装置50安装于壳体10的侧壁12,承接座54包括底座540、承接筒542、一对扣持部544及通孔546 (请參考图I)。承接筒542和两个扣持部544均从底座540的底面延伸,即,承接筒542和两个扣持部544从底座540之远离卡扣结构52之本体520的ー侧延伸,两个扣持部544位于承接筒542的两侧。承接筒542收容于收容孔140中,以将承接座54安装于壳体10。承接筒542设有沟槽5420,沟槽5420与通孔546连通。沟槽5420从承接筒542靠近承接座54的一端部向另一端部非直线延伸。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沟槽5420从承接筒542靠近承接座54的一端部向另一端部呈直线延伸。使用时,卡扣结构52的倒扣5220沿沟槽5420运行,提供了卡扣结构52的运行路径。每个扣持部544包括卡钩5440,卡钩5440具有弾性。组装时,两个扣持部544穿过收容孔140,所述卡钩5440抵压侧壁12的内壁,以将承接座54与壳体10扣合在一起。通孔546贯穿底座540和承接筒542。固持臂522插入通孔546中,以连接卡扣结构52和承接座54。请參考图3和图6,组装吋,固持臂522插入通孔546并使倒扣5220穿过承接筒542的尾端,便将卡扣结构52和承接座54组装为锁扣装置50。再将承接筒542和两扣持部544穿过收容孔140并使所述卡钩5440抵压侧壁12的内表面,并将插头30插入插座120中,这样锁扣装置50、插头30及壳体10组装为防止插头脱落的电子产品100。请參考图4和图5,使用时,插头30套入卡扣结构52的扣环524中并将卡扣526与倒钩5240扣合以将插头30锁扣于壳体10,从而插头30不会因意外拉扯而脱落,防止了防止插头脱落的电子产品100的意外断电。当锁扣装置50锁扣插头30吋,固持臂522的倒扣5220勾住沟槽5420靠近底座540的内壁,以防止卡扣结构52脱离承接座54。如需取下插头30,只需按压卡扣526便可将卡扣526与倒钩5240解锁,从而将插头30从扣环524中解除,便可取下插头30。请參考图3和图6,如需收纳卡扣结构52,将固持臂522的倒扣5220穿越承接筒542,此时卡榫5222抵靠沟槽5420靠近底座540的内壁,从而卡扣结构52定位于收纳位置。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固持臂522也可没有卡榫5222,固持臂522的倒扣5220勾住承接筒542的尾端以将卡扣结构52定位于收纳 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防止插头脱落的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包括插座和收容孔; 插头,插入所述插座中;及 锁扣装置,包括 承接座,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收容孔处,所述承接座包括底座、承接筒及通孔,所述承接筒从所述底座延伸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底座和所述承接筒;及 卡扣结构,包括固持臂、扣环及卡扣,所述固持臂插入所述通孔中以连接所述卡扣结构和所述承接座,所述扣环的末端设有倒钩; 其中,所述卡扣与所述倒钩扣合以将套入所述扣环中的所述插头锁扣于所述壳体的插座中。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止插头脱落的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还包括本体,所述固持臂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向所述承接座延伸,所述扣环和所述卡扣分别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插头脱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新田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