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混纤丝及利用复合混纤丝制造纺织用混纤丝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61452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过程稳定从而得到质量稳定的复合混纤丝的制造方法,将占总重量60%~90%的PTT材料的干切片熔融形成可纺丝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熔体,将占总重量10%~40%的PA6材料的干切片熔融形成可纺丝聚酰胺6材料熔体,将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熔体和聚酰胺6材料熔体经各自的纺丝熔体管道后通过“8”字形的纺丝组件挤出,再经冷却、上油并通过纺丝甬道、预网络器和热辊牵伸装置后形成复合混纤丝,然后将复合混纤丝丝通过沸水状态下的重量百分比为0.5~10%的NaOH溶液,从而裂离成纺织用混纤丝。其优点是:混纤丝生产过程的简单化,产量、质量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
技术介绍
如申请号200510039169. 9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聚酯基混纤丝,由阳离子可染性聚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通过同一喷丝板的不同喷丝孔中吐出,卷绕而成。其纺丝时必定受到两组单独纤维的拉伸加工性能不同的影响,其纺制过程生产不稳定,生产速度低。如专利号00803097. 9中公开的一种聚酯基混纤丝的制造方法,其同种聚合物在同一组件中挤出后,将该丝束分成两股,其中一方丝束在开纤状态下并于环境温度120°C或以上实施非接触热处理,而另一方的丝束则处于未实施热处理状态,接着在2500m/min时引出丝束。其采用两束丝不同的拉伸工艺条件,最后同时进行卷绕,必定导致质量的不稳定·和生产速度的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质量稳定的复合混纤丝。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混纤丝,包括占总重量60% 90%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主成份和占总重量10% 40%的聚酰胺6材料副组份,所述复合混纤丝的横截面为“8”字形,其中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和聚酰胺6材料在纤维横截面上并列分布且两者之间有明显分界线,该分界线位于“8”字的腰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产过程稳定从而得到质量稳定的纺织用混纤丝的制造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复合混纤丝制造纺织用混纤丝的方法,将占总重量60 % 90 %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的干切片熔融形成可纺丝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熔体,将占总重量10 % 40 %的聚酰胺6材料的干切片熔融形成可纺丝聚酰胺6材料熔体,将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熔体和聚酰胺6材料熔体经各自的纺丝熔体管道后通过“8”字形的纺丝组件挤出,再经冷却、上油并通过纺丝甬道、预网络器和热辊牵伸装置后形成复合混纤丝,然后将复合混纤丝通过沸水状态下的重量百分比为0. 5 10%的NaOH溶液,从而裂离成纺织用混纤丝。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生产过程简单化,产量、质量大幅提高,首次采用复合纺丝法纺制双组份并列复合混纤丝,并经碱溶液处理后裂离成纺织用混纤丝。其纺丝成本大大降低,生产速度大于4000m/min,产量高,且由于采用一步法纺丝,产品质量稳定。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复合混纤丝的结构图;图中I、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2、聚酰胺6材料。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实施例I :(I)以用量为60%重量份生物基PTT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I)切片为一原料,进入物料连续干燥塔,制成含水率< 30ppm的PTT材料干切片,经过第一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压成为可纺丝PTT材料熔体A,第一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压过程设有3 5段加热区,各区的加热温度为245 V、2500C、253 V、255 V、255°C (五区螺杆),并将该PTT材料熔体A输送到纺丝箱体中(在第一螺杆挤出机至纺丝箱体之间PTT材料熔体A经过预过滤器,将PTT材料熔体A中的大颗粒杂质去除),并进一步均匀分配到8字形复合纺丝组件中去,为第一组份。 (2)以用量为40%重量份PA6材料(聚酰胺6材料2)切片为第二原料B,进入物料连续干燥塔,制成含水率< 150ppm的PA6材料干切片,然后进入第二螺杆挤出机,经过第二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压成为可纺丝的PA6材料熔体,第二螺杆挤压机的熔融挤压过程没有3 5段加热区,各区的加热温度为235°C、245°C、250°C、255°C、255°C (五区螺杆),并将该PA6材料熔体输送到纺丝箱体中,并进一步均匀分配到8字形复合纺丝组件中,为第二组份。(3)将复合纺丝组件中成型的初生丝均匀挤出,经过缓冷装置、侧吹风(冷却成型)、上油系统上油,通过纺丝甬道,经过预网络器交络,第一热辊、第二热辊牵伸,卷绕头卷绕成为该复合牵伸丝,第一、二热辊需加热,卷绕速度为4000 6000m/min,加工出来的该种复合混纤丝,然后将复合混纤丝通过沸水状态下的重量百分比为0. 5 10%的NaOH溶液,复合混纤丝裂离成两种不同类聚合物的单组份纤维,从而制得纺织用混纤丝。复合混纤丝的断裂强度彡3. 2CN/dtex,断裂伸长率在20 35%之间,条干不匀率CV值< I. 2%。如图I所示,得到的复合混纤丝结构为包括占总重量60% 90%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I主成份和占总重量10% 40%的聚酰胺6材料2副组份,所述复合混纤丝的横截面为“8”字形,其中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I和聚酰胺6材料2在纤维横截面上并列分布且两者之间有明显分界线,该分界线位于“8”字的腰部。即PTT材料与PA6材料聚合物满足聚合物不相容性原则,纤维横截面为“8”字型,PTT材料组份和PA6材料组份并列排布,中间有清晰的分割线。复合混纤丝的两种组份是从同一组件的同一喷丝孔出来,即在牵伸丝生产时受两组份牵伸性能不同的影响极小。实施例2:(I)以用量为70%重量份生物基PTT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I)切片为一原料,进入物料连续干燥塔,制成含水率< 30ppm的PTT材料干切片,经过第一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压成为可纺丝PTT材料熔体A,第一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压过程设有3 5段加热区,各区的加热温度为245°C、250°C、253°C、255°C、255°C (五区螺杆),并将该PTT材料熔体A输送到纺丝箱体中(在第一螺杆挤出机至纺丝箱体之间PTT材料熔体A经过预过滤器,将PTT材料熔体A中的大颗粒杂质去除),并进一步均匀分配到8字形复合纺丝组件中去,为第一组份。(2)以用量为30%重量份PA6材料(聚酰胺6材料2)切片为第二原料B,进入物料连续干燥塔,制成含水率< 150ppm的PA6材料干切片,然后进入第二螺杆挤出机,经过第二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压成为可纺丝的PA6材料熔体,第二螺杆挤压机的熔融挤压过程没有3 5段加热区,各区的加热温度为235°C、245°C、250°C、255°C、255°C (五区螺杆),并将该PA6材料熔体输送到纺丝箱体中,并进一步均匀分配到8字形复合纺丝组件中,为第二组份。(3)将复合纺丝组件中成型的初生丝均匀挤出,经过缓冷装置、侧吹风(冷却成型)、上油系统上油,通过纺丝甬道,经过预网络器交络,第一热辊、第二热辊牵伸,卷绕头卷绕成为该复合牵伸丝,第一、二热辊需加热,卷绕速度为4000 6000m/min,加工出来的该种复合混纤丝,然后将复合混纤丝通过沸 水状态下的重量百分比为0. 5 10%的NaOH溶液,复合混纤丝裂离成两种不同类聚合物的单组份纤维,从而制得纺织用混纤丝。复合混纤丝的断裂强度彡3. 2CN/dtex,断裂伸长率在20 35%之间,条干不匀率(^值< 1.2%。得到的复合混纤丝结构为包括占总重量60% 90%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I主成份和占总重量10% 40%的聚酰胺6材料2副组份,所述复合混纤丝的横截面为“8”字形,其中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I和聚酰胺6材料2在纤维横截面上并列分布且两者之间有明显分界线,该分界线位于“8”字的腰部。即PTT材料与PA6材料聚合物满足聚合物不相容性原则,纤维横截面为“8”字型,PTT材料组份和PA6材料组份并列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混纤丝,其特征在于包括占总重量60% 90%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主成份和占总重量10% 40%的聚酰胺6材料副组份,所述复合混纤丝的横截面为“8”字形,其中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和聚酰胺6材料在纤维横截面上并列分布且两者之间有明显分界线,该分界线位于“8”字的腰部。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混纤丝制造纺织用混纤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占总重量60% 90%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陆燕祥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保税区长江塑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