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560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0:42
一种接头结构,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包括一外壳本体与一盖体,该盖体与该外壳本体相结合固设,又该外壳本体设有一容室;一主导体组件,该主导体组件置设于该外壳本体的容室内,该主导体组件还包括一第一主导体与一第二主导体,该第一主导体与第二主导体之间具有间距,且呈不导通状态;一次导体,该次导体与该壳体的外壳本体相固设;一移动导体,该移动导体与该主导体组件的第一主导体相套设;利用该第一主导体与第二主导体之间具有间距,且呈不导通状态,也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导体组件采用两件式分离结构,而使该第一主导体与该次导体可适度分离避免信号泄漏,并达到良好的阻抗匹配,进而可达到降低信号反射损失及提升收讯效果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ー种接头结构,尤指可使第一主导体与次导体可适度分离避免信号泄漏,并达到良好的阻抗匹配,进而可达到降低信号反射损失及提升收讯效果的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的接头结构,如中国台湾第M326213号专利名称为“切换接头”,请參阅图I所 示,其由ー壳体10、一主导体11、一次导体12与一致动件13所组成,其中该壳体10内设有容置空间101,该主导体11设于该壳体10的容置空间101内,又该主导体11 一端套设有一弾性件20与一移动导体21,且该移动导体21与该次导体12相触接,由此,而使该移动导体21可电性连接该主导体11与次导体12,该主导体11另一端则与该致动件13相套设,其中该主导体11靠近该弾性件20的一端通常与电子装置如全球定位系统或无线网路基地台的电路模组相连接,该次导体12则通常与一内建天线相连接,而该主导体11靠近该致动件13的一端则可供与一外接天线相连接;该“切换接头”的用途是供该电子装置切換不同的信号收发途径如内建天线或外接天线,平时该电子装置的内建天线可经由该次导体12及主导体11而与该电子装置的电路模组电性连接,当使用者欲改善或加强信号收发效果时,则可改用外接天线,并(暂时)停用该内建天线,其原理是利用当使用者将外接天线的接头插入该主导体11的插孔14吋,该外接天线的接头会推动该致动件13朝靠近该移动导体21方向移位,而使该致动件13可推动该移动导体21移位并同时压缩该弾性件20,于是使该移动导体21不再与该次导体12相触接,也即可使该内建天线与该电子装置形成断路,进而使该“切换接头”可达到切換不同信号来源的目的。该习用的接头结构,虽可达到切換不同信号来源的目的,但因该主导体11为一体成型的长条状导体,故其长度较长,又依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的原理,致使该主导体11的电阻较高,导致该主导体11与该次导体12的阻抗匹配特性不佳,进而造成该习用接头结构的信号的反射损失(return loss,或称ref lection loss)较大及收讯效果不佳的缺失,因此实有改进的必要。因此,如何将上述等缺失加以摒除,即为本案创作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之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的接头结构,因该主导体与该次导体的阻抗匹配特性不佳,造成其信号的反射损失较大及收讯效果不佳,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头结构,由于该第一主导体与第二主导体之间具有间距,且呈不导通状态,也即本技术的主导体组件是采用两件式分离结构,而使该第一主导体与该次导体可适度分离避免信号泄漏,并达到良好的阻抗匹配,进而可使本技术可达到降低信号反射损失及提升收讯效果的功效。为达成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ー种接头结构,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一外壳本体与一盖体,该盖体与该外壳本体相结合固设,又该外壳本体设有一容室,该盖体内还包括一第一绝缘体;一主导体组件,该主导体组件置设于该外壳本体的容室内,该主导体组件还包括一第一主导体与一第二主导体,该第一主导体与第二主导体之间具有间距,且呈不导通状态,该第一主导体外周围套设有一弾性件,又该第二主导体还包括一致动件,该致动件套设于该第二主导体外周围;—次导体,该次导体与该壳体的外壳本体相固设,又该次导体一端位于该外壳本体的容室内,该次导体另一端则延伸穿出该外壳本体外;一移动导体,该移动导体与该主导体组件的第一主导体相套设,且该移动导体与 该弹性件另一端相抵顶,又该移动导体与该次导体相抵顶触接;利用该第一主导体与第二主导体之间具有间距,且呈不导通状态,也即本技术的主导体组件采用两件式分离结构,而使该第一主导体与该次导体可适度分离避免信号泄漏,并达到良好的阻抗匹配,进而可使本技术可达到降低信号反射损失及提升收讯效果的功效。附图说明图I为习用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动作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壳体;101...容室;11...主导体;12...次导体;13...致动件;14...插孔;20...弹性件;21...移动导体;3...壳体;31...外壳本体;311...容室;312·..第一开ロ ;313·..第二开ロ ;314·..第三开 ロ ;32·..盖体;32L ..第一绝缘体;33...被抵部;34...固定部;4...主导体组件;41...第一主导体;411...第一抵件;42...第二主导体;421...插孔;422...套接孔;43...次导体;431...第二绝缘体;44...弾性件;45...移动导体;451...第三抵件;46...致动件;461...第二抵件;462...第四开ロ ;463·..第五开ロ ;5·..接头;5L ..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员方便清楚地了解本技术其他的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现配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參阅图2、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ー种接头结构,包括一壳体3,该壳体3包括一外壳本体31与一盖体32,该盖体32与该外壳本体31相结合固设,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盖体32与该外壳本体31也可为一体成型,又该外壳本体31设有一容室311、一第一开ロ 312与一第二开ロ 313,其中该第一开ロ 312与第二开ロ 313分别与该容室311相贯通,又该外壳本体31还可进ー步包含有一第三开ロ 314,该第三开ロ314与该容室311相贯通,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壳本体31透过该第三开ロ 314而与该盖体32相结合固设,又该外壳本体31还可包含有一固定部34,该固定部34可为螺牙,请再配合參阅图4所示,该盖体32内还包含有一第一绝缘体321,又该外壳本体31内缘表面可设有一被抵部33 ;一主导体组件4,该主导体组件4置设于该外壳本体31其容室311内,该主导体组件4还包含有一第一主导体41与一第二主导体42,该第一主导体41与第二主导体42之间具有间距,且呈不导通状态,请配合參阅图4所示,该第一主导体41 一端与该盖体32的第一绝缘体321相套设,又该第一主导体41外周围套设有一弾性件44,该第一主导体42还可进ー步设有ー第一抵件411,该弹性件44 一端可与该盖体32 —侧相抵顶,或,请再配合參阅图4所示,或该弹性件44 一端也可与该第一主导体41的第一抵件411相抵顶,又该第一抵件411可为凸缘,该第一主导体41靠近盖体32的一端可供与电子装置如全球定位系统或无线网路基地台的电路模组相连接,请再配合參阅图4所示,该第二主导体42两端可分别设有ー插孔421与一套接孔422,其中该插孔421可供与一外接天线相连接,又该第二主导·体42还包含有一致动件46,该致动件46套设于该第二主导体42外周围,该致动件46两端分别设有第四开ロ 462与第五开ロ 463,且该第四开ロ 462与第五开ロ 463的位置分别与该第二主导体42的套接孔422与插孔421的位置相对应,该致动件46可为绝缘材质,又该致动件46可设有ー第二抵件461,该致动件46的第二抵件461与该外壳本体31的被抵部33相抵顶触接,而如图4所示,藉此,而使该外壳本体31的被抵部33可对该致动件46达到限位的功效,又该第二抵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ー壳体,该壳体包括一外壳本体与ー盖体,该盖体与该外壳本体相结合固设,且该外壳本体设有一容室,该盖体内还包括一第一绝缘体; 一主导体组件,该主导体组件置设于该外壳本体的容室内,该主导体组件还包括一第一主导体与一第二主导体,该第一主导体与第二主导体之间具有间距,且呈不导通状态,该第一主导体一端与该盖体的第一绝缘体相套设,又该第一主导体外周围套设有一弾性件,该弹性件一端与该盖体一侧或该第一主导体相抵顶,且该第二主导体还包括一致动件,该致动件套设于该第二主导体外周围,该致动件为绝缘材质; 一次导体,该次导体与该壳体的外壳本体相固设,该次导体还包括一第二绝缘体,该第ニ绝缘体套固于该次导体外周围,且该次导体一端位于该外壳本体的容室内,该次导体另 一端则延伸穿出该外壳本体外; 一移动导体,该移动导体与该主导体组件的第一主导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文杰吴孟杰
申请(专利权)人:圆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